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一 (13)

1. 治小兒赤流諸方

夫小兒身上。或一片片赤色。如胭脂染。及熱漸引。此名丹毒。俗謂之流。若因熱而得者色赤。或因風而得者色白。皆腫而壯熱也。可用一小鈹刀。散鐮去惡血。毒未入腹者可療也。

治小兒心熱。身上赤流。色如胭脂。皮膚壯熱。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犀角屑(一分),黃芩(一分),川朴硝(半兩),梔子仁(一分),木通(一分銼),玄參(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治小兒赤流。熱如火。宜用大黃散方。

川大黃(半兩生用),鬱金(半兩),黃藥(半兩),膩粉(半兩),豬牙皂莢(半兩去皮子用)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生油調塗之。

又方。

護火草汁(三合),赤地利(末一錢),膩粉(一錢)

上件藥相和。量兒大小。分減服之。良久瀉下血片為效。其滓敷在赤處亦佳。

治小兒赤流。半身色紅。漸漸展引不止方。

牛膝(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生用)

上件藥。細銼。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調伏龍肝末塗之效。

又方。

川大黃(一兩生用),赤小豆(半合炒令紫色),川朴硝(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雞子清調塗之。干則易之。

又方。

李子油(三兩),硃砂(一分末)

上件藥調如膏塗之。

又方。

上以醬汁塗之。

又方。

上以蘿藦汁塗赤處。隨手便瘥。

又方。

上蕎麥麵以醋調塗之。不過三兩上瘥。

又方。

上以胡荽汁塗之。

又方。

上用白礬一兩。以水煮。冷暖折得洗之。

又方。

上取燒粉家洗甕水。塗之。

又方。

上取紅藍花末。以醋調塗之。

又方。

上以蕓薹葉。爛搗塗之。

又方。

砒霜(不限多少細研)

上於硯中著水入霜。以墨濃研。用筆點塗之。良久。以冷水洗。後更塗。以瘥為度。

又方。

上栝蔞根搗末。以醋調塗之。干即再塗。

又方。

上糯米。水研如粥塗之。干即更塗。

又方。

上粟米粉。炒令黑。以唾調塗之。

白話文:

治療小兒猩紅熱等皮膚病的各種方法

小兒身上出現一片片紅色,像胭脂染過一樣,而且紅疹逐漸擴散,這叫做丹毒,俗稱「流」。如果是因為發熱引起的,顏色就偏紅;如果是因為風寒引起的,顏色就偏白。都會伴隨腫脹和發熱。可以用小刀將患處的壞血放出,如果毒素還未進入腹部,就能治癒。

治療小兒心熱,身上出現像胭脂一樣紅的疹子,皮膚發熱的方子:升麻散

川升麻(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犀角屑(一分)、黃芩(一分)、川朴硝(半兩)、梔子仁(一分)、木通(一分,銼碎)、玄參(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去渣,放溫後服用。不限時間,根據小孩年齡,酌量減服。

治療小兒猩紅熱,熱得像火燒一樣的方子:大黃散

川大黃(半兩,生用)、鬱金(半兩)、黃藥子(半兩)、滑石粉(半兩)、豬牙皂莢(半兩,去皮)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生油調勻後塗抹患處。

其他方子:

  1. 護火草汁(三合)、赤地利(研末一錢)、滑石粉(一錢),混合後根據小孩年齡酌量服用。良久後瀉下一些血塊即見效。藥渣也可敷在患處。

  2. 治療小兒猩紅熱,紅疹蔓延不止的方子:牛膝(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生用),細切,用一大碗水煎至五分,去渣,調入伏龍肝末塗抹患處。

  3. 川大黃(一兩,生用)、赤小豆(半合,炒至紫色)、川朴硝(三分),搗碎過篩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勻後塗抹患處,乾燥後再換藥。

  4. 李子油(三兩)、硃砂(一分,研末),調成膏狀塗抹患處。

  5. 醬汁塗抹患處。

  6. 蘿藦汁塗抹患處,很快就能痊癒。

  7. 蕎麥麵用醋調勻後塗抹患處,通常塗抹兩三次就能痊癒。

  8. 胡荽汁塗抹患處。

  9. 白礬一兩,用水煮沸,放涼後溫熱洗患處。

  10. 用燒製過石灰的洗滌缸的水塗抹患處。

  11. 紅藍花研末,用醋調勻後塗抹患處。

  12. 蕓薹葉搗爛後塗抹患處。

  13. 砒霜(用量不限,研細),研磨成墨汁樣,用筆點塗患處,過很久後用冷水洗淨,然後再塗抹,直到痊癒為止。

  14. 栝蔞根搗碎成末,用醋調勻後塗抹患處,乾燥後再塗抹。

  15. 糯米用水研磨成粥狀塗抹患處,乾燥後再塗抹。

  16. 粟米粉炒至黑色,用唾液調勻後塗抹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