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四 (16)
卷第八十四 (16)
1. 治小兒寒熱結實諸方
夫小兒寒熱結實者。此由風邪客於皮膚。而內有痰飲。漬於腑臟。使血氣不和。陰陽交爭。則發熱。而臟氣本實。復為寒熱所乘。則積氣在內。使人胸脅心腹煩熱而滿。大便難。小便澀。是為寒熱結實也。
治小兒寒熱結實。或熱攻衝心肺。氣急。晝夜有汗。日漸消瘦。不吃乳食。柴胡丸方。
柴胡(半兩去苗),赤茯苓(一分),人參(一分去蘆頭),木香(一分),桂心(一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鱉甲(半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用溫水下五丸。日二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憎寒壯熱。發歇不定。腹中結實。不能乳食。大黃丸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柴胡(半兩去苗),赤茯苓(一分),人參(一分去蘆頭),木香(一分)桂心(一分),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檳榔(半兩),桃仁〔二(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寒熱結實。腹下妨悶。不欲乳食。鱉甲散方。
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赤茯苓(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宿食。痰癖寒熱。腑臟結實。宜服芒硝丸方。
川朴硝(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遂(一分),代赭(半兩),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巴豆(二七枚去皮心用紙裹壓去油),杏仁(二七枚去皮尖別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與巴豆杏仁膏一處。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五六歲兒。空腹。以溫水下一丸。以利為度。
治小兒腹有積滯。致生寒熱。腑臟結實。心腹氣脹。常多少力。五靈脂丸方。
五靈脂(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巴豆霜(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勻。用軟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飲下兩丸。兒小即一丸。
白話文:
小兒寒熱結實諸方
小兒出現寒熱交替、腹部堅硬的情況,是因為風邪侵犯皮膚,體內又有痰飲停滯在內臟,導致氣血不調,陰陽失衡,而發熱。由於臟腑本身就比較充實,再加上寒熱的侵襲,氣體積聚在體內,造成胸脅、心腹煩悶、發熱、肚子脹滿,大便困難,小便不暢,這就是寒熱結實。
治療小兒寒熱結實,或因熱邪攻襲心肺,導致呼吸急促,晝夜出汗,日漸消瘦,不吃奶的情況,可用柴胡丸:
柴胡(半兩,去苗)、赤茯苓(一分)、人參(一分,去蘆頭)、木香(一分)、桂心(一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鱉甲(半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溫水送服,一日兩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服藥劑量。
治療小兒畏寒發熱,寒熱往復不定,腹部堅硬,不能吃奶的情況,可用大黃丸: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柴胡(半兩,去苗)、赤茯苓(一分)、人參(一分,去蘆頭)、木香(一分)、桂心(一分)、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檳榔(半兩)、桃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溫水送服,一日三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服藥劑量。
治療小兒寒熱結實,腹部脹悶,不想吃奶的情況,可用鱉甲散:
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赤茯苓(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川朴硝(一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去渣,放溫後服用,不限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服藥劑量。
治療小兒積食、痰濕、寒熱、腑臟積實的情況,可用芒硝丸:
川朴硝(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遂(一分)、代赭(半兩)、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巴豆(二七枚,去皮心,用紙裹壓去油)、杏仁(二七枚,去皮尖,研磨)。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與巴豆杏仁膏一起研磨均勻,用蜂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五六歲的孩子,空腹溫水送服一丸,以通便為度。
治療小兒腹部積滯,導致寒熱交替,腑臟堅硬,心腹脹滿,經常沒有力氣的情況,可用五靈脂丸:
五靈脂(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巴豆霜(一分)。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加入巴豆霜,研磨均勻,用軟飯做成如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兩丸,粥飲送服,小兒酌減至一丸。
