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十九 (2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九 (27)

1. 治產後痢膿血諸方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又方。

赤石脂(二兩細研),代赭(一兩細研),桂心末(半兩)

上件藥。搗研令勻。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產後痢下膿血。腹痛。阿膠丸方。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黃連(一兩去須微炒),乾薑(半兩炮裂銼),木香(三分),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又方。

臭樗根(二兩炙微黃),地榆(一兩半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白話文:

治療產後痢疾,大便帶膿血的各種藥方

藥方一: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用米粥調和服用二錢,每天服用三到四次。

藥方二:

紅石脂(二兩,仔細研磨成粉末),代赭石(一兩,仔細研磨成粉末),桂心末(半兩)

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均勻。每次服用,用米粥調和服用二錢,每天服用三到四次。

治療產後痢疾,大便帶膿血且腹痛的阿膠藥丸方:

阿膠(一兩,搗碎後炒至黃色乾燥),黃連(一兩,去除鬚根後稍微炒過),乾薑(半兩,炮製後切成小塊),木香(三分),厚朴(二兩,去除粗皮後塗上生薑汁烤至香味散發)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藥粉,搗打三四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米粥送服三十丸。

藥方三:

臭椿根(二兩,烤至微黃),地榆(一兩半,切成小塊),甘草(半兩,烤至微紅色切成小塊)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藥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米粥送服三十丸。

2. 治產後下痢諸方

夫產後虛損。未便而起早。則傷於風冷。風冷乘虛。入於大腸。虛則泄。故令痢也。產後痢若變為血痢。則難治。世謂之產子痢也。

治產後下痢不止。乾薑散方。

乾薑(一兩炮裂銼),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白朮(三分),神麯(一兩炒微黃),赤石脂(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產後虛冷下痢。並血液輸瀉。腹痛。膠豉湯方。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豉(一合),薤白(十莖切),生薑(一兩切)

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二分。去滓。食前分溫三服。

治產後下痢。腹中㽲痛。當歸散方。

當歸(一兩銼微炒),乾薑(一兩炮裂銼),赤芍藥(半兩),芎藭(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熟乾地黃(一兩半),艾葉(一兩半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

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產後下痢不止。腹胃疼痛。沒藥散方。

沒藥(一兩),木香(二兩),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產後痢。下部冷疼。厚朴散方。

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乾薑(三分炮裂銼),黃連(一兩半去須微炒),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

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產後休息痢。橡斗子散方。

橡斗子灰(二錢),白礬灰(二錢),密陀僧(半錢),龍骨(半錢),自然銅〔半兩(錢)〕,亂髮灰(一錢),麝香(半錢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半錢。

治產後冷痢。臍下㽲痛。神麯散方。

神麯(三兩微炒令黃),熟乾地黃(二兩),白朮(一兩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產後氣痢方。

木香(一兩),訶黎勒(二兩煨用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產後熱毒痢。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苦參(一兩銼),黃連(一兩去須微炒),黃柏(一兩塗蜜微炙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產後冷痢不食。腹痛乏力。附子丸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當歸(三分銼微炒),艾葉(三分微炒),木香(半兩),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訶黎勒皮(半兩),龍骨(一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醋煮飯和令熟。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產後冷痢久不瘥。乾薑丸方。

乾薑(一兩炮裂銼),黃連(二兩去須微炒),當歸(一兩銼微炒),烏梅肉(二兩微炒),熟乾地黃〔一(二)兩〕,木香(一兩)

白話文:

產後因為身體虛弱,如果太早起牀活動,就會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風寒會趁著身體虛弱時進入大腸,造成大腸功能紊亂,進而導致腹瀉。如果產後的腹瀉演變成血痢,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了,這在民間被稱為產子痢。

以下是幾個治療產後持續腹瀉的藥方:

  1. 乾薑散:使用一兩炮裂的乾薑、半兩去掉蘆頭的人參、半兩麩炒微黃去掉瓤的枳殼、三分的白朮、一兩炒微黃的神麯和一兩的赤石脂,全部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粥飲調和兩錢,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2. 膠豉湯:使用一兩碎炒至黃燥的阿膠、一合的豆豉、十莖切好的薤白和一兩切好的生薑,加水兩大盞煮至剩下一盞二分,去渣後,在飯前分成三次溫服。

