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5)

1. 治傷寒二日候諸方

夫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胃之經也。主於肌肉。其脈絡於鼻。入於目。故得病二日。內熱鼻乾。不得眠也。諸陽在表。表始受病。在於皮膚之間。故可摩膏火灸。發汗而愈也。

治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主於肌肉。其氣往來寒熱。鼻乾不可眠臥。面赤身熱。有此病證。宜服桂枝附子湯方。

桂枝(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汗出即愈。

治傷寒二日。頭痛鼻乾。面赤壯熱。四肢煩疼。宜服人參湯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訶黎勒皮(三分),乾薑〔三(一)分炮裂銼〕,桂枝(三分),赤茯苓〔一(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頻服之。汗出瘥。

治傷寒二日。頭痛發熱。煩悶。宜服麻黃湯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桂心(三分),石膏(三分),黃芩(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赤芍藥(半兩),杏仁(二十一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汗出愈。

治傷寒二日。頭痛壯熱。骨節煩疼。宜服解肌湯方。

乾薑(一兩炮裂銼),麻黃(一兩去根節),赤芍藥(三分),黃芩(三分),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二莖。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汗出瘥。

治傷寒二日。皮膚煩(頑)痛。項強。四肢煩疼。宜服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當歸(一兩銼微炒),芎藭(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芷(一兩),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麻黃〔一(二)兩去根節〕,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二服。頻服。以衣覆取汗出瘥。

治傷寒二日。頭項強。四肢煩疼。宜服荊芥散方。

荊芥(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前胡(一兩),麻黃(二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以衣覆出汗。

治傷寒二日不解。宜服發汗白薇散方。

白薇(半兩),麻黃(一兩半去根節),貝母(三分煨令微黃),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關於傷寒第二天各種情況的治療方法

傷寒第二天,是陽明經受到病邪侵襲。陽明經指的是胃的經絡,主要掌管肌肉。它的脈絡連接到鼻子,進入眼睛。所以發病第二天,會出現體內發熱、鼻子乾燥、難以入睡的症狀。這個階段,病邪還在體表,所以可以通過擦藥膏、艾灸等方式,使身體發汗來治療。

治療傷寒第二天,陽明經受病,主要影響肌肉,氣血運行時冷時熱,鼻子乾燥無法入睡,臉色發紅、身體發熱的狀況,應該服用桂枝附子湯。

藥材:桂枝(一兩),附子(一兩,炮製過並去除皮和臍),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並切碎),赤芍藥(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碗水,放入生薑半份、紅棗三顆,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稍微溫熱後頻繁服用。發汗後就會痊癒。

治療傷寒第二天,頭痛、鼻子乾燥、臉色發紅、高燒、四肢煩躁疼痛的狀況,應該服用人參湯。

藥材:人參(三分,去除蘆頭),訶黎勒皮(三分),乾薑(三分,炮製過並切碎),桂枝(三分),赤茯苓(三分),附子(三分,炮製過並去除皮和臍),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並切碎)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碗水,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頻繁服用。發汗後就會痊癒。

治療傷寒第二天,頭痛發熱、煩悶的狀況,應該服用麻黃湯。

藥材:麻黃(一兩,去除根部和節),桂心(三分),石膏(三分),黃芩(半兩),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並切碎),赤芍藥(半兩),杏仁(二十一個,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去除雙仁並用麩皮炒至微黃)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碗水,放入生薑半份,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稍微溫熱後頻繁服用。發汗後就會痊癒。

治療傷寒第二天,頭痛高燒、骨節煩躁疼痛的狀況,應該服用解肌湯。

藥材:乾薑(一兩,炮製過並切碎),麻黃(一兩,去除根部和節),赤芍藥(三分),黃芩(三分),石膏(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放入蔥白兩段、豆豉半合,煎煮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稍微溫熱後服用。如果走三五里路還沒出汗,可以再服一次。發汗後就會痊癒。

