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三 (11)

1. 治小兒疳痢腹痛諸方

夫小兒疳痢腹痛者。因痢多而腸胃虛弱。冷氣在內。與臟氣相搏。真邪交擊。故令腹中㽲痛也。

治小兒疳痢。腹脹㽲痛。日夜三二十行。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地榆(半兩微炙銼),木香(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疳痢腹痛。不下乳食。草豆蔻散方。

草豆蔻(三分去皮),龍骨(一兩),酸石榴皮(三分銼炒微黃),高良薑(一分銼),當歸(半兩銼微炒),乾薑(一分炮裂銼),子芩(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薤白一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疳痢。多有白膿。腹內㽲痛。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臍),龍骨(半兩),赤石脂(半兩細研),密陀僧(一分細研),黃丹(一分微炒),胡粉(一分炒微黃),烏賊魚骨(一分燒灰),赤芍藥(一分),棗(五枚燒灰),訶黎勒(一分煨用皮),炭皮(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疳痢。腹脹㽲痛。木香丸方。

木香(半兩),附子(半兩生用去皮臍),巴豆(半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蟾酥(半分研入),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肉豆蔻(半兩去殼),硃砂(一分細研),人參(一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醋煮麵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二丸。日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小兒疳痢腹痛的治療方法:

小兒患疳痢腹痛,是因為長期腹瀉導致腸胃虛弱,體內寒氣與臟腑之氣互相搏鬥,真邪相爭,因此引起腹痛。

治療小兒疳痢、腹脹、絞痛,每日腹瀉三、二十次者,宜服用白朮散:

白朮(一兩,微炒)、當歸(半兩,切碎微炒)、地榆(半兩,微炙後切碎)、木香(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至微赤後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服用,可根據孩子年齡調整劑量,溫服。

治療小兒疳痢腹痛,拒絕吃奶喝粥者,宜服用草豆蔻散:

草豆蔻(三分,去皮)、龍骨(一兩)、酸石榴皮(三分,切碎炒至微黃)、高良薑(一分,切碎)、當歸(半兩,切碎微炒)、乾薑(一分,炮製後切碎)、黃芩(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加入薤白(一根)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服用,可根據孩子年齡調整劑量,溫服。

治療小兒疳痢,伴有白色膿液,腹內絞痛者,宜服用附子散:

附子(一枚,炮製後去皮、臍)、龍骨(半兩)、赤石脂(半兩,研細)、密陀僧(一分,研細)、黃丹(一分,微炒)、胡粉(一分,炒至微黃)、烏賊魚骨(一分,燒成灰)、赤芍藥(一分)、棗(五枚,燒成灰)、訶黎勒(一分,煨熟用皮)、炭皮(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粥水調服,每日服用三至四次,可根據孩子年齡調整劑量。

治療小兒疳痢,腹脹、絞痛者,宜服用木香丸:

木香(半兩)、附子(半兩,生用,去皮、臍)、巴豆(半分,去皮、心,研磨後用紙包好壓榨去油)、蟾酥(半分,研磨後加入)、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後烘乾)、肉豆蔻(半兩,去殼)、硃砂(一分,研細)、人參(一分,去蘆頭)。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研磨成粉,用醋煮熟的麵糊和成丸藥,大小如粟米。每次服用二丸,用粥水送服,每日服用二次,可根據孩子年齡調整劑量。

2. 治小兒赤白痢諸方

夫小兒赤白痢者。由乳食不節。腸胃虛弱。冷熱之氣。入於腸間。變為痢也。然而赤白者。則熱乘於血。血滲入腸內則赤也。若冷氣搏於腸。津液凝滯則白也。冷熱相交。赤白相雜。重者狀如膿涕。而血雜之。輕者白膿上有赤脈薄血。狀如魚腦。亦謂之魚腦痢也。

治小兒赤白痢。腹內㽲痛。羸弱不能飲食。白朮散方。

白朮(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黃連(半兩去須銼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地榆(半兩銼),木香(半兩),櫸樹皮(半兩微炙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赤白痢。煩渴寒熱。腹痛羸瘦。不欲飲食。地榆散方。

地榆(三分微炙銼),酸石榴皮(半兩銼微炒),龍骨(一兩燒赤),當歸(半兩銼微炒),黃耆(半兩銼),阿膠(三分搗碎炒令黃燥),黃連(三分去須銼微炒),赤石脂〔一兩燒灰(赤)〕,烏梅肉(半兩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赤白痢。腹脹疼痛。不欲飲食。四肢瘦弱。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當歸(半兩銼微炒),黃芩(半兩),龍骨(半兩),地榆(半兩微炒銼),乾薑(半兩炮裂銼),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白朮(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又方。

地榆(半兩微炙銼),黃連(半兩去須微炒),木香(半兩),當歸(三分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赤白痢不止。地榆散方。

地榆(三分銼),酸石榴皮(半兩銼微炒),白龍骨(一兩),赤石脂(一兩),黃連(三分去須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治小兒赤白痢不止。鹿茸散方。

鹿茸(半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訶黎勒皮(半兩煨用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治小兒赤白痢不止。三骨散方。

狗頭骨(一兩),羊骨(一兩),鹿骨(一兩)

上件藥。並燒為灰細研。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

亂髮灰〔一兩(分)〕,鹿角灰〔一兩(分)〕

上件藥。細研。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這些是古代治療兒童紅白痢疾的各種方法。紅白痢疾主要因飲食無節制,導致腸胃虛弱,冷熱氣流進入腸道,引起疾病。紅色痢疾是由熱氣影響血液,使血液滲入腸道所致;白色痢疾是由腸道受冷氣影響,導致體液凝結所致。冷熱交錯,紅白混雜,嚴重的會像膿痰一樣,帶有血絲;較輕的則是在白色膿液上有一層薄薄的血,像魚腦一樣,這種也稱為魚腦痢。

一、針對兒童紅白痢疾,腹部劇烈疼痛,體弱無法進食,有白朮散的處方:白朮、人參、厚朴、黃連、當歸、地榆、木香、櫸樹皮、甘草等藥材,將其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以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一半,濾掉渣滓,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二、針對兒童紅白痢疾,口渴、發燒、腹部疼痛、消瘦、無法進食,有地榆散的處方:地榆、酸石榴皮、龍骨、當歸、黃耆、阿膠、黃連、赤石脂、烏梅肉等藥材,將其研磨成粉,每次服用時以粥湯調和半錢,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三、針對兒童紅白痢疾,腹部腫脹疼痛,無法進食,四肢消瘦,有訶黎勒散的處方:訶黎勒、當歸、黃芩、龍骨、地榆、乾薑、陳橘皮、白朮、甘草等藥材,將其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以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一半,濾掉渣滓,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接著還有許多其他不同的處方,如鹿茸散、三骨散、當歸丸、訶黎勒丸、鹿角丸、香連丸等等,都是以不同的藥材組合,製成粉或丸,用粥湯調和,根據孩子的情況和年齡調整劑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