  3. 當歸散:使用一兩切碎微炒的當歸、一兩炮裂的乾薑、半兩的赤芍藥、半兩的川芎、半兩炙微紅的甘草、一兩半的熟乾地黃和一兩半微炒的艾葉,全部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煮至剩下六分,去渣後溫服,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4. 沒藥散:使用一兩的沒藥、二兩的木香和一兩碎炒至黃燥的阿膠,全部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粥飲調和兩錢,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5. 厚朴散:使用一兩半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烤至香熟的厚朴、三分炮裂的乾薑、一兩半去掉鬚微炒的黃連和一兩切碎微炒的當歸,全部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煮至剩下六分,去渣後溫服,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6. 橡斗子散:使用二錢的橡斗子灰、二錢的白礬灰、半錢的密陀僧、半錢的龍骨、半兩(錢)的自然銅、一錢的亂髮灰和半錢細研的麝香,全部磨成細粉。每次飯前服用時,用粥飲調和下半錢。

  7. 神麯散:使用三兩微炒至黃的神麯、二兩的熟乾地黃和一兩半的白朮,全部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粥飲調和兩錢,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8. 木香丸:使用一兩的木香和二兩煨用皮的訶黎勒,全部磨成細粉,用煉蜜和搗三二百杵,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用粥飲吞下三十丸,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9. 犀角散:使用一兩的犀角屑、一兩切碎的苦參、一兩去掉鬚微炒的黃連和一兩塗蜜微炙切碎的黃柏,全部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粥飲調和兩錢,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10. 附子丸:使用一兩炮裂去掉皮臍的附子、三分切碎微炒的當歸、三分微炒的艾葉、半兩的木香、三分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烤至香熟的厚朴、半兩的訶黎勒皮、一兩的龍骨和半兩湯浸七遍烘乾微炒的吳茱萸,全部磨成粉末,用醋煮飯和成丸,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不論時間,用粥飲吞下三十丸。

  11. 乾薑丸:使用一兩炮裂切碎的乾薑、二兩去掉鬚微炒的黃連、一兩切碎微炒的當歸、二兩微炒的烏梅肉、一二兩的熟乾地黃和一兩的木香,全部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搗三二百杵,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用粥飲吞下三十丸,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12. 木香丸:使用半兩的木香、一兩煨用皮的訶黎勒、一兩的龍骨、一兩炮裂去掉皮臍的附子、一兩去掉鬚微炒的黃連、一兩炮裂切碎的乾薑、一兩切碎微炒的當歸和半兩湯浸七遍烘乾微炒的吳茱萸,全部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成丸,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用粥飲吞下三十丸,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13. 黃連丸:使用三兩去掉鬚微炒的黃連、三兩去掉核微炒的烏梅和二兩炮裂切碎的乾薑,全部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成丸,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用粥飲吞下二十丸,每日可服用三次。

  14. 龍骨散:使用一兩的龍骨、一兩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烤至香熟的厚朴、三分去掉殼的肉豆蔻、三分的白朮、三分微炒的艾葉、半兩炮裂切碎的乾薑、半兩去掉蘆頭的人參、一兩煨用皮的訶黎勒、一兩切碎微炒的當歸、半兩的地榆、半兩的木香和半兩的白頭翁,全部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煮至剩下六分,加入半分生薑,去渣後溫服,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15. 鱉甲散:使用一兩塗上醋烤至微黃去掉裙襴的鱉甲、一兩的白頭翁、一兩切碎微炒的當歸、一兩去掉鬚微炒的黃連、一兩炮裂切碎的乾薑和二兩微炙切碎的黃柏,全部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中盞煮至剩下六分,去渣後不論時間溫服。

  16. 白頭翁丸:使用一兩的白頭翁、一兩炮裂切碎的乾薑、一兩去掉鬚微炒的黃連、一兩的地榆和一兩碎炒至黃燥的阿膠,全部磨成粉末,用黃蠟融化成汁和成丸,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飯前服用時,用粥飲吞下二十丸。

  17. 訶黎勒方:使用一兩用皮酥炒至微黃的訶黎勒,全部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用溫酒調和兩錢,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18. 劉寄奴方:使用一兩的劉寄奴,全部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用陳米粥飲調和兩錢,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19. 艾子方:使用一兩微炒的艾子,全部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溫酒調和一錢,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20. 蕃薹子方:使用三兩微炒的蕃薹子,全部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粥飲調和一錢,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21. 沒石子方:使用一兩燒成灰的沒石子,全部研成粉末。每次服用時,用溫酒調和一錢,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

  22. 蒼耳葉方:使用蒼耳葉搗成汁,溫暖地服用半中盞,每日可服用三到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