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一 (13)
卷第八十一 (13)
1. 治妒乳諸方
夫妒乳者。由新產後兒。未能飲之。及飲乳不泄。或乳脹捏其汁不盡。皆令乳汁蓄結。與血氣相搏。即壯熱。大渴引飲。牢強掣痛。手不得近是也。初覺。便以手助捏去汁。並令旁人助嗍引之。不爾。或作瘡有膿。其熱勢盛。則成癰也。
治產後妒乳。腫痛壯熱。欲結成癰。宜服連翹散方。
連翹(一兩),川升麻(一兩),漢防己(一兩),黃芩(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一兩),柴胡(一兩去苗),赤芍藥(二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犀角屑(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
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又方。
麝香,薰陸香,木香,雞舌香(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以溫水調下一錢。
又方。
黃芩(一兩),白蘞(一兩),赤芍藥(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以溫漿水調下二錢。
又方。
葵子(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以溫水調下一錢。
治產後。妒乳生瘡方。
露蜂房,車轍中土,豬甲中土(以上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醋調塗之。
治產後兒不自飲乳。及失兒無兒飲乳。令乳蓄積不泄。致乳上結腫者。宜服此方。
赤小豆(二合)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雞子白和塗乳上。令消結也。若飲兒乳不泄者。數捏去之。亦可令大人含冷水。使為吮取乳汁吐去之。不含水吮。有熱氣。喜令乳頭作瘡。
治產後乳頭生小熱瘡。搔之黃汁出浸淫。百療不瘥。名為妒乳者方。
槲樹白皮(銼三升)
上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夏冷用之。秋冬溫服之。日二度。以洗乳及瘡。
又方。
天麻草(切五升)
上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微暖。用洗乳。以殺癢為度。此草葉如麻。冬生夏花。如鼠尾花也。亦以洗浸淫黃爛熱瘡。疽濕瘡蝕。小兒頭瘡。洗之並瘥。
治產後妒乳。乳硬欲結膿方。
上以鹿角。於石上著水磨。取白汁。旋塗於上。干即又塗。仍令大人吮卻奶中黃汁。瘥。
治產後妒乳腫痛方。
上取檀香。以醋濃磨。塗乳上即瘥。
又方。
上以川升麻。醋磨塗之。
又方。
上以柳白皮銼搗令爛。酒拌炒。以物裹熨之。
又方。
上以生地黃爛搗敷之。
白話文:
治妒乳諸方
產後乳汁鬱積不通,稱為妒乳。原因是產後嬰兒未能吸吮乳汁,或吸吮不暢,乳汁淤積於乳房,與氣血凝滯互搏,導致發熱、口渴、乳房脹痛,甚至觸碰不得。初期應及時用手擠出乳汁,或請他人幫忙吸吮。若不及時處理,則可能形成膿瘡,甚至癰腫。
治療產後妒乳,伴隨腫痛、發熱、將要化膿的,宜服用連翹散:連翹、川升麻、漢防己、黃芩、川大黃(銼碎微炒)、川芒硝、柴胡(去苗)、赤芍藥、甘草(炙微赤,銼)、犀角屑、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等分研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飯後溫服。
另一方:麝香、薰陸香、木香、雞舌香,等分研末。飯後用溫水送服一錢。
另一方:黃芩、白蘞、赤芍藥,等分研末。飯後用溫米漿送服二錢。
另一方:葵子研末。飯後用溫水送服一錢。
治療產後妒乳生瘡:露蜂房、車轍中土、豬甲中土,等分研末,用醋調敷。
治療產後嬰兒不吸吮乳汁,或無嬰兒吸吮乳汁導致乳汁淤積腫脹:赤小豆研末,用雞蛋清調和塗敷於乳房,以消腫散結。若嬰兒吸吮不暢,應經常擠出乳汁,或請大人含冷水吸吮乳汁後吐出,切勿用熱水,以免乳頭生瘡。
治療產後乳頭生小熱瘡,搔抓後流出黃色浸液,久治不愈者(妒乳):槲樹白皮,水煎服用,夏季冷服,秋冬溫服,每日二次,並用藥液清洗乳房及瘡瘍。
另一方:天麻草水煎,去渣微溫洗乳房,以止癢為度。此草葉似麻,冬天生長夏季開花,花如鼠尾。此藥亦可治療浸淫黃爛熱瘡、疽濕瘡蝕及小兒頭瘡。
治療產後妒乳,乳房硬結將要化膿:取鹿角研磨成汁,反覆塗於患處,並請大人吸出乳汁中的黃色液體,即可痊癒。
治療產後妒乳腫痛:檀香用醋研磨塗敷。
另一方:川升麻用醋研磨塗敷。
另一方:柳樹白皮搗爛,酒拌炒熱,包裹熨敷。
另一方:生地黃搗爛敷貼。
2. 治產後兒枕腹痛諸方
夫兒枕者。由每胎中宿有血塊。因產時。其血則破散。與兒俱下。則無患也。若產婦臟腑風冷。使血凝滯。在於小腹。不能流通。則令結聚疼痛。名曰兒枕也。
治新產兒枕上下刺痛。壯熱口乾。煩渴頭痛。汗出。或大小便不利。未得便下。但與生薑童子小便頻服。其病亦順。若風血相搏。其病未愈。宜服牡丹散方。
