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六 (2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六 (28)

1. 治冷瘻諸方

夫冷瘻者。亦是謂得風冷久不瘥。因成瘻。膿汁不絕。故為冷瘻也。

治冷瘻瘡。及瘰癧瘻疼痛。生肌丁香膏方。

丁香(三分),沒藥(三分),安息香(三分),麝香(一分細研),當歸(三分),乳香(三分細研),附子(三分去皮臍),白芷(三分),桂心(三分),雄雀糞(四十枚),蕪荑仁(三分),黃丹(三分微炒),麻油(一斤)

上件藥。都細銼。入油。以慢火煎。候白芷黃焦色。去滓。下黃丹。更微微煎。攪勿住手。膏成。收於不津器中。頻取貼之。

治冷瘻及骨疽瘡。一切癬數年不瘥者。宜用此方。

附子(一兩生用末),硫黃(半分細研),膩粉(一分)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生油調塗之甚效。

治多年冷瘻瘡。宜敷青黛散方。

青黛(一分細研),麝香(一錢細研),莨菪子(一分),䕡茹(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一捻。納瘡孔中。更以後雄黃膏貼之。

治積年冷瘻。出黃水不瘥者。宜用雄黃膏方。

雄黃(半兩細研),清油(三兩),亂髮(半兩),硫黃(半兩細研),黃蠟(半兩)

上先以油煎亂髮。令焦盡。去滓。便入硫黃雄黃及黃蠟。以慢火熬攪為膏。攤帛上貼之。

治冷瘻及諸瘻瘡。丹砂膏方。

丹砂(三分細研),川大黃(一兩),雄黃(三分細研),苦參(一兩),黃連(一兩去須),莽草(三分),䕡茹(一兩),礬石(三分細研),雌黃(三分細研)

上件藥。細銼。入臘月豬脂一升二合。以慢火煎大黃等。黃焦。絞去滓。下丹砂雄黃礬石雌黃末。更煎。攪令勻。入瓷盒中盛。旋取貼之。

又方。

蜣螂(三枚),麝香(一錢細研),松脂(一兩),乾蟾(一枚)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少蜜。和捻作餅子。先淨洗瘡上貼之。以瘥為度。

又方。

皂莢(一兩),藜蘆(一兩)

上件藥。都燒為灰。細研漸漸敷之。

又方。

硃砂(一分),砒黃(一分)

上件藥。同研令細。以硬米飯和丸。如麻子大。填入瘡口內。旬日瘥。

白話文:

治冷瘻諸方

所謂冷瘻,就是因為風寒入侵,久治不癒而形成的瘻管,膿液不斷流出,故稱之為冷瘻。

治療冷瘻瘡及瘰癧瘻疼痛的生肌丁香膏:

丁香、沒藥、安息香各三分,麝香一分(研細),當歸三分,乳香三分(研細),附子三分(去皮臍),白芷三分,桂心三分,雄雀糞四十枚,蕪荑仁三分,黃丹三分(微炒),麻油一斤。 將所有藥材細切,放入麻油中,用小火慢煎,直到白芷煎至黃焦色,去除藥渣,加入黃丹,再用小火慢慢煎煮,不斷攪拌,直到膏成,收存於乾燥的容器中,經常取用敷貼。

治療冷瘻及骨疽瘡、各種癬症多年不癒者,宜用此方:

附子一兩(生用,研末),硫黃半分(研細),膩粉一分。將所有藥材研磨均勻,用生油調和塗抹,效果甚佳。

治療多年冷瘻瘡,宜敷用青黛散:

青黛一分(研細),麝香一錢(研細),莨菪子一分,䕡茹一分。將所有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取少許放入瘡孔中,再用雄黃膏貼敷。

治療多年冷瘻,流出黃水久治不癒者,宜用雄黃膏:

雄黃半兩(研細),清油三兩,亂髮半兩,硫黃半兩(研細),黃蠟半兩。先用油煎煮亂髮至焦黑,去除藥渣,再加入硫黃、雄黃和黃蠟,用小火慢熬,不斷攪拌至成膏,攤在布上貼敷。

治療冷瘻及各種瘻瘡的丹砂膏:

丹砂三分(研細),川大黃一兩,雄黃三分(研細),苦參一兩,黃連一兩(去須),莽草三分,䕡茹一兩,礬石三分(研細),雌黃三分(研細)。將所有藥材細切,加入臘月豬脂一升二合,用小火慢煎,直到大黃等煎至黃焦色,絞去藥渣,加入丹砂、雄黃、礬石、雌黃的細末,繼續煎煮,攪拌均勻,盛入瓷盒中,隨時取用貼敷。

另一方:

蜣螂三枚,麝香一錢(研細),松脂一兩,乾蟾蜍一枚。將所有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加入少許蜂蜜,混合揉成餅狀,先清洗乾淨患處,再敷貼於患處,直到痊癒為止。

另一方:

皂莢一兩,藜蘆一兩。將所有藥材燒成灰,研磨成細末,逐漸敷貼患處。

另一方:

硃砂一分,砒黃一分。將兩種藥材研磨至細膩,用硬米飯調和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填入瘡口內,十天左右即可痊癒。

