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 (14)

1. 治產後惡露不下諸方

夫惡露不下者。由產後臟腑勞傷。氣血虛損。或胞絡挾於宿冷。或產後當風取涼。風冷乘虛。而搏於血。血則壅滯不宣。積蓄在內。故令惡露不下也。

治產後惡露不下。臍腹氣滯。時攻脅肋疼痛。桃仁散方。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生乾地黃(一兩),蓬莪朮(一兩),檳榔(一兩),牛膝(三分去苗),桂心(三分),牡丹(三分),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產後惡露不下。在於腹中不散。身體煩悶。及腹內㽲刺。疼痛不可忍。益母草散方。

益母草(一兩),赤芍藥,桂心,當歸(銼微炒),川大黃(銼微炒),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三分),牛膝(去苗),蒲黃,蘇枋木(銼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產後惡露不下。氣攻心腹。煩悶。脅肋刺痛。當歸散方。

當歸(三分銼微炒),牡丹(半兩),牛膝(半兩去苗),薑黃(半兩),川大黃(一兩銼微炒),虻蟲(三分炒微黃去翅足),生乾地黃(三分),琥珀(半兩),虎杖(半兩),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芒硝(一兩),肉桂(三分去皴皮),水蛭(一分炒微黃),蒲黃(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酒各半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產後惡露不下。腹內㽲刺疼痛。日夜不止。劉寄奴散方。

劉寄奴(三分),當歸(三分銼微炒),延胡索(半兩),蒲黃(半兩),肉桂(三分去皺皮),紅藍花(半兩),木香(一分),生乾地黃(半兩),桑寄生(半兩),赤芍藥(半兩),川大黃(一兩銼微炒),蘇枋木(三分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產後惡露不下。心腹疼痛。蒲黃散方。

蒲黃(一兩),牛膝(一兩去苗),菴䕡子(半兩),桂心(三分),鬼箭羽(半兩),川大黃(半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產後惡露不下。腹中疼痛。心神煩悶。荷葉散方。

乾荷葉(二兩),鬼箭羽(一兩),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蒲黃(一兩),劉寄奴(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童子小便一中盞。生薑半分。生地黃一分。拍碎。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產後惡露不下。當歸散方。

當歸(三分銼微炒),赤芍藥(三分),桂心(三分),川大黃(三兩),桃仁〔一百三(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如果產後惡露無法順利排出,這通常是由於生產後臟腑受損、氣血不足,或是子宮受寒,亦或是產婦產後吹風受涼,導致風寒趁虛而入,與血液凝結,造成血液淤積,所以惡露無法正常排出。

第一個處方是桃仁散,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暢,腹部氣滯,時常感到脅肋疼痛。藥物成分包括桃仁、生乾地黃、蓬莪朮、檳榔、牛膝、桂心、牡丹和當歸。將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和生薑煎煮,去渣後溫熱服用。

第二個處方是益母草散,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暢,聚集在腹部無法散開,身體感到煩悶,以及腹部劇烈疼痛。藥物成分包括益母草、赤芍藥、桂心、當歸、川大黃、桃仁、牛膝、蒲黃和蘇枋木。使用方法同上。

第三個處方是當歸散,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暢,氣攻心腹,感到煩悶,脅肋刺痛。藥物成分包括當歸、牡丹、牛膝、薑黃、川大黃、虻蟲、生乾地黃、琥珀、虎杖、桃仁、川芒硝、肉桂、水蛭和蒲黃。使用方法同上。

接下來的處方,包括劉寄奴散、蒲黃散、荷葉散等,都分別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暢,以及伴隨的腹部疼痛、心神煩悶等症狀。藥物成分和使用方法大同小異。

最後,還有一些特殊的處方,例如赤龍鱗散,使用燒燬的赤鯉魚鱗和燒灰的亂髮等,以及硇砂煎丸,使用硇砂、狗膽、芫花等製成丸藥,都是為了促進產後惡露的排出。

請注意,以上所有處方都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