牡丹(半兩),玄參(半兩),黃芩(半兩),芎藭(半兩),射干(半兩),赤芍藥(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瞿麥(半兩),海藻(半兩洗去鹹味),水蛭(一分炒令微黃),虻蟲(一分炒令微黃去翅足頭),蠐螬(二十枚微炒),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薄荷三七葉。
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產後心腹不利。兒枕痛。木香散方。
木香(一分),當歸(一兩銼微炒),赤芍藥(半兩),芎藭(三分),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酒各半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產後腹中有凝血不散。㽲刺疼痛。名為兒枕。宜服麒麟竭散方。
麒麟竭(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荷葉(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紅藍花湯調下一錢。
又方。
牡丹(半兩),水蛭(一分炒令微黃),當歸(半兩銼微炒),沒藥(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一錢。
又方。
益母草(一兩),生乾地黃(一兩),牛膝(一兩去苗),桂心(半兩),當歸(一兩銼微炒),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一錢。
又方。
蒲黃(半兩),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牡丹(半兩),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一錢。
又方。
菴䕡子(一兩),當歸(三分銼微炒),赤芍藥(半兩),薑黃(半兩),芎藭(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
治產後兒枕攻刺。腹肚疼痛不止。桂心散方。
桂心(三分),赤芍藥(一兩),琥珀(半兩細研),白芷(半兩),當歸(三分銼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產後敗血不散。結聚成塊。俗呼兒枕。疼痛發歇不可忍。當歸散方。
當歸(一兩銼微炒),鬼箭羽(一兩),紅藍花(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酒一中盞。
白話文:
產後子宮內血塊積聚疼痛,稱為「兒枕」。產後若血塊能順利排出,則無此症。但若產婦臟腑受寒,導致血塊凝滯於小腹,不通暢,就會造成疼痛,此即「兒枕」。
治療產後兒枕伴隨上下刺痛、發熱口乾、煩渴頭痛、出汗、大小便不利等症狀,可頻頻服用生薑與童尿沖服。若屬風血相搏,則需服用牡丹散:牡丹、玄參、黃芩、川芎、射干、赤芍藥、川大黃(微炒)、瞿麥、海藻(洗去鹹味)、水蛭(微炒)、虻蟲(去翅足頭,微炒)、蠐螬(微炒)、桃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等分研末。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薄荷煎服。一日三次。
治療產後心腹不適、兒枕痛,可用木香散:木香、當歸(微炒)、赤芍藥、川芎、桂心,等分研末。每次服用三錢,加薑、水酒煎服。一日三次。
治療產後腹中血塊凝滯不散,刺痛,可用麒麟竭散:麒麟竭、當歸(微炒)、桂心、荷葉、川大黃(微炒),等分研末。不拘時辰,用紅花水送服一錢。
其他治療兒枕的藥方:
- 方二:牡丹、水蛭(微炒)、當歸(微炒)、沒藥、川大黃(微炒),等分研末,不拘時辰,用溫酒送服一錢。
- 方三:益母草、生地黃、牛膝(去苗)、桂心、當歸(微炒)、川大黃(微炒),等分研末,不拘時辰,用溫酒送服一錢。
- 方四:蒲黃、桃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川大黃(微炒)、當歸(微炒)、牡丹、桂心,等分研末,不拘時辰,用溫酒送服一錢。
- 方五:菴羅子、當歸(微炒)、赤芍藥、薑黃、川芎,等分研末,不拘時辰,用熱酒送服一錢。
治療產後兒枕劇烈疼痛,可用桂心散:桂心、赤芍藥、琥珀(細研)、白芷、當歸(微炒),等分研末。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大棗煎服。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產後瘀血不散,結塊成「兒枕」,疼痛難忍,可用當歸散:當歸(微炒)、鬼箭羽、紅花,等分研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酒煎服。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產後兒枕上下疼痛,心腹疼痛,可用延胡索散:延胡索、當歸(微炒)、桂心,等分研末。每次服用三錢,加童尿、酒煎服。不拘時辰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