2. 治小兒寒熱往來羸瘦諸方
夫小兒風邪客於皮膚。痰飲漬於臟腑。使血氣不和。陰陽交爭。故發寒熱往來也。胃氣挾熱。熱則消穀。谷消則引食飲。陰陽氣血不和。不能充養身體。故寒熱雖能食。不生肌肉也。
治小兒寒熱往來。不欲乳食。羸瘦。心腹脹。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一分),甘草(半分炙微赤銼),當歸(一分銼碎微炒),人參(一分去蘆頭),白朮(一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焙),赤茯苓(一分),桔梗(一分去蘆頭),前胡(一分去蘆頭),黃芩(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寒熱往來。食少羸瘦。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訶黎勒皮(三分),黃耆(半兩銼),柴胡(半兩去苗),白茯苓(半兩),白朮(一分),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木香(半兩),桃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脅下有氣。腹痛。喘逆氣息難為。往來寒熱。羸瘦不食。馬通粟丸方。
馬通內粟(三分),細辛(三分),紫菀(三分洗去苗土),五味子(一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石膏(一分),秦艽(一分去苗),白茯苓(一分),半夏(一分湯洗十遍去滑)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往來寒熱。多汗心煩。小便赤黃。不欲乳食。四肢羸瘦。黃耆丸方。
黃耆(一分銼),麥門冬(一分去心焙),柴胡(半兩去苗),赤茯苓(一分),白朮(一分),子芩(一分),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氣食不節。傷於脾胃。致往來寒熱。時復嘔吐。不欲乳食。漸至羸瘦。宜服檳榔丸方。
檳榔(一分),丁香(一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桂心(一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皮(半兩),人參(一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薄生薑湯研下五丸。看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小兒寒熱往來消瘦的治療方法
小孩子因為風邪侵犯皮膚,痰飲停滯於臟腑,導致氣血失調,陰陽不和,所以出現寒熱往來。胃氣夾雜著熱邪,熱邪消耗穀氣,穀氣耗損則導致孩子想吃東西喝水。陰陽氣血失調,無法滋養身體,所以即使孩子能吃東西,卻長不出肌肉。
治療小兒寒熱往來,不願吃奶喝食物,消瘦,心腹脹滿的五味子散:
五味子(1分)、炙甘草(0.5分,切碎)、當歸(1分,切碎微炒)、人參(1分,去蘆頭)、白朮(1分)、麥門冬(0.5兩,去心焙乾)、赤茯苓(1分)、桔梗(1分,去蘆頭)、前胡(1分,去蘆頭)、黃芩(1分)
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至五分,去渣,溫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藥量。
治療小兒寒熱往來,食慾不振,消瘦的人參散:
人參(0.5兩,去蘆頭)、訶黎勒皮(三分)、黃耆(0.5兩,切碎)、柴胡(0.5兩,去苗)、白茯苓(0.5兩)、白朮(1分)、鱉甲(0.5兩,塗醋炙黃,去邊緣)、木香(0.5兩)、桃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炙甘草(1分,切碎)
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不限時間,用粥水調服半錢。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藥量。
治療小兒脅肋下有氣,腹痛,呼吸喘促,寒熱往來,消瘦不食的馬通粟丸:
馬通內粟(三分)、細辛(三分)、紫菀(三分,洗淨去苗土)、五味子(1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石膏(1分)、秦艽(1分,去苗)、白茯苓(1分)、半夏(1分,湯洗十遍去滑)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如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丸,用粥水送服。每日服用三次,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藥量。
治療小兒寒熱往來,多汗心煩,小便赤黃,不願吃奶喝食物,四肢消瘦的黃耆丸:
黃耆(1分,切碎)、麥門冬(1分,去心焙乾)、柴胡(0.5兩,去苗)、赤茯苓(1分)、白朮(1分)、黃芩(1分)、鱉甲(0.5兩,塗醋炙黃,去邊緣)、炙甘草(1分,切碎)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五丸,用粥水送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藥量。
治療小兒飲食無節制,損傷脾胃,導致寒熱往來,有時嘔吐,不願吃奶喝食物,逐漸消瘦的檳榔丸:
檳榔(1分)、丁香(1分)、川大黃(0.5兩,切碎微炒)、桂心(1分)、陳橘皮(0.5兩,湯浸去白瓤焙乾)、訶黎勒皮(0.5兩)、人參(1分,去蘆頭)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如綠豆大小。不限時間,用溫薑湯送服五丸。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