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六 (9)

1. 食治煩熱諸方

茯神(一兩),羚羊角(半兩),粳米(三合)

上二味。搗羅為末。與米同煮為粥。食之。

治心中煩熱。狂言目眩。宜吃藕羹方。

藕(半斤去皮薄切),薄荷(一握),蓴菜(半斤),豉(二合)

上以水濃煎。豉汁中作羹。入五味。飽食之。飢即再作食之。

治心臟煩熱。止渴除口乾。散積血。極效方。

藕(半斤去皮絞取汁)

上以蜜一合相和。服之。

治煩熱少睡多渴。小麥飯方。,上用小麥作飯。水淘食之。

通利腸胃。除胸中煩熱。解酒毒。菘菜羹方。

菘菜(二斤)

上煮作羹。淡食之。作齏食之亦好。

治心臟煩熱。躁渴不得睡臥。酸棗仁粥方。

酸棗仁(一兩搗為末),粳米(二合)

上煮米作粥。臨熟。下酸棗仁末半兩。攪勻食之。

治胸中伏熱。心煩躁悶。口乾氣逆。宜吃玉屑飯方。 夫心煩者。由陰陽更虛。陰氣偏少。陽氣暴勝故也。亦有風熱相搏。風毒攻心。煩躁昏憒。狂言失志者。宜以食治之。

治煩熱去渴。補中。養神益氣。除百疾。令人心神悅暢。藕實羹方。

藕實(三兩新嫩者),甜瓜皮(四兩切),蓴菜(四兩切)

上以豉汁中。相和作羹。調和食之。

治心下煩熱。止渴。雞子羹方。

雞子(三枚),蓴葉(一斤切),淡竹筍(四兩去皮切)

上以豉汁中煮作羹。臨熟。破雞子投入羹中食之。

治壅毒攻心。煩熱恍惚。黑豆羹方。

黑豆(三合),淡竹葉(五十片),枸杞莖葉(五兩切)

上以水二大盞。煮二味。取一大盞。去滓。下枸杞葉。煮熟。入五味。作羹。放溫食之。

治氣壅煩熱或渴。藿葉羹方。

藿葉(一斤切),蔥白(一握切)

上以豉汁中煮。調和作羹食之。

治膈上煩熱多渴。導利九竅。滑石粥方。

滑石(二兩碎),粳米(二合)

上以水三大盞。煎滑石至二盞。去滓。下米煮粥。溫溫食之。

治心下煩熱多渴。恍惚。寒水石粥方。

寒水石(二兩搗碎),粳米(二合),牛蒡根(四兩切)

上二味。以水四大盞。煎至二盞半。去滓。下米煮粥食之。

治心膈虛躁。口乾煩渴。不多飲食。小便赤澀。生地黃粥方。

生地黃汁(一合),生薑汁(半合),蜜(一合),粳米(二合),淡竹瀝(二合)

上件藥。先將米煮粥。臨熟。下地黃薑汁煮令熟。次下蜜並竹瀝。攪轉。食後良久。或臨臥食之。

治胸中煩熱。或渴心躁。葛粉粥方。

葛粉(四兩),粟米(半斤)

上以水浸粟米經宿。來日漉出。與葛粉同拌令勻。煮粥食之。

治風壅。心膈煩熱。口舌乾渴。木通散方。

木通(三兩銼),生地黃(五兩切),粳米(三合)

上以水三大盞。煎取二盞。去滓。入米煮粥食之。

治心胸結氣。煩熱。或渴。狂言驚悸。茯神粥方。

白話文:

食治煩熱諸方

心煩是由於陰陽失衡,陰氣不足,陽氣過盛所致。也可能是風熱相搏,風毒侵犯心臟,導致煩躁、昏沉、胡言亂語、意志喪失等症狀。以下列出一些食療方法:

治煩熱、解渴、補益中氣、養神益氣、去除百病、令人心神舒暢:藕實羹

取新鮮嫩藕三兩、甜瓜皮四兩(切片)、蓴菜四兩(切片),以豉汁(豆豉汁)混合煮成羹食用。

治心下煩熱、止渴:雞子羹

取雞蛋三枚、蓴菜一斤(切片)、淡竹筍四兩(去皮切片),以豉汁煮成羹,快熟時打入雞蛋食用。

治邪毒攻心、煩熱恍惚:黑豆羹

取黑豆三合、淡竹葉五十片、枸杞莖葉五兩(切片),加兩大盞水,先煮淡竹葉,取一大盞汁液去渣,加入枸杞葉煮熟,再加入五味調料(指鹽、醬油等調味品)煮成羹,溫熱食用。

治氣鬱煩熱或口渴:藿葉羹

取藿葉一斤(切片)、蔥白一握(切片),以豉汁煮成羹食用。

治膈上煩熱、口渴、通利九竅:滑石粥

取滑石二兩(研碎)、粳米二合,加三大盞水,煎煮滑石至二盞,去渣,加入米煮粥,溫熱食用。

治心下煩熱、口渴、恍惚:寒水石粥

取寒水石二兩(搗碎)、粳米二合、牛蒡根四兩(切片),加四大盞水煎煮至二盞半,去渣,加入米煮粥食用。

治心膈虛躁、口乾煩渴、食慾不振、小便赤澀:生地黃粥

取生地黃汁一合、生薑汁半合、蜂蜜一合、粳米二合、淡竹瀝二合。先煮粥,快熟時加入生地黃汁、生薑汁煮熟,再加入蜂蜜、淡竹瀝攪拌均勻,飯後或睡前食用。

治胸中煩熱、口渴心躁:葛粉粥

取葛粉四兩、粟米半斤,將粟米浸泡一夜,瀝乾後與葛粉拌勻煮粥食用。

治風邪鬱滯、心膈煩熱、口乾舌燥:木通散

取木通三兩(銼碎)、生地黃五兩(切片)、粳米三合,加三大盞水煎煮至二盞,去渣,加入米煮粥食用。

治心胸鬱結、煩熱、口渴、胡言亂語、驚悸:茯神粥

取茯神一兩、羚羊角半兩,研磨成粉末,與粳米三合一起煮粥食用。

治心中煩熱、胡言亂語、頭暈目眩:藕羹

取藕半斤(去皮切片)、薄荷一握、蓴菜半斤、豆豉二合,加水濃煎,以豉汁煮成羹,加入五味調料,飽食或飢餓時食用。

治心臟煩熱、止渴、除口乾、散瘀血:藕汁蜜

取藕半斤去皮絞汁,與蜂蜜一合混合服用。

治煩熱、少眠、口渴:小麥飯

以小麥煮飯,用水淘洗後食用。

通利腸胃、除胸中煩熱、解酒毒:菘菜羹

取菘菜(白菜)二斤煮成羹,淡味食用,或製成醬菜食用亦可。

治心臟煩熱、煩渴、失眠:酸棗仁粥

取酸棗仁一兩(搗碎),與粳米二合一起煮粥,快熟時加入酸棗仁末半兩,攪拌均勻食用。

治胸中伏熱、心煩躁悶、口乾氣逆:玉屑飯

取粱米飯一盞、綠豆粉四兩(研碎),將米飯撒在綠豆粉中拌勻,加湯煮熟,用豉汁調味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