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三 (21)
卷第九十三 (21)
1. 治小兒冷痢諸方
夫小兒冷痢者。由腸胃氣虛。或解脫遇寒。或飲食傷冷。氣入於腸胃為痢。其色白者是為冷痢也。冷甚。則痢色青也。
治小兒冷痢。腹痛。四肢不和。飲食全少。漸至羸瘦。木香散方。
木香(一分),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一分),龍骨(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乾薑(一分炮裂銼),訶黎勒(半兩煨用皮)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棗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冷痢腹痛。當歸散方。
當歸(一兩銼微炒),黃連(三分去須微炒),桂心(三分),赤石脂(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乾薑(三分炮裂銼),龍骨(一兩),白頭翁(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治小兒冷痢。腹痛不止。龍骨散方。
龍骨(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黃連(一兩去須微炒),乾薑(三分炮裂銼),當歸(三分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治小兒冷痢。腹痛。面無顏色。四肢萎悴。不欲食。丁香散方。
丁香(一分),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半兩去蘆頭),白朮(半兩),當歸(一分銼微炒),草豆蔻(半兩去殼),白石脂(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冷痢。多時不斷。艾葉散方。
艾葉(半兩微炒),黃連(半兩去須微炒),木香(半兩),當歸(三分銼微炒),訶黎勒(三分煨用皮),乾薑〔一(二)分炮裂銼〕,龍骨(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冷痢。下青白色物如魚腦。腹痛。多時不斷。吳茱萸丸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赤石脂(一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當歸(半兩銼微炒),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木蘭皮(半兩),白朮(半兩微炒),白頭翁(半兩銼微炒),黃連(半兩去須微炒),黃柏(半兩微炙銼),石榴皮(半兩銼碎炒令微焦)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三歲兒。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治小兒冷痢。諸藥無效。乳香丸方。
乳香(一分),訶黎勒(一兩煨用皮),地榆(半兩炙銼),赤石脂(半兩),乾薑(一分炮裂銼)
白話文:
治療小兒冷痢的各種方劑
小兒冷痢,通常是因為腸胃虛弱,或是受寒,或是吃了冰冷的食物,寒氣侵入腸胃而引起的痢疾。如果大便顏色偏白,就是冷痢;如果寒氣更重,大便顏色會偏青。
治療小兒冷痢、腹痛、四肢不適、食慾不振、逐漸消瘦的木香散
藥材:木香(少量),厚朴(半兩,去皮後用生薑汁塗抹炙烤至香熟),白朮(少量),龍骨(半兩),當歸(半兩,稍微炒過),乾薑(少量,炮裂後切碎),訶子(半兩,煨熟後用皮)。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杯水和兩顆紅棗,一同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減半溫服。
治療小兒冷痢腹痛的當歸散
藥材:當歸(一兩,稍微炒過),黃連(少量,去鬚後稍微炒過),桂心(少量),赤石脂(一兩),人參(少量,去蘆頭),乾薑(少量,炮裂後切碎),龍骨(一兩),白頭翁(少量),甘草(少量,炙烤至微紅後切碎),附子(半兩,炮裂後去皮臍)。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放溫後服用。不拘時間,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減半服用。
治療小兒冷痢、腹痛不止的龍骨散
藥材:龍骨(一兩),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後切碎),黃連(一兩,去鬚後稍微炒過),乾薑(少量,炮裂後切碎),當歸(少量,稍微炒過)。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放溫後服用。不拘時間,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減半服用。
治療小兒冷痢、腹痛、臉色蒼白、四肢萎靡、食慾不振的丁香散
藥材:丁香(少量),厚朴(半兩,去皮後用生薑汁塗抹炙烤至香熟),人參(半兩,去蘆頭),白朮(半兩),當歸(少量,稍微炒過),草豆蔻(半兩,去殼),白石脂(一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 服用方法:每次用粥水調服半錢,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增減。
治療小兒冷痢、久治不癒的艾葉散
藥材:艾葉(半兩,稍微炒過),黃連(半兩,去鬚後稍微炒過),木香(半兩),當歸(少量,稍微炒過),訶子(少量,煨熟後用皮),乾薑(少量,炮裂後切碎),龍骨(少量)。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 服用方法:每次用粥水調服半錢,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增減。
治療小兒冷痢、大便排出如魚腦般的青白色黏液、腹痛、久治不癒的吳茱萸丸
藥材:吳茱萸(半兩,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稍微炒過),赤石脂(一兩),乾薑(半兩,炮裂後切碎),附子(半兩,炮裂後去皮臍),當歸(半兩,稍微炒過),厚朴(半兩,去皮後用生薑汁塗抹炙烤至香熟),木蘭皮(半兩),白朮(半兩,稍微炒過),白頭翁(半兩,稍微炒過),黃連(半兩,去鬚後稍微炒過),黃柏(半兩,稍微炙烤後切碎),石榴皮(半兩,切碎後稍微炒至焦黃)。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末,用蜂蜜調和,搗製數百下,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三歲小孩每次服用五丸,用粥水送服,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增減。
治療小兒冷痢、各種藥物無效的乳香丸
藥材:乳香(少量),訶子(一兩,煨熟後用皮),地榆(半兩,炙烤後切碎),赤石脂(半兩),乾薑(少量,炮裂後切碎)。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末,用小米飯調和,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丸,用粥水送服,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增減。
治療小兒冷痢、日夜腹瀉數十次的附子丸
藥材:附子(一枚,炮裂後去皮臍),訶子(少量,煨熟後用皮),甘草(少量,炙烤至微紅後切碎),白礬(少量,燒至汁液耗盡)。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末,用煮熟的米飯調和,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丸,用粥水送服,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增減。
治療小兒冷痢、百藥無效的酸石榴皮散
藥材:酸石榴皮(一兩,切碎後稍微炒至焦黃),硫磺(少量)。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 服用方法:每次用粥水調服半錢,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增減。
又一方
藥材:訶子(一兩,煨熟後用皮),桂心(半兩),赤石脂(半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末,用蜂蜜調和,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丸,用粥水送服,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增減。
治療小兒久患冷痢、脾胃寒冷至極、導致大腸潰泄不止的麝香丸
藥材:麝香(少量,研成細末),鹿茸(一兩,去毛後用酥油塗抹炙烤至金黃)。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末,用煮熟的棗肉調和,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丸,用粥水送服,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增減。
又一方
藥材:當歸(半兩,稍微炒過),大蒜(一顆)。
製作方法:將當歸搗成細末,將大蒜燒熟後與當歸末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七丸,用粥水送服,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增減。
治療小兒冷痢、久治不癒,適宜服用此方
藥材:川椒(少量,去除籽和未開口的椒粒,稍微炒過去除汗液)。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末,用蜂蜜調和,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丸,用粥水送服,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量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