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三 (2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三 (26)

1. 治小兒一切痢久不瘥諸方

夫小兒一切痢者。由痢也無定。或水穀。或膿血。或青黃。或赤白。變雜無常。相兼而下也。此皆乳哺不調。冷熱交乘。經久則脾胃虛弱。連滯不瘥。令肌體羸瘦也。

治小兒一切痢久不瘥。腹痛羸瘦。不欲飲食。當歸散方。

當歸〔五(三)分銼微炒〕,阿膠(三分搗碎炒令黃燥),人參(半兩去蘆頭),黃芩(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龍骨(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一切痢久不瘥。腹痛。多渴。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桔梗(三分去蘆頭),當歸(三分銼微炒),烏梅肉(一分微炒),地榆(三分微炙銼),艾葉(半兩微炒),黃耆(半兩銼),龍骨(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一切痢久不瘥。脾胃氣虛。飲食全少。腹脹無力。木香散方。

木香(半兩),白礬(二兩燒令汁盡),黃連(半兩去須微炒),龍骨(三分),桃白皮(半兩微炙銼),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一切痢久不瘥。青金散方。

定粉(二兩),黃丹(半兩),白朮(一分),白礬灰(一兩),白龍骨(半兩),訶黎勒(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棗一升。去核。共藥都溶作丸。入瓷罐內盛。燒令通赤。取出。細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一切痢久不瘥。黃丹散方。

黃丹(半兩),莨菪子(半兩),黃明膠(半兩),青州棗(三十枚去核)

上件藥。搗做一團。燒令通赤。放冷。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米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一切痢久不瘥。日夜度數無恆。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一分細研),定粉(一分微炒),黃丹(一分微炒),龍骨(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一切痢久不瘥。鹿角散方。

鹿角(一兩),定粉(半兩),密陀僧(半兩),黃丹(半兩),白礬(半兩)

上件藥。入瓶內。燒令通赤。放冷取出。細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

定粉(一分),砒霜(一分)

上件藥。同研為末。以麩粗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冷漿水下二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療小兒各種久治不癒的痢疾方法

小兒痢疾的症狀變化多端,有的水樣便,有的膿血便,有的青黃色便,有的赤白色便,顏色混雜不定,這些都是因為餵養不當,寒熱交替侵襲所致。久病則脾胃虛弱,導致病情纏綿不愈,使孩子身體消瘦。

以下是一些治療小兒久治不癒的痢疾、腹痛消瘦、不想吃東西的處方:

當歸散

當歸(五分,切碎微炒)、阿膠(三分,搗碎炒至黃燥)、人參(半兩,去蘆頭)、黃芩(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切碎)、龍骨(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一日服用三到四次,劑量需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人參散

人參(半兩,去蘆頭)、桔梗(三分,去蘆頭)、當歸(三分,切碎微炒)、烏梅肉(一分,微炒)、地榆(三分,微炙,切碎)、艾葉(半兩,微炒)、黃耆(半兩,切碎)、龍骨(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分次溫服。

木香散

木香(半兩)、白礬(二兩,燒至水分蒸乾)、黃連(半兩,去須微炒)、龍骨(三分)、桃仁白皮(半兩,微炙,切碎)、麝香(一錢,研細)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不限時間,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劑量需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青金散

滑石粉(二兩)、鉛丹(半兩)、白朮(一分)、燒過的明礬(一兩)、龍骨(半兩)、訶黎勒(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取紅棗一升去核,與藥粉一起研磨成丸,放入瓷罐中燒至通紅,取出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一日服用三到四次,劑量需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黃丹散

鉛丹(半兩)、莨菪子(半兩)、明膠(半兩)、青棗(三十枚,去核)

將以上藥材搗成一團,燒至通紅,放涼後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一日服用三到四次,劑量需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密陀僧散

密陀僧(一分,研細)、滑石粉(一分,微炒)、鉛丹(一分,微炒)、龍骨(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一日服用三到四次,劑量需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鹿角散

鹿角(一兩)、滑石粉(半兩)、密陀僧(半兩)、鉛丹(半兩)、白礬(半兩)

將以上藥材放入瓶中,燒至通紅,放涼後取出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一日服用三到四次,劑量需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另一方

滑石粉(一分)、砒霜(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麩皮做成米粒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丸,用冷米湯送服,劑量需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2. 治小兒曩痢諸方

夫小兒曩痢者。由秋夏晨朝。多中暴冷之氣。冷氣折其四肢。則熱不可泄。熱氣入腹。則變為痢。或作赤白。小腹脹痛。肌體壯熱。其脈洪大急數。皆由冷熱氣相併。連滯不瘥。故為曩痢也。

治小兒曩痢不止。腹痛。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一分去殼),乾薑(一分炮裂銼),厚朴(一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硃砂(一分細研),龍骨(一分),訶黎勒(一分煨用皮),茅香(一分銼),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漿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曩痢。兩脅虛脹。腹痛。不欲飲食。厚朴散方。

厚朴(一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訶黎勒(一分煨用皮),當歸(一分銼微炒),赤芍藥(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米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曩痢。經久不斷。增減有時。黃連丸方。

黃連(半兩去須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半兩去蘆頭),赤石脂(半兩),烏梅肉(一分微炒),龍骨(半兩),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半兩),白茯苓(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治小兒曩痢久不瘥。腹多鼓脹。痢如棗花。宜服通玄丹方。

巴豆(一兩),油(一升),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先將油於鐺內。以急火煎巴豆。看爆出者收之。去皮心。紙裹壓去油。入麝香研。以粟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冷水下二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小兒久痢的治療方法,是因為秋季和夏季早晨容易受寒,寒邪入侵四肢,導致體內熱氣無法排出,熱邪進入腹部,就變成痢疾,大便可能呈赤白相間,小腹脹痛,身體發熱,脈搏洪大急促,都是因為寒熱之氣交雜,停滯不散而引起的。

治療小兒久痢不止,腹痛的肉豆蔻散:

將肉豆蔻(去殼,一分)、乾薑(炮裂、銼,一分)、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烤至香熟,一分)、硃砂(細研,一分)、龍骨(一分)、訶黎勒(煨用皮,一分)、茅香(銼,一分)、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一分)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溫水調服,一日三次至四次,根據孩子年齡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久痢,兩脅虛脹,腹痛,不想吃東西的厚朴散:

將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烤至香熟,一分)、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一分)、訶黎勒(煨用皮,一分)、當歸(銼,微炒,一分)、赤芍藥(一分)搗碎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一日三次至四次,根據孩子年齡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久痢,反覆發作的黃連丸:

將黃連(去鬚,微炒,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赤石脂(半兩)、烏梅肉(微炒,一分)、龍骨(半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烤至香熟,半兩)、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半兩)、黃芩(半兩)、白茯苓(半兩)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丸,用粥湯送服,一日三次至四次,根據孩子年齡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久痢不癒,腹部脹滿,大便如棗花狀的通玄丹:

將巴豆(一兩)放入鍋中,用大火煎熬在油(一升)中,待巴豆爆裂後取出,去皮心,用紙包裹壓榨出油分,再加入麝香(細研,一錢)研磨,用粟米飯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丸,用冷水送服,根據孩子年齡調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