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十八 (1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八 (19)

1. 治產後嘔逆諸方

夫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以為血氣。血氣榮潤腑臟。因產則腑臟傷動。有時而氣獨盛者。則氣乘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逆不下食也。

治產後虛羸嘔逆。飲食不下。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三分去心焙),黃耆(一兩銼),桂心(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白茯苓(三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當歸(半兩銼微炒),厚朴(二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產後脾胃氣寒。心胸滿悶。吐逆。四肢少力。不納飲食。丁香散方。

丁香,人參(去蘆頭),檳榔,白朮,桂心,當歸(銼微炒),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前胡(去蘆頭以上各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高良薑(一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產後腹中痛。嘔逆。飲食不下。白朮散方。

白朮,麥門冬(去心焙),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去蘆頭),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當歸(銼微炒),桂心(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產後。血氣壅滯。心煩嘔逆。不下飲食。枇杷葉散方。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紅藍花(一兩),桂心(半兩),當歸(三分銼微炒),赤芍藥(一分),人參(三分去蘆頭),蘆根(三分銼),白朮(一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產後血氣未和。心煩嘔逆。不下飲食。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忽鹿麻(一兩),紅藍花(一兩),生乾地黃(二分),葛根(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產後脾胃虛寒。或時嘔逆。不下飲食。草豆蔻散方。

草豆蔻(去殼),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當歸(銼微炒),白朮,前胡(去蘆頭各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去蘆頭),木香,桂心,半夏(湯浸七遍去滑),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產後脾胃傷冷。嘔逆。不下飲食。四肢微冷。腹脅痞滿。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皮(三分),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一分)炙令微赤銼〕,桂心,當歸(銼微炒),丁香,藿香,木香,白朮,附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裂銼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這些是古代中醫治療產後嘔吐及消化不良的多種藥方,讓我們來看看現代化的解讀:

[產後嘔吐各處方的治療]

胃部被視為消化食物的大海,從食物中提取的精華轉化為血氣,血氣又滋養了內臟。產後,內臟受到損傷,偶爾會出現氣過剩的情況,這時過剩的氣會影響腸胃,導致腸胃乾燥,氣流逆向,因而產生嘔吐和食慾不振。

治療產後虛弱、嘔吐、飲食困難的人參散方

藥材包括:人參、麥門冬、黃耆、桂心、半夏、白茯苓、陳皮、當歸、厚朴等。將藥材磨碎後混勻,每次服用四錢,加入適量的水、生薑和棗子,煎煮後去除殘渣,在任何時間溫服。

治療產後脾胃氣寒、心胸滿悶、四肢乏力、食慾不振的丁香散方

藥材包括:丁香、人參、檳榔、白朮、桂心、當歸、厚朴、前胡、甘草、高良薑等。將藥材磨碎後混勻,每次服用四錢,加入適量的水和生薑,煎煮後去除殘渣,在任何時間溫服。

接下來,還有其他幾個類似的藥方,如白朮散方、枇杷葉散方、草豆蔻散方、訶黎勒散方、白豆蔻散方、肉豆蔻散方、開胃散方以及琥珀膏方,都是用不同的中草藥組合,透過煎煮或研磨的方式,來緩解產後的身體不適,如腹部疼痛、嘔吐、消化不良等症狀。

請注意,這些方子皆需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