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十九 (5)
卷第七十九 (5)
1. 治產後血瘕諸方
夫新產之後。有血與氣相搏而痛者。謂之瘕。瘕之言假也。謂其痛浮假無定處也。此由夙有風冷血氣。不治。至產。血下則少。故致此病也。不急治。多成積結。妨害月水。輕則否澀。重則不通也。
治產後。臟腑夙有風冷。惡血下。以結積成血瘕。致月水不利。琥珀散方。
琥珀(半兩細研),硫黃(半兩細研),硇砂(一兩),沒藥(半兩),麒麟竭(半兩),斑蝥(一分炒熟去翅足),水蛭(半兩炒令黃),桂心(一兩),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海馬子(九枚),當歸(一兩銼微炒),虻蟲(一分去翅足微炒),芫花(一兩以醋拌過炒令乾),麝香(一分研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一錢。以酒半盞。童子小便半盞。桃仁七枚。去皮尖研。同煎一兩沸。每日空心服。當下惡滯物。以瘥為度。
治產後惡血不盡。結聚為血瘕。腹中堅滿。不下飲食。肉桂散方。
肉桂(一兩去皴皮),當歸(半兩銼微炒),蒲黃(半兩),牛膝(三分去苗),鬼箭羽(三分),虻蟲(半兩去翅足微炒),琥珀(三分),赤芍藥(三分),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水蛭(半兩炒令黃),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一錢。
治產後。腹內血瘕疼痛。當歸散方。
當歸(一兩銼微炒),赤芍藥(一兩),水蛭(一兩炒熟),虻蟲(一兩去翅足微炒),小兒胎髮(一兩燒灰),瓷藥(一兩細研水飛過),芫花(一兩醋拌炒令乾),延胡索(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空心。以溫酒調下一錢。甚者不過五服。
治產後。血瘕積結為塊。腹中疼痛。虛脹。紅藍花散方。
紅藍花(半兩),硇砂(一分細研),桂心(半兩),菴䕡子(半兩),生乾地黃(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空心。以熱酒調下二錢。相次服至三服。必下惡物。瘥後。如產婦將息。勿令勞動。
治產後血瘕堅積。按之躍手。食飲不為肌膚。面色萎黃。不耐勞動。嘔逆上氣。月水不通。婦人百病悉皆治之。乾漆丸方。
乾漆(二兩搗碎炒令煙出),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柏子仁(一兩),牛膝(一兩去苗),人參(一兩去蘆頭),牡丹(一兩),生乾地黃(一兩),䗪蟲(四十枚微炒),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蠐螬(四十枚微炒),當歸(一兩半銼微炒),乾薑(一兩炮裂銼),虻蟲(四十枚去翅足微炒),麝香(一分研入)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熱酒下十丸。
治產後余血不盡。腹內結成血瘕。月水不利。四肢羸瘦。不欲飲食。菴䕡子丸方。
白話文:
產後若血氣相搏疼痛,稱為血瘕。「瘕」意指疼痛遊走不定。此病多因產婦本身就患有風寒血氣等問題,未治癒而生產,導致惡露排出不足所致。若不及時治療,容易形成積聚,影響月經,輕則經血量少且困難,重則完全不通。
**琥珀散:**治產後臟腑原有風寒,惡血排出受阻,積聚成血瘕,導致月經不調。 方劑包含:琥珀、硫黃、硇砂、沒藥、麒麟竭、斑蝥、水蛭、桂心、乾漆、海馬子、當歸、虻蟲、芫花、麝香。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服一錢,用半盞酒和半盞童尿,加七枚去皮尖的桃仁同煎服用,每日空腹服用,直至痊癒。
**肉桂散:**治產後惡血未盡,積聚成血瘕,腹部堅硬脹滿,食慾不振。方劑包含:肉桂、當歸、蒲黃、牛膝、鬼箭羽、虻蟲、琥珀、赤芍藥、桃仁、水蛭、川大黃。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一錢。
**當歸散:**治產後腹部血瘕疼痛。方劑包含:當歸、赤芍藥、水蛭、虻蟲、小兒胎髮、瓷藥、芫花、延胡索。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日空腹用溫酒送服一錢,病情嚴重者,最多服用五劑。
**紅藍花散:**治產後血瘕積聚成塊,腹部疼痛、脹滿。方劑包含:紅藍花、硇砂、桂心、菴䕡子、生乾地黃。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日空腹用熱酒送服二錢,連服三劑,即可排出惡物。痊癒後,產婦需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乾漆丸:**治產後血瘕堅硬積聚,按壓腹部時有跳動感,食慾不振,面色萎黃,體力不支,嘔吐、氣逆,月經不通,適用於各種婦科疾病。方劑包含:乾漆、川大黃、柏子仁、牛膝、人參、牡丹、生乾地黃、䗪蟲、赤芍藥、桂心、蠐螬、當歸、乾薑、虻蟲、麝香。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日空腹用熱酒送服十丸。
**菴䕡子丸:**治產後殘餘惡露未盡,腹內結成血瘕,月經不調,四肢消瘦,食慾不振。 (方劑內容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