治療傷寒第二天,皮膚煩躁疼痛、脖子僵硬、四肢煩躁疼痛的狀況,應該服用吳茱萸散。

藥材:吳茱萸(一兩,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微炒),當歸(一兩,切碎微炒),芎藭(一兩),附子(一兩,炮製過並去除皮和臍),白芷(一兩),川烏頭(一兩,炮製過並去除皮和臍),麻黃(二兩,去除根部和節),川椒(一兩,去除果目和閉口者,微炒至出汗)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放入生薑半份、紅棗三顆,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稍微溫熱後分兩次服用,頻繁服用。用衣物覆蓋身體來幫助發汗,發汗後就會痊癒。

治療傷寒第二天,頭部和脖子僵硬、四肢煩躁疼痛的狀況,應該服用荊芥散。

藥材:荊芥(一兩),附子(一兩,炮製過並去除皮和臍),前胡(一兩),麻黃(二兩,去除根部和節),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並切碎),白朮(一兩),人參(一兩,去除蘆頭),陳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瓤並烘乾)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碗水,放入生薑半份、紅棗三顆,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稍微溫熱後服用。用衣物覆蓋身體來幫助發汗。

治療傷寒第二天未痊癒的狀況,應該服用發汗白薇散。

藥材:白薇(半兩),麻黃(一兩半,去除根部和節),貝母(三分,煨至微黃),杏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去除雙仁並用麩皮炒至微黃)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間,用溫熱的酒送服。用衣物覆蓋身體來幫助發汗,發汗後就會痊癒。

治療傷寒第二天,頭部、頸部、四肢煩躁發熱疼痛的狀況,應該服用柴胡散。

藥材:柴胡(一兩,去除苗),人參(一兩,去除蘆頭),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並切碎),麻黃(一兩半,去除根部和節),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石膏(二兩),葛根(一兩,切碎)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碗水,放入生薑半份、紅棗三顆,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稍微溫熱後服用。用衣物覆蓋身體來幫助發汗。如果走五里路還沒出汗,可以再服一次。

治療傷寒第二天,心悸煩躁的狀況,應該服用建中湯。

藥材:桂心(一兩),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並切碎),白芍藥(一兩),桔梗(一兩,去除蘆頭),人參(一兩,去除蘆頭),白朮(一兩),陳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瓤並烘乾),厚朴(一兩,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烤至香熟)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碗水,放入生薑半份、紅棗三顆,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第二天,頭痛高燒的狀況,應該服用發表附子散。

藥材:附子(一兩,炮製過並去除皮和臍),桂心(一兩),麻黃(一兩,去除根部和節),白朮(一兩),吳茱萸(半兩,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微炒)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中碗水,放入生薑半份、紅棗三顆,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熱服,宜頻繁服用,使身體出汗後就會痊癒。

治療傷寒第二天,發汗效果快速的藥方。

藥材:附子(半兩,去除皮和臍),白附子(一分),半夏(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全部生搗,細細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中碗水,放入生薑半份,煎煮至六分。不拘時間,連藥渣一起溫熱服用,用衣物覆蓋身體來幫助發汗。

治療傷寒第二天,痰多逆流、頭痛、四肢高燒的狀況,應該服用半夏散。

藥材:半夏(一兩,用水煮一個時辰後曬乾),澤瀉(一兩),桂心(一兩),乾薑(一分,炮製過並切碎),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並切碎)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中碗水,放入生薑半份,煎煮至六分。不拘時間,連藥渣一起溫熱服用。

治療傷寒第二天,頭痛高燒的狀況,應該服用走馬散。

藥材:草烏頭(半兩,燒成灰),桂心(半兩),硫黃(半分,研磨成細末)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中碗水,放入生薑半份,煎煮至六分。不拘時間,連藥渣一起稍微溫熱後頻繁服用。用衣物覆蓋身體來幫助發汗,發汗後就會痊癒。

治療傷寒第二天,頭痛、腰背僵硬、怕冷高燒、全身疼痛的狀況,應該服用霹靂散。

藥材:大黑附子(一枚,放入急火中燒,留下中心的少部分,在快要取出時用瓷器蓋住,不讓煙氣散失)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不拘時間,用熱酒送服。發汗後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