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二 (13)
卷第八十二 (13)
1. 治小兒壯熱諸方
夫小兒壯熱者。是小兒血氣盛。五臟生熱。里發於外。故令壯熱也。大體與溫壯相似。而有小異。溫壯或夾伏熱。或夾宿寒。其夾伏熱者。大便黃而臭。夾宿寒者。帶白而有酸氣。此二者是腑臟不調。冷熱之氣。俱乘腸胃。蘊積染漸而發。溫溫然熱不甚盛。是溫。壯熱者是血氣盛。
里發於外。其發於外無漸。壯熱至甚。以此為異。若壯熱不歇。則變為驚。極重亦變癇也。
治小兒壯熱。口乾心煩。不欲乳食。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分),黃芩(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黃耆(一分銼),柴胡(半兩去苗),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淡竹葉七片。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壯熱驚悸。大小便赤澀。鉤藤散方。
鉤藤(一分),犀角屑(半兩),赤茯苓(半兩),天竹黃(一分細研),龍膽(半兩去蘆頭),川大黃(二分銼碎微炒),地骨皮(一分),川芒硝(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壯熱。心神不安。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鉤藤(半兩),赤茯苓(半兩),犀角屑(一分),山梔子(一分),川升麻(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
治小兒期歲至三歲。壯熱。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柴胡(三分去苗),川升麻(三分),黃芩(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三分),梔子仁(三分),石膏(一兩半),知母(三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青竹葉二七片。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治小兒百日以來。結實。壯熱兼驚。宜服龍齒散方。
龍齒(一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一分),朴硝(三分),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八九歲兒。臟腑結實壯熱。芒硝散方。
川芒硝(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赤茯苓(三分),木通(一兩銼),黃芩(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蔥白二寸。
煎至五分。去滓。隨兒大小。加減溫服。
治小兒卒身體壯熱。心肺煩壅。牛黃散方。
牛黃(半分細研),黃芩(一分),梔子仁(一分),龍齒(一分),犀角屑(一分),寒水石(一分)甘草(半分炙微赤銼),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治療小兒高熱的各種方子
小兒高熱,是因為小兒的血氣旺盛,五臟產生熱氣,由內向外發散,所以導致高熱。這種情況與一般的發熱相似,但又有些微不同。一般的發熱,有時會夾雜潛伏的熱氣,有時則夾雜體內的寒氣。夾雜潛伏熱氣的,大便會呈現黃色且氣味難聞;夾雜體內寒氣的,則會帶有白色且酸味的排泄物。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腑臟不調,寒熱之氣都侵入腸胃,逐漸累積而發作。這種發熱通常是溫溫的,熱度不很高,屬於一般的發熱。而高熱則是因為血氣旺盛,熱氣由內向外發散,且發作時沒有逐漸加重的過程,而是直接呈現高熱狀態,這是它們之間的差異。如果高熱持續不退,就可能轉變為驚厥,嚴重時甚至會轉變為癲癇。
治療小兒高熱、口乾心煩、不想吃奶的方子:犀角散
- 犀角屑(少量)
- 黃芩(半兩)
- 麥門冬(半兩,去心後烘乾)
- 黃耆(少量,切碎)
- 柴胡(半兩,去掉苗)
- 升麻(半兩)
- 甘草(半兩,略微烤過再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七片淡竹葉,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酌量減少藥量,溫服。
治療小兒高熱、驚悸、大小便赤澀的方子:鉤藤散
- 鉤藤(少量)
- 犀角屑(半兩)
- 赤茯苓(半兩)
- 天竹黃(少量,研磨成細粉)
- 龍膽(半兩,去掉蘆頭)
- 大黃(少量,切碎略炒)
- 地骨皮(少量)
- 芒硝(半兩)
- 甘草(半兩,略微烤過再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酌量減少藥量,溫服。
治療小兒高熱、心神不安的方子:人參散
- 人參(半兩,去掉蘆頭)
- 鉤藤(半兩)
- 赤茯苓(半兩)
- 犀角屑(少量)
- 山梔子(少量)
- 升麻(半兩)
- 甘草(少量,略微烤過再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酌量減少藥量,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一歲到三歲小兒高熱的方子:大黃散
- 大黃(一兩,切碎略炒)
- 柴胡(少量,去掉苗)
- 升麻(少量)
- 黃芩(少量)
- 枳殼(少量,麩皮炒過略黃,去掉內瓤)
- 赤芍藥(少量)
- 梔子仁(少量)
- 石膏(一兩半)
- 知母(少量)
- 杏仁(少量,開水泡過,去皮尖和雙仁,麩皮炒過略黃)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二十片左右的青竹葉,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酌量減少藥量服用。
治療出生一百天左右小兒高熱、便秘、兼有驚厥的方子:龍齒散
- 龍齒(少量)
- 大黃(半兩,切碎略炒)
- 梔子仁(少量)
- 朴硝(少量)
- 枳殼(少量,麩皮炒過略黃,去掉內瓤)
- 甘草(少量,略微烤過再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酌量減少藥量,溫服。
治療八九歲兒童腸胃燥實、高熱的方子:芒硝散
- 芒硝(少量)
- 大黃(少量,切碎略炒)
- 赤茯苓(少量)
- 木通(一兩,切碎)
- 黃芩(半兩)
- 甘草(少量,略微烤過再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少許生薑和兩寸蔥白,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酌量增減藥量,溫服。
治療小兒突然高熱、心肺煩悶的方子:牛黃散
- 牛黃(少量,研磨成細粉)
- 黃芩(少量)
- 梔子仁(少量)
- 龍齒(少量)
- 犀角屑(少量)
- 寒水石(少量)
- 甘草(少量,略微烤過再切碎)
- 麝香(少量,研磨成細粉)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粉,加入牛黃和麝香,一同研磨均勻。每次服用時,用竹瀝調服少量。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積滯、高熱的方子:大黃丸
- 大黃(一兩,切碎略炒)
- 鱉甲(半兩,塗醋烤黃,去掉邊緣)
- 赤茯苓(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麻子。一兩歲的兒童,每次用粥水送服五丸,每天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出生不久以及出生一百天內的小兒高熱、多驚的方子:虎睛丸
- 虎睛(一對,用酒浸泡後略烤,取出裡面的仁)
- 牛黃(少量)
- 麝香(少量)
- 雄黃(少量)
- 硃砂(少量)
將以上藥材一同研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綠豆。用乳汁調服五丸。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高熱、心煩、睡眠不安的方子:生地黃煎
- 生地黃汁(一升)
- 白蜜(三合)
- 生麥門冬汁(三合)
- 酥油(三合)
將以上藥材放入銀鍋中,用慢火熬煮至如稀粥狀。每次用溫水調服半茶匙。
治療小兒高熱不退,宜用寒水石散塗抹全身的方子
- 寒水石(一兩)
- 芒硝(一兩)
- 赤石脂(一兩)
- 石膏(一兩,研磨成細粉)
- 滑石(一兩)
- 甘草(一兩)
- 大黃(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取用塗抹於小兒身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