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 (6)
卷第十 (6)
1. 治傷寒陰陽剛柔痙病諸方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頭痛。面色赤。發熱。形如中風。常自汗出。嘔逆。下之益煩。心懊憹。腹如飢。發汗致痙。身強難以屈伸。宜服芎藭散方。
芎藭(一兩),獨活(二兩),柴胡(一兩半去苗),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防風(三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壯熱不渴。筋脈不能舒展。牙關疼急。不欲見食。宜服白蘚皮散方。
白蘚皮(一兩),百合(一兩),石膏(一兩半),羚羊角屑(一分),木通(一兩銼),防風(一兩去蘆頭),川升麻(一兩),龍齒(一兩半)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七寸。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通體大熱。心神煩悸。宜服龍齒散方。
龍齒(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犀角屑(半兩),牛黃〔半分(兩)別研〕,麥門冬〔二(一)兩去心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黃同研令勻。每服。以竹瀝調下二錢。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陽痙。發熱惡寒。頭項強直。四肢拘急。心神煩躁。宜服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硃砂(一分細研),人參(一分去蘆頭),赤茯苓(一分),防風(一分去蘆頭),芎藭(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桂心(一分),犀角屑(一分),地骨皮(一分),天麻(一分),麥門冬(二分去心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牛黃硃砂麝香。同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竹瀝調下二錢。
白話文:
一般性藥散製備與服用方法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下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頭痛的芎藭散方
針對傷寒引起的頭痛、面色潮紅、發熱、身體狀況類似中風、經常自汗、噁心想吐、瀉後反而更加煩躁、心中懊惱、腹部有飢餓感、發汗導致抽搐、身體僵硬難以彎曲伸展等症狀,適合服用芎藭散。
藥材組成: 芎藭一兩、獨活二兩、柴胡一兩半(去除根苗)、川大黃一兩(切碎稍微炒過)、防風三分(去除蘆頭)。
製備與服用方法: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半碗水煎煮至剩下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陽痙的白蘚皮散方
針對傷寒引起的陽痙,症狀為高熱不渴、筋脈不能舒展、牙關緊咬疼痛、不想進食等,適合服用白蘚皮散。
藥材組成: 白蘚皮一兩、百合一兩、石膏一兩半、羚羊角屑一分、木通一兩(切碎)、防風一兩(去除蘆頭)、川升麻一兩、龍齒一兩半。
製備與服用方法: 將上述藥材搗碎,稍微過粗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半碗水,以及蔥白七寸、豆豉五十粒,一同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陽痙的龍齒散方
針對傷寒引起的陽痙,症狀為全身發熱、心神煩躁不安等,適合服用龍齒散。
藥材組成: 龍齒一兩、前胡一兩(去除蘆頭)、犀角屑半兩、牛黃半分(另行研磨)、麥門冬二兩(去除心部並烘焙)。
製備與服用方法: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細篩製成散劑,加入研磨好的牛黃,一同研磨均勻。每次服用,用竹瀝調和二錢,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陽痙的牛黃散方
針對傷寒引起的陽痙,症狀為發熱惡寒、頭頸僵硬、四肢拘攣、心神煩躁等,適合服用牛黃散。
藥材組成: 牛黃一分(細磨)、麝香一分(細磨)、朱砂一分(細磨)、人參一分(去除蘆頭)、赤茯苓一分、防風一分(去除蘆頭)、芎藭一分、甘草一分(炙烤至微赤切碎)、桂心一分、犀角屑一分、地骨皮一分、天麻一分、麥門冬二分(去除心部並烘焙)。
製備與服用方法: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細篩製成散劑,加入研磨好的牛黃、朱砂、麝香,一同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竹瀝調和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