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九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九 (13)

1. 治小兒耳聾諸方

夫小兒耳聾者。是風入頭腦所為。手太陽之經。入於耳內。頭腦有風。風邪隨氣入乘其脈。與氣相搏。風邪停積。則令耳聾也。

治小兒耳聾。或因腦熱。或因水入。或因吹著。並宜用此細辛膏方。

細辛,防風(去蘆頭),川大黃(銼微炒),黃芩(以上各一分),川椒(半兩去目),蠟(半兩)

上件藥。細銼。用清麻油三合。煎藥紫色。濾過。下蠟。候消為膏。每日三度。用一大豆。點於耳中。

治小兒風熱。兩耳聾鳴方。

遠志(去心),菖蒲,柴胡(去苗),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磁石〔三兩(分)搗碎水淘去赤汁〕,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蔥白湯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耳聾不瘥方。

生地黃(一寸半),杏仁(七枚湯浸去皮),巴豆〔七枚去皮即成鹽半兩(錢)〕

上件藥。搗碎同研。堪丸即丸。如蕤核大。用發薄裹。納耳中。日一易之。若耳內痛。有水出。即去藥。未效再用之。

又方。,杏仁(湯浸去皮),甜葶藶,鹽(各等分)

上件藥。搗研如膏。以少許豬脂。和合。煎令稠。以綿裹。如蕤核大。塞耳中。日一易之。

又方。

松脂,菖蒲末,烏油麻(各半兩)

上件藥。相和。搗熟綿裹。如一豇豆大。塞於耳中。日一易之。

又方。

菖蒲末(一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泥)

上相和。研令乳入。每用少許。綿裹內於耳中。日一易之。

又方。

上取蔥白。於煻灰中煨令熟。以蔥白頭內耳中。日三易之。

又方。

篦麻子(十枚去皮),棗肉(七枚)

上件藥。同搗如膏。每取蕤核大。綿裹內於耳中。日一易之。

又方。

上搗芥子令爛。以人乳和。綿裹少許。塞耳中。日一易之。

治小兒耳聾立效方。

上取自死白頭地龍。內蔥菜中。麵裹蒸令熟。以汁瀝著耳中。不過三度瘥。

白話文:

治療小兒耳聾的各種方法

小兒耳聾是因為風邪侵入頭部,經由手太陽經脈進入耳內造成的。頭部有風邪,風邪隨著氣機侵入經脈,與氣機搏鬥,風邪停滯積聚,就會導致耳聾。

治療小兒耳聾,不論是因腦熱、水入耳內或吹風受寒引起,都可用細辛膏。

細辛、防風(去根部)、川大黃(切碎微炒)、黃芩(以上各等份)、川椒(半兩,去蒂)、蜂蠟(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清麻油三合煎煮至藥液呈紫色,過濾後加入蜂蠟,待其溶化成膏。每日三次,取黃豆大小的藥膏滴入耳中。

治療小兒風熱導致的耳聾耳鳴:

遠志(去心)、菖蒲、柴胡(去苗)、炙甘草(微炙,切碎,以上各等份)、磁石(三兩,搗碎,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麥門冬(半兩,去心,焙乾)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蔥白水送服,每日三次。劑量需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久治不愈的耳聾:

生地黃(一寸半長)、杏仁(七枚,用溫水浸泡去皮)、巴豆(七枚,去皮,研成鹽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丸,丸藥大小如蕤核,用頭髮薄片包裹,放入耳中,每日更換一次。如果耳內疼痛或有水流出,應立即取出藥物。若無效,可再次使用。

其他方法:

  1. 杏仁(用溫水浸泡去皮)、甜葶藶、鹽(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膏狀,加入少許豬油混合,煎煮至濃稠,用棉花包裹,大小如蕤核,塞入耳中,每日更換一次。

  1. 松脂、菖蒲末、烏油麻(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混合搗勻,用熟棉花包裹,大小如豇豆,塞入耳中,每日更換一次。

  1. 菖蒲末(一份)、杏仁(半兩,用溫水浸泡去皮尖,雙仁研磨成泥)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乳狀,每次取少量,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每日更換一次。

  1. 取蔥白,在火灰中煨熟,將蔥白頭部放入耳中,每日更換三次。

  2. 蓖麻子(十枚,去皮)、棗肉(七枚)

將以上藥材搗成膏狀,每次取如蕤核大小,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每日更換一次。

  1. 將芥子搗爛,用人奶調和,用棉花包裹少量塞入耳中,每日更換一次。

治療小兒耳聾特效方法:

取自然死亡的白頭地龍,放入蔥菜中,用麵粉包裹蒸熟,將汁液滴入耳中,通常三次即可痊癒。

2. 治小兒耳瘡諸方

夫小兒耳瘡者。瘡生於兩耳。時瘥時發。亦有膿汁。如此。是風濕搏於血氣所生。世亦呼之月蝕瘡也。

治小兒耳瘡。及頭瘡。口邊肥瘡。蝸瘡。並宜用白礬散方。

白礬(一兩燒灰),蛇床子(一兩)

上件藥。同細研為散。干糝於瘡上。立效。

治小兒耳內生瘡。汁出方。

白礬灰〔一分(錢)〕,麝香(一字)

上件藥。同研令細。少少糝於耳中。

治小兒因築榼損耳。耳內有瘡。汁出不止方。

上取胡桃。搗肉取油。用滴耳內。即止。

又方。

上取肉案上垢。敷之良。

又方。

上燒馬骨灰。細研敷之。

又方。

上雞糞白炒黃為末。敷之佳。

白話文:

治療小兒耳瘡的各種方法

小兒耳瘡是指長在耳朵上的瘡,時好時壞,有時還會流膿,這是風濕阻礙血氣運行所導致的,民間也稱之為「月蝕瘡」。

治療小兒耳瘡、頭皮瘡、嘴角肥厚型瘡、耳後廔管等,都可用白礬散:

將一兩白礬燒成灰,加入一兩蛇床子,一起研磨成細粉,乾燥後撒在患處,效果很快。

治療小兒耳內生瘡流膿:

將一分白礬灰和一字麝香研磨成細粉,少量撒入耳中。

治療小兒因碰撞損傷耳朵,導致耳內生瘡流膿不止:

取胡桃,搗碎取油,滴入耳中即可止住流膿。

另一方法:

用砧板上的污垢敷在患處。

另一方法:

將馬骨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敷在患處。

另一方法:

將雞糞燒成白色再炒至黃色,研磨成細粉敷在患處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