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三 (22)
卷第八十三 (22)
1. 治小兒咳嗽咽喉作呀呷聲諸方
治小兒多咳嗽。咽中如呀呷聲。桃仁丸方。
桃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琥珀末(一分),甜葶藶(二分隔紙炒令紫色)
上件藥。先搗葶藶桃仁如泥。次下琥珀末。更搗令勻。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桑根白皮湯。化破五丸服。日三服。三歲以上。加丸數服之。
又方。
上用大栝蔞一枚。和麵溲瓤作餅子。燒熟卻。杵為末。每服。以清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療小兒咳嗽,喉嚨發出像「呀呷」聲的各種藥方:
桃仁丸: 治療小孩經常咳嗽,喉嚨裡像發出「呀呷」聲。
藥方組成:桃仁(四十九枚,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取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琥珀末(少許),甜葶藶(少許,用紙隔開炒至紫色)。
製作方法:先將葶藶和桃仁搗成泥狀,再加入琥珀末,一起搗勻,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用煎好的桑樹根白皮湯送服五顆藥丸,每天三次。三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增加服用藥丸的數量。
又一方: 用一個大栝蔞,將裡面的瓤和麵團混合做成餅狀,燒熟後搗成粉末。每次用清粥調服半錢,用量根據小孩的年紀大小酌情增減。
2. 治小兒心痛諸方
夫小兒心痛者。本非起於心。即邪氣客於心主之脈。夫少陰者心也。五臟六腑之所主也。精神之所舍。其臟堅固。邪不能幹。干之即傷心。傷心即神去。神去即死矣。故諸邪在於心者。皆在於心包絡脈。包絡脈者心之別脈也。故少陰不病。夫心痛者。厥氣上逆。痞而不散。或傷寒氣。邪冷搏於經絡。故發心痛也。
治小兒心痛。但覺兒將手。數數摩心腹即啼。是心痛不可忍。宜服芍藥散方。
赤芍藥,人參(去蘆頭),白朮,黃芩,川大黃(銼微炒),當歸(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心痛。手足不和。木香散方。
木香(一分),高良薑(半分),白朮(一分),桔梗(一分去蘆頭),赤茯苓(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稍熱頻服。量兒大小。以意增減。
治小兒心痛不可忍。桃仁散方。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芍藥,桔梗(去蘆頭),桂心(以上各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心痛。發渴不定。蓬莪朮散方。
蓬莪朮,人參(去蘆頭),桂心,黃芩,生乾地黃,木香,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橘皮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心痛不止。桂心散方。
桂心(半分),當歸(半分銼微炒),梔子仁(半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橘皮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小兒心痛諸方
小孩子的心痛,其實並非真正的心臟病變,而是邪氣入侵了與心臟相關的經脈。心臟是少陰經所管轄的,是五臟六腑的統帥,也是精神的住所。由於心臟本身很強健,邪氣不容易直接侵犯,一旦侵犯,就會傷及心臟,傷心則神氣受損,神氣受損就會死亡。因此,各種邪氣侵犯心臟,其實都是侵犯了心包絡的經脈,因為心包絡是心臟的保護層,少陰經(心經)本身並不會生病。
心痛的原因,是體內的濁氣逆流上衝,停滯不散,或是因為受寒邪的侵襲,寒邪阻塞經絡,所以引起心痛。
治療小兒心痛:如果孩子總是把手放在胸口,不斷揉搓腹部並啼哭,這表示心痛難忍,應該服用芍藥散。
芍藥散:赤芍藥、人參(去蘆頭)、白朮、黃芩、川大黃(切碎微炒)、當歸(以上各一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煎至五分,濾去藥渣,不限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藥量,溫服。
治療小兒心痛,手腳冰冷:木香散
木香散:木香(一份)、高良薑(半份)、白朮(一份)、桔梗(一份,去蘆頭)、赤茯苓(一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煎至五分,濾去藥渣,稍溫熱頻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藥量。
治療小兒心痛難忍:桃仁散
桃仁散:桃仁(用溫水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赤芍藥、桔梗(去蘆頭)、桂心(以上各半兩)、甘草(一份,炙微赤,切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煎至五分,濾去藥渣,不限時間溫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藥量。
治療小兒心痛並伴隨口渴:蓬莪朮散
蓬莪朮散:蓬莪朮、人參(去蘆頭)、桂心、黃芩、生乾地黃、木香、甘草(炙微赤,切碎,以上各一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不限時間,用橘皮水調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藥量。
治療小兒心痛不止:桂心散
桂心散:桂心(半份)、當歸(半份,切碎微炒)、梔子仁(半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不限時間,用橘皮水調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