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二 (6)

1. 治小兒口噤諸方

夫小兒初生。口裡忽結生於舌上。如黍粟大。令兒不能飲乳。名之曰噤。此由在胎之時。熱入兒心脾。心脾遍受於熱。故令口噤者也。

治初生兒口噤不開。舌不能吮乳方。

蜘蛛(一枚去足及口炙令焦細研),豬乳(一合)

上以豬乳。和上件散。分為三服。徐徐灌之。神妙。

治小兒初生。著口噤不開。不吸乳方。

赤足蜈蚣(一枚去足炙令焦)

上細研如粉。用半錢。以豬乳二合和之。分三四服灌之。瘥。

治小兒著口噤。體熱者方。,上暖竹瀝二合。三四服。兒新生慎之。不可逆灸。灸之。忍痛動其五脈。因之喜成癇。

是以田舍小兒。任其自然。皆無此夭傷。可審之也。治小兒口噤。其病在咽中如麻豆許。令兒吐沫。不能乳哺。水銀方。

上以水銀如黍米大。與兒服。覺病無早晚。水銀下咽便愈。以意量之。不過麻子許為度也。以意稍加。百日兒。不可過如半麻子也。

又方。

上取牛口齕草。絞汁塗上瘥。

又方。

上以雀兒糞一粒。細研。乳汁調下瘥。

又方。

上取白牛尿。塗口中瘥。

又方。

上取雞糞白如豆大。三枚。以水下瘥。

又方。

上取東行牛口沫。塗口及額上即效。

又方。

上燒葛蔓灰細研。以一字和乳汁。點口中即瘥。

又方。

上取驢乳半升。豬乳二合相和。煎得一中盞。時時用少許與服。瘥。

治小兒口噤體熱方。

上取竹瀝二合。分溫服之。

治初生兒至七日以來。口噤方。

牛黃(一錢細研)

上以竹瀝調一字灌之。更以豬乳點口中瘥。

白話文:

新生兒口噤(嘴巴張不開)的治療方法彙集

新生兒剛出生,嘴巴裡突然長出像小米粒大小的東西,黏在舌頭上,導致孩子無法吸吮乳汁,稱為「口噤」。這是因為胎兒時期,體內熱氣侵入心脾,心脾受熱,才會造成口噤。

治療新生兒口噤,舌頭無法吸吮乳汁的方子:

將一隻蜘蛛(去除腳和嘴,炙烤至焦黑後研磨成粉),和一合豬乳混合,分成三份服用,慢慢灌服,效果神奇。

治療新生兒出生後,嘴巴張不開,無法吸吮乳汁的方子:

將一隻赤足蜈蚣(去除腳,炙烤至焦黑)研磨成粉末,取半錢(約1.5克),用兩合豬乳混合,分三四次灌服,即可痊癒。

治療新生兒口噤伴隨發熱的方子:

服用溫熱的竹瀝液兩合,分三四次服用。新生兒需謹慎,不可逆行灸法(反向灸),灸法會引起疼痛,刺激五脈,導致驚癇(癲癇)。

鄉村孩子通常任其自然痊癒,很少因此夭折,可見一斑。

治療口噤,症狀在咽喉部位,像麻子大小,孩子吐口水,無法吸吮乳汁和哺乳的方子:

服用像小米粒大小的水銀,根據病情輕重調整劑量,水銀下咽後即可痊癒。劑量不可超過麻子大小,百日內的嬰兒,劑量不可超過半個麻子大小。

其他方子:

  • 取牛舌草,絞汁塗抹患處,即可痊癒。
  • 取麻雀糞一粒,研磨成粉,用乳汁調服,即可痊癒。
  • 取白牛尿,塗抹在口中,即可痊癒。
  • 取雞糞中白色如豆子大小的雞屎,三粒,用水送服,即可痊癒。
  • 取趕路的牛嘴邊的唾沫,塗抹在口中和額頭上,即可見效。
  • 燒葛藤的灰燼,研磨成粉,取一字(約0.3克)和乳汁混合,點在口中,即可痊癒。
  • 取驢乳半升,豬乳兩合混合,煎煮至半碗,少量多次服用,即可痊癒。

治療新生兒口噤伴隨發熱的方子:

取竹瀝液兩合,分次溫服。

治療出生七天後出現口噤的方子:

取牛黃一錢(約3克),研磨成粉,用竹瀝液調和,少量灌服,再用豬乳點在口中,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