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三 (10)
卷第八十三 (10)
1. 治小兒驚悸諸方
夫小兒驚悸者。由心臟壅熱。為風邪所乘。邪搏於心。則令多驚。不安。驚不已。則悸動不定也。
治小兒心熱。驚悸煩亂。茯神散方。
茯神(三分),龍齒(半兩),寒水石(一兩),川升麻(三分),石膏(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驚悸。情思不安。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焙),龍骨(一兩),茯神(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犀角屑(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地黃汁半合。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治小兒風熱驚悸。蚱蟬散方。
蚱蟬(半兩去翅足微炒),茯神(半兩),龍齒(三分細研),麥門冬(半兩去心焙),人參(三分去蘆頭),鉤藤〔三(二)分〕,牛黃(二錢細研),蛇蛻皮(五寸燒灰),杏仁(二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每服。以新汲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身體壯熱。驚悸。心神不寧。安心神。遠志煎方。
遠志(去心),羚羊角屑,茯神,甘草(炙微赤銼),龍骨,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紫菀(洗去苗土),防風(去蘆頭以上各半兩),龍膽(一分去蘆頭),蚱蟬(一分去翅足),百合(一分),牛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川升麻(三分),川大黃(一兩銼微炒),酥(三兩),蜜(半斤)
上件藥。先研牛黃麝香二味為粉。除酥蜜二味。粗搗。用水三升。入銀鍋內。
煎至半升。以新綿濾去滓。卻入鍋內。下牛黃麝香酥蜜等。以柳篦不住手攪。慢火熬如稠餳。方止。入瓷合內盛。每服。取兩豆許大。用溫水調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心熱。多驚悸。晝瘥夜甚。象鬼神所著。鐵粉煎方。
鐵粉(一兩),牛黃(一分細研),菖蒲(三分),酥(三兩),犀角屑,人參(去蘆頭),茯神,百合,防風(去蘆頭),川大黃(銼碎),青黛(細研),細辛,遠志(去心),芎藭,麻黃(去根節)薯蕷,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蜜(半斤)
上件藥。先粗搗諸藥。用水三升。入銀鍋中。
煎至半升。以新綿濾去滓。卻入銀鍋內。入研了藥。及酥蜜。以慢火熬。不住手以柳篦攪如稠餳。收於瓷閤中。每服。以溫水調二大豆許。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心熱。多驚悸。金泥煎方。
金箔(七十五片),水銀(一兩半),遠志(一兩去心),菖蒲(三分),鉤藤(三分),龍膽(三分去蘆頭),龍齒(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三分),青黛(一分),蚱蟬(三枚去翅足),麝香(一分),虎睛(一對微炙),牛黃(一分),甘草(二分炙微赤銼),酥(四兩),蜜(三斤)
白話文:
[治療兒童驚悸的各種方法]
兒童出現驚悸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心臟過熱,加上風邪入侵,邪氣與心臟搏鬥,造成孩子易受驚嚇,無法安靜,如果驚嚇持續,心跳就會變得不穩定。
針對心臟過熱、驚悸煩躁的兒童,使用茯神散:
所需材料包括茯神、龍齒、寒水石、川升麻、石膏、麥門冬(去心烘乾)、甘草(烘至微紅切段)等。將所有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杯水煮沸至剩一半,去掉渣滓,加入半勺竹瀝,再煮沸一兩次,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針對驚悸、情緒不穩的兒童,使用人參散:
所需材料有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烘乾)、龍骨、茯神、甘草(烘至微紅切段)、犀角屑等。將所有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杯水煮沸至剩一半,去掉渣滓,加入半勺地黃汁,再煮沸一兩次,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溫熱服用。
針對風熱引起的驚悸兒童,使用蚱蟬散:
所需材料有蚱蟬(去翅腳輕微炒熟)、茯神、龍齒(細研)、麥門冬(去心烘乾)、人參(去蘆頭)、鉤藤、牛黃(細研)、蛇蛻皮(燒成灰)、杏仁(去皮尖雙仁烘至微黃)等。將所有藥材搗碎成粉末,再加入細研的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時,取半錢藥粉,用新鮮抽取的水調和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針對身體過熱、驚悸、心神不寧的兒童,使用遠志煎:
所需材料有遠志(去心)、羚羊角屑、茯神、甘草(烘至微紅切段)、龍骨、杏仁(去皮尖雙仁烘至微黃)、紫苑(洗淨去苗土)、防風(去蘆頭)、龍膽(去蘆頭)、蚱蟬、百合、牛黃(細研)、麝香(細研)、川升麻、川大黃(切碎微炒)、酥、蜜等。先將牛黃和麝香研磨成粉,除了酥和蜜外,其他藥材粗略搗碎,加入三升水在銀鍋內煮至剩一半,用新綿布過濾掉渣滓,再放入鍋中,加入牛黃、麝香、酥和蜜,用柳枝不斷攪拌,慢火熬至稠狀,放入瓷器中保存。每次服用時,取兩粒豆子大的藥膏,用溫水調和服用,每日三四次,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針對心臟過熱、白天較好晚上嚴重、疑似被鬼神纏身的兒童,使用鐵粉煎:
所需材料有鐵粉、牛黃(細研)、菖蒲、酥、犀角屑、人參(去蘆頭)、茯神、百合、防風(去蘆頭)、川大黃(切碎)、青黛(細研)、細辛、遠志(去心)、芎藭、麻黃(去根節)、薯蕷、甘草(烘至微紅切段)、蜜等。先將所有藥材粗略搗碎,加入三升水在銀鍋中煮至剩一半,用新綿布過濾掉渣滓,再放入鍋中,加入研好的藥材和酥、蜜,慢火熬至稠狀,放入瓷器中保存。每次服用時,取兩粒豆子大的藥膏,用溫水調和服用,每日三四次,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針對心臟過熱、驚悸的兒童,使用金泥煎:
所需材料有金箔、水銀、遠志(去心)、菖蒲、鉤藤、龍膽(去蘆頭)、龍齒、人參(去蘆頭)、赤茯苓、青黛、蚱蟬、麝香、虎睛、牛黃、甘草(烘至微紅切段)、酥、蜜等。先將水銀和金箔研磨成泥,再分別研磨麝香、虎睛、牛黃、青黛,其餘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放入銀鍋中,加入兩升水,用文火煮至剩一半,用新綿布過濾掉渣滓,再放入鍋中,加入研好的藥材和酥、蜜,慢火熬至稠狀,放入瓷器中保存。每次服用時,取兩粒豆子大的藥膏,用溫水調和服用,每日三四次,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針對驚悸、過熱、黃瘦、不想吃奶的兒童,使用天竹黃丸:
所需材料有天竹黃(細研)、黃連(去鬚)、柴胡(去苗)、羚羊角屑、蔓荊子、犀角屑、防風(去蘆頭)、子芩、川升麻、麥門冬(去心烘乾)、甘草(烘至微紅切段)、玄參、白蒺藜(輕微炒去刺)、硃砂(細研)、木香、龍腦(細研)、麝香(細研)、牛黃(細研)等。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與研好的藥材混合均勻,加入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用溫水融化五顆藥丸,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針對驚悸、過熱、黃瘦、頭髮豎起的兒童,使用牛黃丸:
所需材料有牛黃(細研)、硃砂(細研水飛過)、犀角屑、天竹黃(細研)、白附子(炮裂)、茯神、黃連(去鬚輕微炒)、羚羊角屑、防風(去蘆頭)、玄參、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菊花、人參(去蘆頭)、黃耆(切碎)、甘草(烘至微紅切段)、黃芩等。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與研好的藥材混合均勻,加入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用淡竹葉湯研磨五顆藥丸,每日三四次,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針對驚悸、過熱、無法入睡的兒童,使用天竹黃丸:
所需材料有天竹黃(細研)、黃連(去鬚)、川大黃(切碎微炒)、牡蠣粉、黃芩、梔子仁、遠志(去心)等。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用新鮮抽取的水服用五顆藥丸,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
針對心臟過熱、驚悸的兒童,使用竹瀝磨犀角飲:
所需材料有竹瀝、犀角等。將犀角在竹瀝中研磨至濃稠,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每日三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