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七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七 (13)

1. 治小兒口齒疳諸方

夫小兒口齒疳者。由臟腑壅熱。乳食不調。內有疳蟲。上蝕於口齒故也。其候。唇口癢痛。牙齒峭黑。舌上生瘡。腦中乾熱。齦肉赤爛。頰腫齒疼。熱毒熏蒸。口多臭氣。故曰口齒疳也。

治小兒口齒疳。生瘡臭爛。青黛丸方。

青黛(一分細研),硃砂(一分細研),牛黃(一分細研),麝香(半分細研),龍腦(半分細研),熊膽(一分細研),胡黃連(一分),人中白(半分),雞舌香(半分),蟬殼(半分微炒去足),蘆薈(一分細研),夜明沙(半兩微炒),瓜蒂(一分),蜣螂灰(半分),蟾酥(半分研入)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口脂和丸。如綠豆大。以乳汁研破一丸。塗於口內。及滴在鼻中。以桃柳湯洗兒。其疳蟲自出。

治小兒口齒疳瘡。蝕口鼻中欲盡。蝸牛散方。

蝸牛殼(二七枚燒灰),角蒿(一兩燒灰),麝香末(半錢),黃柏末(半錢),細辛末(半分),石膽(一杏仁大)

上件藥。都細研。每取少許。日三度貼之。

治小兒口鼻齒舌疳瘡。無不瘥。蘆薈散方。

蘆薈(一分),鹽綠(一分),胡粉(一分),真珠末(半兩),蝸牛殼(半兩微炒),青黛(一兩),黃連末(一兩),麝香(半分)

上件藥。都細研為散。先以甘草湯洗瘡。然後敷藥。口瘡但裛干涎。摻藥鼻中。即先點少酥。然後糝藥。

治小兒口齒疳生瘡。雄黃散方。

雄黃(一分細研),硝石(一分),蚺蛇膽(一分研入),黃連(一分去須),石鹽(一分),苦參(一分銼),硃砂(一分細研),麝香(半錢細研),雞屎礬(三大豆大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同研極細。不問口瘡赤之與白。生在舌上腮臉頰中。及齒齦上。並宜塗之。

治小兒口齒疳。鼻舌生瘡。及頭面悉主之。蘆薈散方。

蘆薈(半兩細研),土綠(半兩),真珠末(一兩),胡粉(半兩研入),蝸牛殼(一兩半炒令黃),黃芩(一兩半),麝香(一分細研),石鹽(一兩),青黛(一兩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同研極細。先用甘草湯洗。及嗽口了。將此散綿裹。貼於齒上。及散塗藥亦得。如有涎。旋吐勿咽之。

治小兒疳䘌。口齒瘡悉主之。莨菪膏方。

莨菪子(一分生用),葶藶子(一分生用),硫黃(一分細研),臭黃(一分細研),白礬灰(一分)熊膽(一分細研),蘆薈(一分細研),蚺蛇膽(一分研入),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取臘月豬脂二兩。入於銚子內。以慢火上熔化。然後下諸藥末相和。攪勻為膏。每用。約杏仁大。以綿裹。火炙烙齒齦及瘡上。

治小兒忽有疳瘡。口及齒齦生爛肉。口臭。雌黃散方。

白話文:

小兒口齒疳,是因臟腑積熱、飲食不調,內有疳蟲,向上侵蝕口齒所致。症狀包括嘴唇、口腔癢痛,牙齒黑而尖,舌頭長瘡,頭腦乾燥發熱,牙齦紅腫潰爛,臉頰腫脹牙痛,熱毒熏蒸,口氣臭穢,故稱之為口齒疳。

以下是一些治療小兒口齒疳的方劑:

青黛丸方: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口齒疳,伴有生瘡、臭爛的症狀。藥物包括青黛、硃砂、牛黃、麝香、龍腦、熊膽、胡黃連、人中白、雞舌香、蟬殼、蘆薈、夜明砂、瓜蒂、蜣螂灰、蟾酥等,研磨成細末,用口脂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用乳汁研碎一丸,塗於口腔內,並滴入鼻中,再用桃柳湯清洗患兒,以促使疳蟲排出。

蝸牛散方: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口齒疳瘡,侵蝕口鼻,病情嚴重者。藥物包括蝸牛殼灰、角蒿灰、麝香末、黃柏末、細辛末、石膽等,研磨成細末,每日三次少許外敷。

蘆薈散方: 此方治療小兒口、鼻、齒、舌疳瘡,療效顯著。藥物包括蘆薈、鹽綠、胡粉、真珠末、蝸牛殼、青黛、黃連末、麝香等,研磨成細末。先用甘草湯清洗瘡口,然後敷藥。口腔潰瘍只需擦乾唾液,再敷藥;鼻腔則先滴入少許酥油,再撒藥。

雄黃散方: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口齒疳生瘡。藥物包括雄黃、硝石、蚺蛇膽、黃連、石鹽、苦參、硃砂、麝香、雞屎礬等,研磨成細末,無論口腔潰瘍是紅是白,生長在舌頭、腮幫子、臉頰或牙齦上,均可塗抹。

蘆薈散方(二):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口齒疳、鼻舌生瘡,以及頭面部相關症狀。藥物包括蘆薈、土綠、真珠末、胡粉、蝸牛殼、黃芩、麝香、石鹽、青黛等,研磨成細末。先用甘草湯清洗,漱口後,用棉花包裹藥粉敷貼在牙齒上,或直接塗抹藥粉。如有唾液,應及時吐出,避免吞咽。

莨菪膏方: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疳積,以及口腔、牙齒潰瘍。藥物包括莨菪子、葶藶子、硫黃、臭黃、白礬灰、熊膽、蘆薈、蚺蛇膽、麝香等,研磨成細末,再與臘月豬脂混合製成膏藥。每次取杏仁大小,用棉花包裹,用火烤熱後敷貼在牙齦和潰瘍處。

雌黃散方: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突然出現的疳瘡,口腔及牙齦潰爛,口臭的症狀。(藥物配方未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