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六 (23)
卷第八十六 (23)
1. 治小兒無辜疳針烙法並諸方
凡小兒無辜疳。頭干發豎。身無滋潤。頭露骨出。腦熱腹脹。鼻中多癢。好食醬肉。數渴飲水。則多為痢。痢如泔色。背冷腹熱。腹中有塊。漸加黃瘦。或有邪鬼之作。亦是閃癖之類。腦後兩邊皮中。有筋肉結作小核。如杏子大。多時不除。即流入腹中。遂成前狀。須有烙破結子者。
或有灸其結子者。又有割皮挑出結子者。稍勝於灸。然病者至深。小兒忍痛不任。恐動其脈。往往變為癇疾。今參詳最妙者是烙。烙亦是更無別法。但看小兒病狀相似。有結子者。速依此法烙之。上以一鐵針尖利者。燒針頭似火色。看核子大小。作一紙環子束定。無辜仍須捏定。
以針當中烙之。可深二豆許。即貼沉香膏。
治小兒針無辜核後。宜煉沉香膏貼之方。
沉香(一兩銼),黃丹(六兩)
上件藥。以清麻油一升。先下沉香煎。候香焦黑。漉出。下黃丹。不住手攪。以慢火煎之。候滴於紙上如黑餳。無油傍引。即膏成。每貼法。以篦子於爛帛上攤膏。令稍薄貼之。一日一換。勿令風吹著針處。為妙。
治小兒針後。宜服壓驚茯神散方。
茯神(半兩),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代赭(細研),鉤藤,川大黃(銼碎微炒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四分。去滓放溫。漸漸服之。
治小兒無辜針烙後。宜服消腫利氣壓驚。犀角散方。
犀角屑,琥珀(細研),蘆薈(細研),木香,酸石榴皮,訶黎勒皮(以上各半兩),龍齒(三分細研),黃連(去須),麝香(細研),檳榔,乾薑(炮裂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無辜針烙後。宜服青金丸方。
巴豆(一兩去皮心),硫黃(一兩),苦楝根皮(二兩),酸石榴根皮(二兩銼)
上件藥。於鐵鼎子內。滿著水。煮七晝夜。如水耗。即旋添熱水。日滿即去楝根石榴根。取巴豆並硫黃。同研。更入桂心檳榔木香細辛末各一分。馬牙硝橘皮乾姜藍花末各半分。同研令勻。用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二丸。當得溏痢為效。三歲以下日服一丸。
又方。
青黛(半兩)
上細研為散。每服。以水磨犀角湯下半錢。空心午後各一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療小兒無辜疳的針烙法及相關處方
凡是小兒患有無辜疳,症狀包括頭髮豎立乾燥,身體缺乏潤澤,頭骨突出,腦袋發熱腹部脹滿,鼻子經常發癢,喜歡吃醬肉,經常口渴喝水,常伴有腹瀉,瀉下物像淘米水一樣,背部冰冷腹部發熱,腹部有腫塊,逐漸消瘦發黃。有的可能是邪祟作祟,也可能是閃癖一類的疾病。腦後兩側皮膚肌肉中,會長出像杏子大小的結節,長時間不消退,就會蔓延到腹部,最終導致上述症狀。必須將結節烙破。
有些人會灸烙結節,也有人會割開皮膚挑出結節,比灸烙略好,但病情嚴重時,小兒難以忍受疼痛,擔心傷及經脈,往往會轉變成癲癇。綜合考慮,最好的方法是烙法,而且別無他法。如果發現小兒病症相符,有結節,就應該立即採用烙法。用一根尖利的鐵針,燒熱針頭至火紅色,根據結節大小,用紙圈圈住,同時固定住患處,用燒熱的針頭在結節中央烙刺,深度約兩粒豆子大小,然後貼上沉香膏。
治療小兒無辜疳結節後,宜用煉製沉香膏外敷:
沉香(一兩,銼碎),黃丹(六兩)
將以上藥材,用清麻油一升,先放入沉香煎煮,待沉香煎焦後,過濾去除沉香渣,再放入黃丹,不停攪拌,用小火慢煎,直到滴在紙上像黑色糖漿一樣,沒有油滲出,即為膏成。每次使用時,用篦子將膏藥攤在爛布上,攤薄一些,敷貼患處,一天換一次,注意不要讓針刺處吹到風,效果最佳。
治療小兒針刺後,宜服用壓驚茯神散:
茯神(半兩),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代赭石(研磨細粉),鉤藤,川大黃(銼碎微炒,以上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至四分之一碗,去渣後放溫服用。
治療小兒無辜疳針烙後,宜服用消腫利氣壓驚犀角散:
犀角屑,琥珀(研磨細粉),蘆薈(研磨細粉),木香,酸石榴皮,訶黎勒皮(以上各半兩),龍齒(三分,研磨細粉),黃連(去須),麝香(研磨細粉),檳榔,乾薑(炮裂,以上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粥水調服,一日三次。根據兒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無辜疳針烙後,宜服用青金丸:
巴豆(一兩,去皮心),硫黃(一兩),苦楝根皮(二兩),酸石榴根皮(二兩,銼碎)
將以上藥材放在鐵鍋內,加滿水,煮七天七夜,水減少了就添加熱水。滿七天后,取出苦楝根和石榴根,留下巴豆和硫黃,研磨成粉末,再加入桂心、檳榔、木香、細辛末各一分,馬牙硝、橘皮、乾薑、藍花末各半份,研磨均勻,用米飯做成丸藥,如麻子大小。每日空腹用溫水送服兩丸,瀉下成稀便為效。三歲以下兒童,每日服用一丸。
另一方:
青黛(半兩)
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磨好的犀角湯送服,空腹和午后各服用一次。根據兒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