2. 治久瘻諸方

夫久瘻者。是諸瘻連滯經久不瘥。或暫瘥後復發。或移易三兩處。更相應通。故為久瘻也。

治久瘻瘡。斑蝥丸方。

斑蝥(一兩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伏翼糞(四兩微炒),皂莢花(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先用皂莢塗酥炙微黃。搗羅為末。用半錢煎湯。每日空心。下一丸。壯者三(二)丸。其瘻根並於小便中出。

治久瘻移易三數處。皆生瘡孔者方。

蝙蝠糞(一兩半),白殭蠶(半兩),雄蠶蛾(半兩),乳頭香(半兩),蜀茶末(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敷瘡上。以瘥為度。

又方。

烏蛇(一兩半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蒺藜子(三分),曲頭棘針(半兩),馬齒莧(三分牆上者),頭髮(半兩燒灰),雄黃(一分細研),緋帛(半兩燒灰)

上件藥。都搗研為末。以酒調。納瘡中。看干。即更著。以瘥為度。

治積年瘻瘡。及一切惡瘡救急者。五分帛膏方。

五分帛(各一寸),亂髮〔二分(兩)洗令淨〕,黃芩(一兩),紫菀(一兩洗去苗土),莨菪子(一兩),倒鉤棘刺(一兩),乳香(二兩),石鹽(一兩),黃蠟(二兩),麝香(一兩細研),黃丹(七兩),胡粉(一兩),生麻油(一升),松脂(二兩與乳香著油同搗如膏),水銀(一兩並胡粉點少水研令星盡)

上件藥。各搗研訖。先將酒入於鐺中。煉煙少出。即下五分帛亂髮。用武火煎發帛消盡。後下黃芩等四味。良久下松脂乳香二味。又攪。良久下麝香黃蠟。又熟攪。次下黃丹胡粉石鹽水銀。又微用火急攪。勿住手。取一碗冷水。點看。硬即收之。每用攤於故帛上貼。日二三換之。

治瘻瘡多年不瘥。出於胸前或脅肋腳脛間者。無效者。

上取江淮多年破船上泥縫脂灰。不限多少。搗羅為末。以雞子清和作團。用炭火燒令通赤。待冷。准前團燒之。如此三遍。即搗細羅成散。入麝香少許。以生油調塗。以瘥為度。年多者不過一月塗。即平復。

治久瘻。生九孔者方。

露蜂房(炙黃為末)

上以臘月豬脂和塗於瘡孔上。神效。

又方。

上取梔子燒成灰。細研。以羊髓調塗之。

白話文:

治久瘻諸方

久瘻是指多個廔管長期阻塞不通,難以痊癒。有時看似痊癒,不久又復發,或轉移到其他部位,互相連通,這就是久瘻。

治療久瘻瘡的斑蝥丸方:

將斑蝥(一兩,用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除頭翅足) 、伏翼糞(四兩,微炒)、皂莢花(一兩,微炒)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先將皂莢花煎湯(半錢),每日空腹服用一丸,體質強壯者可服用二至三丸。藥效會使廔管根部隨著小便排出。

治療久瘻轉移到多個部位,並長出瘡孔的方劑:

將蝙蝠糞(一兩半)、白殭蠶(半兩)、雄蠶蛾(半兩)、乳頭香(半兩)、蜀茶末(半兩)研磨成細粉,敷在患處,直到痊癒。

另一方劑:

將烏蛇(一兩半,用酒浸泡後去除皮骨,炙烤至微黃)、蒺藜子(三分)、曲頭棘針(半兩)、馬齒莧(三分,取牆上生長的)、頭髮(半兩,燒成灰)、雄黃(一分,研磨成細粉)、緋帛(半半,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敷在患處,待藥膏乾燥後再重新敷上,直到痊癒。

治療多年廔管瘡及各種頑固瘡疾的急救方——五分帛膏方:

將五分帛(各一寸)、乾淨的亂髮(二兩)、黃芩(一兩)、紫菀(一兩,洗淨泥土)、莨菪子(一兩)、倒鉤棘刺(一兩)、乳香(二兩)、石鹽(一兩)、黃蠟(二兩)、麝香(一兩,研磨成細粉)、黃丹(七兩)、胡粉(一兩)、生麻油(一升)、松脂(二兩,與乳香一起加入麻油中搗成膏狀)、水銀(一兩,與胡粉一起加少量水研磨至水銀分散均勻)等藥材,依次研磨。先將酒放入鍋中,加熱使其冒出少量煙,然後放入五分帛和亂髮,用大火煎煮至帛和髮完全溶解,再依次放入黃芩等藥材,充分攪拌後,再加入松脂、乳香,攪拌均勻,再加入麝香、黃蠟,充分攪拌,最後加入黃丹、胡粉、石鹽、水銀,用大火快速攪拌,勿停手。用冷水滴入觀察,藥膏凝固即可停止加熱。每次使用時,將藥膏塗抹在舊布上,敷在患處,每日更換二至三次。

治療多年不癒,長在胸前、脅肋、腿脛等部位的廔管瘡,其他療法無效者:

取江淮地區多年破船上的泥縫中的油脂和灰燼(數量不限),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成團,用炭火燒至通紅,待冷卻後,重複此步驟三次,然後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麝香,用生麻油調和後塗抹患處,直到痊癒。多年病症,通常一個月內就能痊癒。

治療久瘻,長有九個孔洞的方劑:

將露蜂房(炙烤至黃色,研磨成粉末)與臘月豬油調和,塗抹在瘡孔上,效果神奇。

另一方劑:

將梔子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羊髓調和後塗抹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