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三 (13)

1. 治小兒心熱夜臥多狂語諸方

又方。

鉛霜(半分),鐵粉(一分),牛黃(半分)

上件藥。同細研令勻。每服。以竹瀝調下一字。

又方。

硃砂(半兩),牛黃(一分)

上件藥。同研如面。每服。以水磨犀角。調下一字。

白話文:

另一種藥方:

鉛霜(二分之一份),鐵粉(一份),牛黃(二分之一份)

將以上藥材一起仔細研磨均勻。每次服用,用竹瀝調和服用一字(古代的計量單位)。

另一種藥方:

硃砂(半兩),牛黃(一分)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狀。每次服用,用水磨犀角粉調和服用一字。

2. 治小兒煩熱諸方

夫小兒臟腑氣實。血氣盛者。則表裡俱熱。若苦煩躁不安。兼皮膚壯熱也。

治小兒臟腑壅實。心神煩熱。睡臥不安。黃芩散方。

黃芩,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川芒硝,麥門冬(去心焙),石膏(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

治小兒氣壅煩熱。心躁目赤。大青散方。

大青(半兩),川大黃(半兩銼微炒),牛黃(半分細研),硃砂(細研),甘草(炙微赤銼),犀角屑,玄參,川升麻,梔子仁(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不計時候。以沙糖水調半錢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煩熱多驚。人參散方。

人參(一分去蘆頭),天竹黃(一分細研),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鉤藤(一分),牛黃(半分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煎竹葉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煩熱。昏悶多睡。犀角散方。

犀角末(半兩),青黛(一分),代赭(一分),硃砂(一分),蛇蛻皮灰(一錢)

上件藥。都研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

青黛(三分),乾地龍(七條微炒為灰),麝香(半分),硃砂(一分)

上件藥。都細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心臟氣壅。煩熱悶亂。龍膽丸方。

龍膽(一兩去蘆頭),黃連(一兩去須),鉛霜(半兩細研),牛黃(一錢細研),鐵粉(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薄荷蜜水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小兒煩熱諸方

小兒臟腑氣盛,血氣旺盛,就會出現裡外皆熱的症狀,表現為煩躁不安,皮膚發熱。

治小兒臟腑壅實,心神煩熱,睡臥不安:黃芩散

黃芩、川大黃(切碎微炒)、甘草(炙烤微赤後切碎)、川芒硝、麥門冬(去心焙乾)、石膏(以上各半兩)

將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至五分,去渣,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用量,溫服,不限時間。

治小兒氣壅煩熱,心躁目赤:大青散

大青(半兩)、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牛黃(半分,研細)、硃砂(研細)、甘草(炙烤微赤後切碎)、犀角屑、玄參、川升麻、梔子仁(以上各一分)

將藥材搗碎過篩,加入研磨好的藥材,混合均勻。不限時間,用少量砂糖水調服半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用量。

治小兒煩熱多驚:人參散

人參(一分,去蘆頭)、天竹黃(一分,研細)、甘草(半兩,炙烤微赤後切碎)、鉤藤(一分)、牛黃(半分,研細)

將藥材搗碎過篩,不限時間,用煎好的竹葉湯調服半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用量。

治小兒煩熱,昏悶多睡:犀角散

犀角粉(半兩)、青黛(一分)、代赭(一分)、硃砂(一分)、蛇蛻皮灰(一錢)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用溫水調服半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用量。

又一方

青黛(三分)、乾地龍(七條,微炒成灰)、麝香(半分)、硃砂(一分)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用粥湯調服半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用量。

治小兒心臟氣壅,煩熱悶亂:龍膽丸

龍膽(一兩,去蘆頭)、黃連(一兩,去須)、鉛霜(半兩,研細)、牛黃(一錢,研細)、鐵粉(一分,研細)

將藥材搗碎過篩,研磨均勻,用小米飯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劑。不限時間,用薄荷蜜水送服五丸,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