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七 (3)
卷第八十七 (3)
1. 治小兒乾疳諸方
夫小兒乾疳者。由乳食不調。心脾積熱之所致也。其候。身體壯熱。或則憎寒。舌澀口乾。睡多盜汗。皮膚枯燥。發豎毛焦。乳食雖多。肌肉消瘦。四肢無力。好睡昏昏。日往月來。轉加尫瘁。故號乾疳也。
治小兒乾疳。心臟煩熱。眼目赤澀。皮膚乾燥。夜多盜汗。羸瘦不能乳食。天竹黃散方。
天竹黃(半兩),牛黃(一分細研),雄黃(一分細研),硃砂(一分細研),蘆薈(一分細研),蟾頭(一分炙令焦黃),龍腦(一錢細研),麝香(一分細研),胡黃連(一分),犀角屑(一分),木香(一分),鉤藤(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服。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乾疳。體瘦煩熱。睡臥不安。宜服此方。
牛黃(一分細研),雄黃(一分細研),天竹黃(一分細研),蘆薈(一分細研),胡黃連(半兩),麝香(一錢細研),丁香(一分),黃連(一分去須),熊膽(一分研入),蟾酥(半錢研入),蛇蛻皮灰(一分),青黛(一分細研),犀角屑(一分),天漿子(一分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更研令勻。以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醬飲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乾疳。肌體羸瘦。皮毛乾焦。發歇寒熱。昏昏多睡。青黛丸方。
青黛(三分細研),牛黃(細研),蘆薈(細研),胡黃連,硃砂(細研),麝香(細研),蛇蛻皮灰龍膽(去蘆頭),蟾(一枚塗酥炙微黃),雄黃(細研),蟬殼(微炒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臨時增減。
治小兒乾疳。面青目澀。腦熱鼻瘡。眼生障膜。毛髮焦黃。肌膚羸瘦。蝸牛丸方。
蝸牛(三分燒灰),穀精草(三分碎切),夜明沙(三分微炒),乾蟾(一兩塗酥炙令焦黃),瓜蒂末(半兩),雄黃(一分),麝香(一分)
上件藥。都研為末。用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乾疳。煩渴壯熱。皮膚枯燥。日漸羸瘦。牛黃丸方。
牛黃(半錢細研),雄黃(一分細研),甘草(半分炙微赤銼),龍腦(一錢細研),麝香(一錢細研),黃連(一分去須),蘆薈(一分),天竹黃(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以粥飲下一丸。日三服。
治小兒乾疳。瘦弱不能乳食。發豎腦幹。肌體柴瘦。胡黃連丸方。
胡黃連末(半兩),硃砂(三分),麝香(一分),蛇蛻皮(一條燒灰),波斯青黛(三分),蟾酥(一杏仁大),蘆薈(三分)
白話文:
小兒乾疳,是因為飲食不當,心脾積熱造成的。症狀是身體發熱,或時而怕冷,舌頭乾澀,口渴,嗜睡且盜汗,皮膚乾燥,頭髮豎起且枯黃,雖然吃得多,但肌肉卻消瘦,四肢無力,喜歡睡覺且昏昏沉沉。日子久了,身體會更加虛弱,所以稱為乾疳。
治療小兒乾疳,心煩發熱,眼睛紅腫乾澀,皮膚乾燥,晚上盜汗,身體消瘦不能好好吃奶的,可以用天竹黃散:
天竹黃(半兩)、牛黃(一分磨細)、雄黃(一分磨細)、硃砂(一分磨細)、蘆薈(一分磨細)、烤焦黃的蟾蜍頭(一分)、龍腦(一錢磨細)、麝香(一分磨細)、胡黃連(一分)、犀角屑(一分)、木香(一分)、鉤藤(一分)、甘草(一分,烤到微紅並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攪拌均勻。每次用溫水送服半錢,一天三次。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自行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乾疳,身體消瘦發熱,睡不安穩的,可以用以下藥方:
牛黃(一分磨細)、雄黃(一分磨細)、天竹黃(一分磨細)、蘆薈(一分磨細)、胡黃連(半兩)、麝香(一錢磨細)、丁香(一分)、黃連(一分,去掉鬚根)、熊膽(一分,研磨加入)、蟾酥(半錢,研磨加入)、蛇蛻皮灰(一分)、青黛(一分磨細)、犀角屑(一分)、天漿子(一分,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攪拌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如綠豆大小。每次用醬水送服三丸,一天三次。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自行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乾疳,肌肉消瘦,皮膚乾燥焦黃,時而發冷時而發熱,昏昏欲睡的,可以用青黛丸:
青黛(三分磨細)、牛黃(磨細)、蘆薈(磨細)、胡黃連、硃砂(磨細)、麝香(磨細)、蛇蛻皮灰、龍膽(去掉蘆頭)、烤到微黃的蟾蜍(一個,塗上酥油烤)、雄黃(磨細)、蟬殼(稍微炒過,以上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攪拌均勻,用麵糊調和成丸子,如黍米大小。每次用稀粥送服三丸,一天三次。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自行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乾疳,面色青黃,眼睛乾澀,腦部發熱,鼻子生瘡,眼睛長出翳膜,頭髮焦黃,肌膚消瘦的,可以用蝸牛丸:
蝸牛(三分,燒成灰)、穀精草(三分,切碎)、夜明砂(三分,稍微炒過)、烤到焦黃的乾蟾蜍(一兩,塗上酥油烤)、瓜蒂末(半兩)、雄黃(一分)、麝香(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熟的餅調和成丸子,如綠豆大小。每次用稀粥送服三丸,一天三次。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自行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乾疳,口渴發熱,皮膚乾燥,一天天消瘦的,可以用牛黃丸:
牛黃(半錢磨細)、雄黃(一分磨細)、甘草(半分,烤到微紅並切碎)、龍腦(一錢磨細)、麝香(一錢磨細)、黃連(一分,去掉鬚根)、蘆薈(一分)、天竹黃(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攪拌均勻,用糯米飯調和成丸子,如綠豆大小。每一歲服用一丸,用稀粥送服,一天三次。
治療小兒乾疳,瘦弱不能好好吃奶,頭髮豎起,腦部乾燥,肌肉乾柴的,可以用胡黃連丸:
胡黃連末(半兩)、硃砂(三分)、麝香(一分)、蛇蛻皮(一條,燒成灰)、波斯青黛(三分)、蟾酥(杏仁大小)、蘆薈(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豬膽一枚,取清酒一小杯,與藥粉混合,放在鍋中熬成膏狀,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五到七歲的小孩,用稀粥送服五丸,一天三次。三歲以下的小孩服用三丸。
治療小兒乾疳,不能好好吃奶,身體一天天消瘦,發熱,頭髮乾燥,四肢無力的,可以用蟾酥丸:
蟾酥(一分)、豬膽(二枚)、青黛(三分)、龍腦(三分)、硃砂(三分磨細)、麝香(一分)、蟬殼(一分,稍微炒過,去掉腳)、乾地龍(一分,稍微炒過)、蛇蛻皮灰(一分)。
將以上藥材,除了蟾酥外,磨細。用豬膽融化蟾酥調和成丸子,如粟米大小。每次用溫水送服五丸,磨成粉吹入鼻內。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自行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乾疳,久治不癒,瘦成皮包骨,其他治療都無效的,可以用青黛散:
青黛(一分)、麝香(二分)、蘆薈(一分)、硃砂(一分)、地龍(一分,稍微炒過)、夜明砂(一分,稍微炒過)、乾蛤蟆(燒成灰,一分)、熊膽(一分)。
將以上藥材都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空腹時用稀粥調服。再用少量藥粉吹入鼻中。之後用桃枝湯,視冷熱程度,給小孩洗澡,並蓋上被子。有蟲子排出就表示有效。
治療小兒乾疳,面色萎黃,肌體消瘦的,可以用以下藥方:
蘆薈(一到二分)、龍膽(一分,去掉蘆頭)、青黛(半兩,磨細)、胡黃連(一分)、牛黃(一分,磨細)、麝香(一錢,磨細)。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攪拌均勻,用蒸熟的餅調和成丸子,如黃米大小。每次用稀粥送服五丸。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自行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乾疳,身體發熱消瘦,心神煩躁,難以入睡的,可以用牛黃丸:
牛黃(半兩磨細)、硃砂(半兩磨細,用水飛過)、子芩(半兩)、犀角屑(半兩)、麝香(一分磨細)。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攪拌均勻,用糯米飯調和成丸子,如麻子大小。每次用稀粥送服三丸。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自行增減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