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七 (8)

1. 治小兒脊疳諸方

夫小兒脊疳者。由乳哺不調。甘肥過度。肉生於蟲。攻於脊膂。漸漸黃瘦。時時下痢。覆地而臥。毛髮乾焦。身體壯熱。煩渴不止。脊骨如鋸。謂之脊疳也。

治小兒脊疳。頭大項細。四肢黃瘦。肚大胸高。毛髮乾豎。金蟾散方。

乾蟾(一枚大者塗酥炙令焦黃),夜明沙〔三枚(分)微炒〕,胡粉(三錢),丁香(三七粒),桃白皮(三分銼),樗根白皮(三分銼),地榆(三分銼),百合(三分),訶黎勒(三分煨用皮),白蕪荑(三分微炒),人參(三分去蘆頭),檳榔(一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黃連(三分去須)黃柏(三分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用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脊疳。漸漸黃瘦。以手指擊之。背如鼓響。脊骨高是也。此因奶熱所致。宜服地骨皮丸方。

地骨皮(半兩),龍膽〔二(一)分去蘆頭〕,子芩〔二(一)分〕,紫參(半兩),黃耆(半兩銼),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木香(一分),豬苓(一分去黑皮),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尖微炒),海蛤(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研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當得微利為效。

治小兒脊疳。肌膚羸瘦。背脊骨高。身體寒熱。面無顏色。宜服胡黃連丸方。

胡黃連(半兩),青黛(半兩細研),木香(一分),蝸牛〔一(二)七枚炒令微黃〕,地龍(半兩微炒),蟾酥(一錢研入),黃連(半兩去須),檳榔(一分),蜣螂(五枚微炒去翅足),硃砂(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當歸(一分微炒),犀角屑(一分),乾蠍(一分微炒),蛇蛻皮(一分燒為灰),蘆薈(一分細研),獨活(一分),牛黃(一分細研),豬牙皂莢(五挺去皮塗酥炙焦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治小兒心肺久熱。致成脊疳。漸漸羸瘦。牛黃丸方。

牛黃(一分細研),真珠末(一分),硃砂(一分細研),赤芍藥(一分),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牡蠣粉(一分),麝香(一分細研),蝦蟆灰(一分),犀角屑〔一(半)分〕,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用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日早晨。以荊芥湯下二丸。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治小兒脊疳。日漸羸瘦。腹中有蟲。殺疳丸方。

沒石子(半兩),麝香(一分細研),蘆薈(半兩細研),瓜蒂(半兩),蟾頭(半兩炙令焦黃),鶴蝨(半兩),青黛(半兩細研),膩粉(一分研入)

白話文:

【治療兒童脊疳各個方法】

兒童患脊疳,是由於哺乳時未能妥善調節,攝取過多甜膩食物,導致蟲害在體內滋生,進而侵蝕脊髓。孩子會逐漸變得黃瘦,常伴有腹瀉,喜愛趴睡,頭髮乾枯稀疏,身體持續發熱,口渴難耐,脊椎骨突出如鋸齒,這就是所謂的脊疳。

  • 治療兒童脊疳,頭大頸細,四肢黃瘦,肚子膨脹胸部凸起,頭髮幹枯直立,可使用金蟾散。配方包括:乾燥大蟾蜍、夜明砂、胡粉、丁香、桃樹白皮、椿根白皮、地榆、百合、訶黎勒、白蕪荑、人參、檳榔、川大黃、黃連、黃柏等。將這些藥材細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用粥湯調合半錢,一天三次,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

  • 對於脊疳導致孩子逐漸黃瘦,背部敲擊聲如鼓響,脊椎骨突出的狀況,此症狀多由哺乳時食物過熱引起,建議使用地骨皮丸。配方含地骨皮、龍膽、黃芩、紫參、黃耆、枳殼、木香、豬苓、川大黃、郁李仁、海蛤等。藥材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用溫水溶解五顆,一天三次,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

  • 對於脊疳導致孩子肌肉消瘦,背脊骨突出,身體寒熱交錯,面色無華,建議使用胡黃連丸。配方含胡黃連、青黛、木香、蝸牛、地龍、蟾酥、黃連、檳榔、蜣螂、硃砂、麝香、當歸、犀角屑、乾蠍、蛇蛻皮、蘆薈、獨活、牛黃、豬牙皁莢等。藥材細磨後,用豬膽汁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用粥湯吞服五顆,一天三次,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

  • 對於兒童心肺長期發熱,進而引發脊疳,身體逐漸消瘦的情況,建議使用牛黃丸。配方含牛黃、珍珠末、硃砂、赤芍藥、杏仁、赤茯苓、甘草、牡蠣粉、麝香、蝦蟆灰、犀角屑、巴豆等。將藥材細磨後混合均勻,用糯米飯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狀,每天早晨以荊芥湯吞服兩顆,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

  • 對於脊疳導致兒童逐漸消瘦,腹部有寄生蟲,建議使用殺疳丸。配方含沒石子、麝香、蘆薈、瓜蒂、蟾頭、鶴蝨、青黛、膩粉等。藥材細磨後,用糯米飯和製成黍米大小的丸狀,每次用粥湯吞服五顆,一天三次,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

  • 對於脊疳導致兒童腹部有寄生蟲,背部疼痛,脊椎骨逐漸突出,身體消瘦,建議使用蘆薈丸。配方含蘆薈、胡黃連、蝦蟆、熊膽、貫眾、地龍、青黛、黃連、硃砂、蟬殼、雷丸、麝香等。藥材細磨後,用蝸牛和製成麻子大小的丸狀,每次用粥湯吞服五顆,一天三次,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

  • 對於脊疳導致兒童四肢瘦弱,腹部與脅部發熱,頭髮乾燥稀疏,時常感到煩躁口渴,脊椎骨突出如鋸齒,建議使用青黛丸。配方含青黛、定粉、蟾酥、夜明砂、黃連、麝香、熊膽、羚羊角屑、硃砂、犀角屑等。藥材細磨後,用軟飯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用粥湯吞服兩顆,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

  • 對於脊疳導致兒童背部被蟲害侵蝕,脊椎骨逐漸突出,身體消瘦,建議使用化疳丸。配方含膩粉、胡粉、胡黃連、雷丸、鶴蝨、蜣螂、地龍等。藥材細磨後,用雞蛋清和製,放入竹筒內蒸至熟,再用熊膽汁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用清粥吞服三顆,一天三次,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

  • 對於脊疳導致兒童下痢、消瘦,建議使用白礬丸。配方含白礬灰、田父、蛇蛻皮、青黛、鶴蝨、硃砂、麝香、蘆薈、莨菪子等。藥材細磨後,用燒飯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用粥湯吞服兩顆,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

  • 對於脊疳導致兒童身體發熱、消瘦、心煩口渴、食慾不振,建議使用青黛丸。配方含青黛、胡黃連、鶴蝨、蘆薈、硃砂、熊膽、麝香等。藥材細磨後,用蜂蜜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用溫水吞服三顆,一天三次,根據兒童年齡調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