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五 (3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五 (34)

1. 治小兒驚癇諸方

夫小兒驚癇者。起於驚怖大啼。精神傷動得之。氣脈不定。因驚而發作成癇也。初覺兒欲驚。急持抱之。驚即自止。故養小兒。常須慎驚。勿聞大聲。每持抱之。時常當安徐。勿令有怖。雷鳴時常塞兒耳。並作余細聲以亂之。驚癇當按圖灸之。或摩膏治之。不可大下。何者。

驚癇心氣不足。下之內虛。則甚難治。凡諸癇正發。手足掣縮。慎不可捉持。則令曲戾不隨也。

治小兒忽得驚癇。壯熱口燥。鉤藤散方。

鉤藤(三分),白茯苓(三分),黃芩(三分),川升麻(三分),白蘚皮(三分),龍齒(一兩),玄參(一兩),石膏(一兩),寒水石(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攪令勻。重煎一兩沸。分溫二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驚癇。發無時候。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赤芍藥(一分),露蜂房(一分),黃芩(一分),人參(一分去蘆頭),葛根(一分銼),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蚱蟬(一分微炒去翅足),芎藭(一分),川芒硝(一分),蜣螂(一分微炙),桂心(一分),當歸(半兩銼微炒),石膏(半兩),蛇蛻皮(五寸炙黃),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大(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驚癇。發作不定。蛇蛻皮散方。

蛇蛻皮(五寸炙黃),蚱蟬(十枚去翅足微炙),蜣螂(三枚去翅足微炙),麻黃(半兩去根節),人參(三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細辛(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耆(半兩銼),當歸(半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二豆許。攪令勻。溫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風熱驚癇。手足掣縮。日數發者。紫石英散方。

紫石英(一兩),寒水石(一兩),龍骨(半兩),牡蠣粉(半兩),滑石(一兩),赤石脂(半兩),藍葉(一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石膏(一兩),白石脂(半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驚癇。仰目嚼舌。精神昏悶。宜服鉤藤散方。

鉤藤(半兩),龍齒(一兩),石膏(三分),梔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麥門冬(三分去心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

治小兒驚癇。邪氣發即吐涎。迷悶難醒。白蘚皮散方。

白話文:

治小兒驚癇諸方

小兒驚癇的病因,是因為受到驚嚇而大哭,精神受到刺激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最終誘發驚癇。剛開始感覺孩子要受驚嚇時,要趕緊抱住他,驚嚇就會自行停止。所以養育小孩時,要特別注意避免驚嚇,不要讓孩子聽到很大的聲音,抱孩子時動作要輕柔緩慢,不要讓孩子感到害怕,打雷時要塞住孩子的耳朵,並發出其他細微的聲音來分散他的注意力。治療驚癇可以用灸法,或塗抹藥膏,但不可使用瀉下藥物。這是因為驚癇往往是因為心氣不足引起的,如果使用瀉下藥物,會加重身體虛弱,反而難以治療。任何癇症發作時,手腳抽搐,都不要強行抓住或拉扯,以免造成肢體彎曲變形。

治療小兒突然發作的驚癇,伴有壯熱口乾的,可以使用鉤藤散:

鉤藤(三分)、白茯苓(三分)、黃芩(三分)、川升麻(三分)、白蘚皮(三分)、龍齒(一兩)、玄參(一兩)、石膏(一兩)、寒水石(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濾渣後加入半合竹瀝,攪拌均勻,再煎煮一兩沸,分兩次溫服。劑量需根據小孩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驚癇,發作時間不定的,可以使用牛黃散:

牛黃(一分,研細)、赤芍藥(一分)、露蜂房(一分)、黃芩(一分)、人參(一分,去蘆頭)、葛根(一分,切碎)、甘草(一分,炙微赤,切碎)、蚱蟬(一分,微炒去翅足)、芎藭(一分)、川芒硝(一分)、蜣螂(一分,微炙)、桂心(一分)、當歸(半兩,切碎微炒)、石膏(半兩)、蛇蛻皮(五寸,炙黃)、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濾渣後溫服。劑量需根據小孩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驚癇,發作時間不規律的,可以使用蛇蛻皮散:

蛇蛻皮(五寸,炙黃)、蚱蟬(十枚,去翅足微炙)、蜣螂(三枚,去翅足微炙)、麻黃(半兩,去根節)、人參(三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細辛(半兩)、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黃耆(半兩,切碎)、當歸(半兩,切碎微炒)。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濾渣後加入二豆許牛黃,攪拌均勻,溫服。劑量需根據小孩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風熱引起的驚癇,手腳抽搐,每日發作多次的,可以使用紫石英散:

紫石英(一兩)、寒水石(一兩)、龍骨(半兩)、牡蠣粉(半兩)、滑石(一兩)、赤石脂(半兩)、藍葉(一分)、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石膏(一兩)、白石脂(半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濾渣後,根據小孩年齡大小調整劑量,分次溫服。

治療小兒驚癇,伴有仰頭、咬舌、神志昏迷的,可以使用鉤藤散:

鉤藤(半兩)、龍齒(一兩)、石膏(三分)、梔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麥門冬(三分,去心焙)。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濾渣後,根據小孩年齡大小調整劑量,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小兒驚癇,邪氣發作時會吐口水,神志不清醒的,可以使用白蘚皮散:(此處缺少白蘚皮散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