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 (1)
卷第九十 (1)
1. 卷第九十
2. 治小兒癰瘡諸方
夫小兒六腑不和。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則壅遏不通。稽留於經絡之間。結腫而成癰。其狀腫。上皮薄而澤是也。熱氣乘之。熱勝於寒。熱盛於肉血腐敗。化為膿。若膿漬之後。其瘡不瘥。故曰癰瘡也。
治小兒癰腫成瘡。臟腑壅滯。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麥門冬(三分去心焙),玄參(半兩),赤芍藥(半兩),薺苨(半兩),葳蕤(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一分),紅雪(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服之。
治小兒心肺熱毒。攻於諸處。生癰瘡。及項腋下有結核。煩熱疼痛。不得睡臥。宜服吳藍葉散方。
吳藍葉(半兩),黃芩(一分),大青(一分),犀角屑(半兩),玄參(半兩),川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黃耆(半兩銼),連翹子(半兩),甘草(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治小兒癰瘡。及丹毒瘡癤。漏蘆散方。
漏蘆(一分),麻黃(一分去根節),連翹(一分),川升麻(一分),黃芩(一分),白蘞(三分),甘草(一分),川芒硝(一分),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治小兒癰瘡膿漬。數日不止。致體虛煩熱。頭痛昏悶。黃耆散方。
黃耆(半兩銼),防風(半兩去蘆頭),川升麻(半兩),羚羊角屑(半兩),石膏(一兩),甘草(半兩),地骨皮(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半兩),芎藭(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治小兒癰瘡。膿水出不盡。心中煩悶不已。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紫葛(半兩銼),黃耆(半兩銼),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木通(半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治小兒癰瘡。臟腑壅熱太過。心神煩悶。大小便不通。大黃散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升麻(半兩),梔子仁〔二(一)分〕,川朴硝(半兩),葵子(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以利為度。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癰瘡。臟腑澀滯。大麻仁丸方。
大麻仁(二兩),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一兩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小兒癰瘡的各種治療方法
小孩子的身體臟腑不協調,寒氣侵入皮膚,與血液相搏,導致氣血壅塞不通,停留在經絡之間,就會結成腫塊,形成癰瘡。它的樣子是腫脹,表皮薄而光滑。如果加上熱氣,熱氣勝過寒氣,熱氣過盛導致肌肉和血液腐敗,就會化膿。如果化膿後,瘡口沒有癒合,這就是所謂的癰瘡。
治療小兒癰腫成瘡,臟腑壅塞的犀角散方
犀牛角屑(半兩),麥門冬(三分,去除中心烘烤),玄參(半兩),赤芍藥(半兩),薺苨(半兩),葳蕤(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一分),紅雪(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加入半合竹瀝,再煎煮沸騰一兩次。根據孩子的大小,不拘時間,分量減少服用。
治療小兒心肺熱毒,侵襲各處,產生癰瘡,以及頸項、腋下有結核,煩躁發熱疼痛,無法入睡的吳藍葉散方
吳藍葉(半兩),黃芩(一分),大青(一分),犀牛角屑(半兩),玄參(半兩),川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川大黃(三分,切碎稍微炒過),黃耆(半兩,切碎),連翹子(半兩),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根據孩子的大小,不拘時間,分量減少溫服。
治療小兒癰瘡,以及丹毒瘡癤的漏蘆散方
漏蘆(一分),麻黃(一分,去除根部和節),連翹(一分),川升麻(一分),黃芩(一分),白蘞(三分),甘草(一分),川芒硝(一分),川大黃(一兩,切碎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根據孩子的大小,不拘時間,分量減少溫服。
治療小兒癰瘡化膿,多日不止,導致身體虛弱煩熱,頭痛昏沉的黃耆散方
黃耆(半兩,切碎),防風(半兩,去除蘆頭),川升麻(半兩),羚羊角屑(半兩),石膏(一兩),甘草(半兩),地骨皮(半兩),人參(半兩,去除蘆頭),白茯苓(半兩),芎藭(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根據孩子的大小,不拘時間,分量減少溫服。
治療小兒癰瘡,膿水無法排盡,心中煩悶不已的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除中心烘烤),紫葛(半兩,切碎),黃耆(半兩,切碎),川升麻(半兩),犀牛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烤微黃切碎),木通(半兩,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根據孩子的大小,不拘時間,分量減少溫服。
治療小兒癰瘡,臟腑壅熱過盛,心神煩悶,大小便不通的大黃散方
川大黃(半兩,切碎稍微炒過),升麻(半兩),梔子仁(二分或一分),川朴硝(半兩),葵子(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溫服。以排便為度,再根據孩子的大小,增減藥量服用。
治療小兒癰瘡,臟腑氣滯不通的大麻仁丸方
大麻仁(二兩),木香(半兩),枳殼(半兩,用麩炒至微黃,去除瓤),牛蒡子(一兩,稍微炒過),甘草(半兩,炙烤微黃切碎),川大黃(一兩,切碎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成末,用煉蜜調和製成丸,如綠豆大小。每次用溫開水送服十丸。以排便為度,再根據孩子的大小,增減藥量服用。
治療小兒瘡腫,毒熱紅腫疼痛的消腫散方
川大黃(三分),杏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另外研磨),鹽花(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散,加入杏仁末,用新汲取的井水調和,濃稠適中。塗抹在瘡腫上,乾燥後就更換,以有效為度。
治療小兒癰瘡腫脹的方法
益母草(不限數量,切碎) 搗碎取汁,每次服用半合。根據孩子的大小,增減服用。也可以將藥渣敷在癰瘡上,效果很好。
其他方法
- 取六根雞毛燒成灰,仔細研磨,用水調服,可以使膿瘡破潰。
- 取伏龍肝粉末,用好醋調成膏狀,塗在布上貼於患處。
- 取地松搗爛敷在患處,乾燥後就更換。
- 取馬齒莧搗爛敷在患處。
- 取赤小豆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塗抹。
- 取地龍糞,用新汲取的井水調和塗抹。
- 取龍葵菜搗爛敷在患處。
- 取雞腸草搗爛敷在患處。
- 取蕓薹葉搗爛敷在患處。
- 取景天葉搗爛敷在患處。
- 取豬腦塗在紙上貼於患處,乾燥後就更換,每天更換多次。
- 取芥菜籽研磨,用水調和塗在紙上,貼於患處。
- 取蔞石粉末和蒜一起搗爛封在患處,每天更換兩次。
- 取馬鞭草搗爛敷在患處,可以幫助膿頭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