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三 (2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三 (21)

1. 治小兒咳嗽咽喉作呀呷聲諸方

夫小兒嗽而呀呷作聲者。由胸膈痰多。嗽動於痰。上搏於咽喉之間。痰與氣相擊。隨嗽動息。呀呷有聲。其咳嗽大體同。至於治療。則加消痰破氣之藥。以此為異爾。

治小兒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聲。射干散方。

射干,麻黃(去根節),紫菀(洗去苗土),桂心(以上各半兩),半夏(半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

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攪令勻。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咳嗽。咽中作呀呷聲。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令黃),桑根白皮(銼),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咳嗽。喘急作呀呷聲。蘿蔔子散方。

蘿蔔子(一分微炒),皂莢子(十枚煨去皮),燈芯(一束),麻黃(一分去根節),甘草(半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治小兒咳嗽。喘急煩熱。喉中作呀呷聲。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蟬殼(半兩微炒),柴胡(一分去苗),栝蔞子(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蜜水調下一字。日三服。二歲以上加之半錢。

治小兒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乘作呀呷聲。蟬殼散方。

蟬殼(一分微炒),桔梗(半兩去蘆頭),陳橘皮(半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漢防己(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薑粥飲調下一字。一歲以上。加之半錢。

又方。

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甜葶藶(一分隔紙炒令紫色),五靈脂(半分),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薑自然汁。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麻黃湯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又方。

甜葶藶(一分隔紙炒令紫色),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麻黃(半兩去根節)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頻服。

治小兒肺臟熱多。咳嗽喘急。喉中作呀呷聲。宜服郁李仁丸方。

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微炒研如膏),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爛研如膏),川大黃(一分銼微炒)

上以大黃一味。搗細羅為散。同研令勻。入蜜少許。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研破三丸服之。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小孩子咳嗽並發出呀呀、咯咯的聲音,是因為胸膈積痰太多,咳嗽時痰液震動,衝擊咽喉,痰氣相搏,隨著咳嗽和呼吸而發出聲音。咳嗽的整體症狀都差不多,但治療上要增加消痰化氣的藥物,這是它們的不同之處。

以下是一些治療小兒咳嗽、伴隨咽喉呀呀、咯咯聲的處方:

射干散: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心胸痰壅,阻塞咽喉,發出呀呀、咯咯聲。藥物包括射干、麻黃(去根節)、紫菀(洗淨泥土)、桂心(以上各等量)、半夏(用溫水洗七遍去滑膩)、炙甘草(少許)。將藥物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少量水煎煮,加入少量生薑,煎至五分,去渣,加入半茶匙蜂蜜攪拌均勻,不拘時辰服用,根據孩子年齡調整劑量。

陳橘皮散: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咽喉發出呀呀、咯咯聲。藥物包括陳橘皮(溫水浸泡去白瓤後烘乾)、杏仁(溫水浸泡去皮尖及雙仁的薄皮,麩炒至黃色)、桑白皮、甜葶藶(隔紙炒至紫色)、炙甘草(以上各等量)。將藥物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少量水煎煮,煎至五分,去渣,放溫服用,根據孩子年齡調整劑量。

蘿蔔子散: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呼吸急促,並發出呀呀、咯咯聲。藥物包括蘿蔔子(少許微炒)、皂莢子(十枚,煨去皮)、燈芯(一束)、麻黃(去根節,少許)、炙甘草(少許)。將藥物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少量水煎煮,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辰服用,根據孩子年齡調整劑量。

牛黃散: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呼吸急促,煩熱,喉中發出呀呀、咯咯聲。藥物包括牛黃(少許,研細)、蟬蛻(少許,微炒)、柴胡(去苗,少許)、栝樓仁(少許)。將藥物搗碎成細粉,每次用蜜水調服少許,一日三次,兩歲以上的孩子可增加劑量至半錢。

蟬殼散: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適,並發出呀呀、咯咯聲。藥物包括蟬蛻(少許,微炒)、桔梗(去蘆頭,少許)、陳橘皮(溫水浸泡去白瓤後烘乾,少許)、半夏(溫水洗七遍去滑膩,少許)、漢防己(少許)、炙甘草(少許)。將藥物搗碎成細粉,每次用生薑粥調服少許,一歲以上的孩子可增加劑量至半錢。

另一處方: 此方藥物包括半夏(溫水洗七遍去滑膩,少許)、硃砂(少許,研細,水飛過)、甜葶藶(隔紙炒至紫色,少許)、五靈脂(少許)、杏仁(溫水浸泡去皮尖及雙仁的薄皮,麩炒至微黃,少許)。將藥物搗碎成粉末,用生薑汁煮麵糊和成丸藥,如綠豆大小,每次用麻黃湯送服三丸,一日三次,根據孩子年齡調整劑量。

另一處方: 此方藥物包括甜葶藶(隔紙炒至紫色,少許)、杏仁(溫水浸泡去皮尖及雙仁的薄皮,麩炒至微黃,少許)、麻黃(去根節,少許)。將藥物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少量水煎煮,煎至五分,去渣,放溫服用,根據孩子年齡調整劑量和服用頻率。

郁李仁丸: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肺熱過盛,咳嗽,呼吸急促,喉中發出呀呀、咯咯聲。藥物包括郁李仁(溫水浸泡去皮,微炒研成膏狀)、杏仁(溫水浸泡去皮尖及雙仁的薄皮,麩炒至微黃爛,研成膏狀)、川大黃(少許,銼碎微炒)。將大黃研成細粉,與其他藥膏混合均勻,加入少許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用粥送服三丸,一日三次,根據孩子年齡調整劑量。

桃仁丸: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頻繁,咽喉發出呀呀、咯咯聲。藥物包括桃仁(溫水浸泡去皮尖及雙仁的薄皮,麩炒至微黃)、琥珀末、甜葶藶(隔紙炒至紫色)。先將葶藶和桃仁搗成泥狀,再加入琥珀末搗勻,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用桑白皮湯送服五丸,一日三次,三歲以上的孩子可增加丸藥劑量。

另一處方: 此方用大栝樓一個,和麵做成餅子,烤熟後搗碎成粉末,每次用清粥送服半錢,根據孩子年齡調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