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十 (1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 (17)

1. 治婦人客熱諸方

夫婦人有氣血陰陽。臟腑虛實。實則生熱。虛則受邪。邪熱加人。陰陽冷熱自相乘也。今云客熱者。是體虛而將溫過度。外熱加之。非腑臟自生。故云客熱。其狀。上焦胸膈之間虛熱。口燥心煩。手足壯熱者是也。

治婦人客熱。心神煩躁。體熱。四肢疼痛。不思飲食。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紅花子(半兩),赤芍藥(半兩),當歸(半兩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一兩),犀角屑(半兩),生乾地黃(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麥門冬(三分去心),檳榔(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婦人客熱。四肢煩悶疼痛。不下飲食。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羚羊角屑(三分),赤芍藥〔二(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銼),柴胡(一兩去苗),生乾地黃(半兩),赤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耆(三分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婦人客熱。四肢煩悶(疼)。不思飲食。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黃耆(一兩半銼),地骨皮(半兩),柴胡(一兩去苗),麥門冬(三分去心)人參(三分去蘆頭),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二兩(分)〕,紅藍花(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婦人客熱。心胸壅悶。肢節煩疼。少思飲食。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生乾地黃(一兩),犀角屑(半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茯神(三分),栝蔞子仁(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竹葉湯調下二錢。

治婦人客熱。心神煩躁。口乾舌澀。食少無味。丹砂散方。

丹砂(一兩細研水飛過),犀角屑(半兩),天竹黃(半兩),胡黃連(二兩),寒水石(一兩細研),麥門冬(一兩去心焙),馬牙硝(一分細研),鉛霜(半兩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竹葉湯調下一錢。

治婦人客熱。面赤頭疼。口舌生瘡。心胸煩壅。飲食無味。生乾地黃丸方。

生乾地黃(一兩),羚羊角屑(半兩),葳蕤(半兩),白蘚皮(半兩),黃連(三分去須),黃耆(半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玄參(半兩),地骨皮(半兩),川大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二十丸。

白話文:

治婦人客熱諸方

婦女體內有氣血、陰陽,臟腑也有虛實之分。實則生熱,虛則易受邪氣侵襲。邪熱入侵,陰陽冷熱互相影響。所謂「客熱」,是指身體虛弱,溫熱過度,外邪入侵導致的,並非臟腑自身產生的熱。其症狀表現為上焦(胸膈)虛熱,口乾舌燥,心煩意亂,手足發熱。

治療婦人客熱,症狀為心神煩躁、體熱、四肢疼痛、食慾不振,可用羚羊角散方。

方劑組成:羚羊角屑三分、紅花子半兩、赤芍藥半兩、當歸(半兩,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一兩、犀角屑半兩、生乾地黃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麥門冬(三分,去心)、檳榔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用法:將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約150毫升),加生薑半片,煎至六分(約100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療婦人客熱,症狀為四肢煩悶疼痛、食慾不振,可用麥門冬散方。

方劑組成:麥門冬(一兩,去心)、羚羊角屑三分、赤芍藥二(或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銼碎)、柴胡(一兩,去苗)、生乾地黃半兩、赤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耆(三分,銼碎)。

用法:將藥材搗碎粗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約150毫升),加生薑半片,煎至六分(約100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療婦人客熱,症狀為四肢煩悶疼痛、食慾不振,可用犀角散方。

方劑組成:犀角屑半兩、黃耆(一兩半,銼碎)、地骨皮半兩、柴胡(一兩,去苗)、麥門冬(三分,去心)、人參(三分,去蘆頭)、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二兩(或二分)、紅藍花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用法:將藥材搗碎粗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約150毫升),加生薑半片,煎至六分(約100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療婦人客熱,症狀為心胸壅悶、肢體煩痛、食慾不振,可用黃耆散方。

方劑組成:黃耆(一兩,銼碎)、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乾)、生乾地黃一兩、犀角屑半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茯神三分、栝蔞子仁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

用法:將藥材搗碎細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辰,用竹葉湯送服。

治療婦人客熱,症狀為心神煩躁、口乾舌燥、食慾不振,可用丹砂散方。

方劑組成:丹砂(一兩,細研水飛過)、犀角屑半兩、天竹黃半兩、胡黃連二兩、寒水石(一兩,細研)、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乾)、馬牙硝一分(細研)、鉛霜(半兩,細研)。

用法:將藥材搗碎細篩,混合均勻,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不拘時辰,用竹葉湯送服。

治療婦人客熱,症狀為面赤頭痛、口舌生瘡、心胸煩悶、食慾不振,可用生乾地黃丸方。

方劑組成:生乾地黃一兩、羚羊角屑半兩、葳蕤半兩、白蘚皮半兩、黃連(三分,去須)、黃耆(半兩,銼碎)、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乾)、玄參半兩、地骨皮半兩、川大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用法:將藥材搗碎細篩,煉蜜和藥,反覆研磨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不拘時辰,溫水送服。

治療婦人客熱,症狀為煩渴頭痛,可用煩渴頭痛方。

方劑組成:石膏(一兩,細研水飛過)、寒水石(一兩,細銼)。

用法:將藥材研磨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不拘時辰,用生地黃汁送服。

**(備註:文中藥量單位,例如「兩」、「錢」、「分」等,為古代計量單位,現代已不再使用。此處保留原文單位,僅供參考,切勿自行配藥服用,需諮詢專業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