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七 (2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七 (24)

1. 治小兒五疳出蟲諸方

治小兒五疳。煩熱乾瘦。或渴。不欲乳食。宜服出蟲蘆薈散方。

蘆薈(半兩細研),胡黃連(半兩),雄黃(一分細研),熊膽(半兩研入),硃砂(半兩細研),代赭(一分),麝香(半分細研),乾蟾〔一枚塗酥炙微(焦)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先用桃柳湯浴兒。後以粥飲調下半錢。然後用青衣蓋覆。其蟲子自出。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五疳。羸瘦腹脹。不欲乳食。宜服出蟲。螳螂散方。

螳螂(三分炒令黃),蝸牛子(七枚炒令微黃),蟬殼(七枚微炒),丁香(一分),蟾酥(一分研入),麝香末(一錢),地龍(一分微炒),蛇蛻皮灰(一錢)

上件藥。搗細羅。都研為散。先以桃柳湯浴兒。後以粥飲調下半錢。便以青衣蓋覆。當有蟲子自出。赤白者易治。青黑者難治。

治小兒五疳。體熱乾瘦。發豎鼻癢。不欲乳食。青黛丸方。

青黛(半兩細研),蘆薈(半兩細研),蟬殼(半分微炒),人中白(半兩),麝香(一分細研),胡黃連(三分),蟾涎(少許),人乳汁(少許),豬牙皂莢〔半兩(分)生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取五月五日午時修合。以粽子內棗肉丸。及蟾涎乳汁和。如黍米大。先以桃柳湯浴兒。後以粥飲下三丸。後著熱青衣裹兒。看身上有蟲出。青黑者不堪。白黃者易瘥。

白話文:

治療小兒五疳,出現煩躁發熱、身體乾瘦,或者口渴、不想喝奶或吃東西,適合服用能驅蟲的蘆薈散。

配方:蘆薈(半兩,磨成細粉),胡黃連(半兩),雄黃(一分,磨成細粉),熊膽(半兩,研磨加入),硃砂(半兩,磨成細粉),代赭(一分),麝香(半分,磨成細粉),乾蟾蜍(一枚,塗上酥油烤至微焦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細粉。先用桃柳枝煮水給小孩洗澡,然後用米粥調和半錢藥粉給小孩服用,再用青色衣服覆蓋。蟲子就會自己跑出來。用藥劑量根據小孩體型大小增減。

治療小兒五疳,導致身體消瘦、腹脹、不想喝奶或吃東西,適合服用能驅蟲的螳螂散。

配方:螳螂(三分,炒至黃色),蝸牛卵(七枚,炒至微黃),蟬蛻(七枚,微炒),丁香(一分),蟾酥(一分,研磨加入),麝香末(一錢),地龍(一分,微炒),蛇蛻皮灰(一錢)。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都研磨成散劑。先用桃柳枝煮水給小孩洗澡,然後用米粥調和半錢藥粉給小孩服用,再用青色衣服覆蓋。應該會有蟲子自己跑出來。跑出紅色或白色的蟲子比較容易治療,跑出青色或黑色的蟲子比較難治療。

治療小兒五疳,出現體溫升高、身體乾瘦、頭髮豎立、鼻子發癢、不想喝奶或吃東西,適合服用青黛丸。

配方:青黛(半兩,磨成細粉),蘆薈(半兩,磨成細粉),蟬蛻(半分,微炒),人中白(半兩),麝香(一分,磨成細粉),胡黃連(三分),蟾蜍涎液(少量),人乳汁(少量),豬牙皂莢(半兩,生用)。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在五月五日午時製作藥丸,用粽子裡的棗肉包裹藥粉,並加入蟾蜍涎液和人乳汁調和,搓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先用桃柳枝煮水給小孩洗澡,然後用米粥送服三丸藥丸,之後用熱的青色衣服包裹小孩。觀察身體是否有蟲子跑出來。跑出青黑色蟲子難以醫治,跑出白色或黃色蟲子容易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