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六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六 (14)

1. 治熱毒瘰癧諸方

夫熱毒瘰癧者。由人臟腑俱實。氣血充盛。內有積熱。不得宣通。熱毒之氣流於項腋之間。搗於肌肉而生。故謂之熱毒瘰癧也。

治肝膈熱毒盛。攻項腋。生瘰癧。腫痛。心神煩悶。背胛急疼。四肢不利。連翹散方。

連翹(三分),漏蘆(三分),知母(三分),木通(一兩銼),桂心(三分),黃芩(三分),柴胡(一兩去苗),玄參(三分),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川朴硝(二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以利為度。

治熱毒瘰癧。癰腫疼痛。宜用此散熱毒。除根本。玄參散方。

玄參(三分),連翹(三分),知母(三分),當歸(三分),雄黃(三分細研),牽牛子(三分微炒),黑豆(三分炒熟),黃芩(三分),犀角屑(三分),赤芍藥(三分),礜石(三分泥裹燒半日細研),地膽(一分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翅足),斑蝥(一分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空青(三分燒過細研),荏子(三分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日空腹。以溫酒調下一錢。三五服後。小便出爛肉為效。

治熱毒瘰癧腫痛已破。出膿水。宜服此散毒氣。令內消。紫參丸方。

紫參(一兩),苦參(半兩銼),連翹(一兩),丹參(一兩),膩粉(一分),麝香(一分細研)滑石(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別用玄參半斤。搗碎。以酒二碗。浸三日。揉取汁。去滓。用皂莢子二百枚。煨熟。搗羅為末。用玄參酒熬皂莢子末成膏。和煎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黃耆湯下一丸。日加一丸。至患人歲數即住。每日卻減一丸。至一丸有瘡自干。有結內消。

治熱毒結成瘰癧。日夜疼痛。甘草丸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犀角屑(一兩半),黑豆(一兩炒熟),麝香(半兩細研),斑蝥(半兩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粥飲下七丸。服後覺瘡痛即住藥。其病當從小便中出。即於盆子內看之。若小便澀。即服後木通散方。

又方。

木通(一分銼),葵子(一分),滑石(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蔥白湯調下一錢。日三四服。

又方。

斑蝥(一分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水蛭(一分炒令微黃),預知子(一兩),犀角屑(一分),黑豆(一兩粒炒熟),虻蟲(一分炒令微黃去頭翅足)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酒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大人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五丸。小兒二丸。

治肝肺風毒。項生結核。癢痛。遍身頑痹。皂莢丸方。

白話文:

熱毒瘰癧是由於人體臟腑功能強健,氣血旺盛,體內積聚過多熱毒,無法順利排出,熱毒氣流在頸部及腋窩間,滲透到肌肉組織而形成,所以被稱為熱毒瘰癧。

  • 治療肝臟和橫膈膜熱毒旺盛,導致頸部和腋窩出現腫塊,伴有腫痛、心煩意亂、背部緊繃疼痛、肢體活動不便等症狀,使用連翹散方:

藥材包括:連翹、漏蘆、知母、木通、桂心、黃芩、柴胡、玄參、大黃、朴硝、甘草等。所有藥材磨碎混合後,每次服用4錢,以一碗水煎至剩六分,去渣,餐前溫服,直到尿液通暢。

  • 治療熱毒瘰癧,伴有腫痛,使用玄參散方來散熱解毒,根除病源:

藥材包括:玄參、連翹、知母、當歸、雄黃、牽牛子、黑豆、黃芩、犀角屑、赤芍藥、礜石、地膽、斑蝥、空青、荏子等。所有藥材磨細混合,每日空腹,以溫酒調服1錢,連續服用三五次,小便中會排出腐肉,即表示有效。

  • 治療熱毒瘰癧腫痛已破裂,流出膿水,服用紫參丸方來排解毒氣,使內部病竈消退:

藥材包括:紫參、苦參、連翹、丹參、膩粉、麝香、滑石等。所有藥材磨細混合,另取玄參半斤磨碎,浸泡在酒中三天,搾汁去渣,加入皁莢子200枚磨細,與玄參酒一起熬成膏狀,與藥末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日服用,每次一丸,逐日增加一丸,直到達到病人的年齡數量,然後逐日減少一丸,直到一丸,如果傷口自然乾燥或病竈消失,則停止服用。

  • 治療熱毒結成瘰癧,晝夜疼痛,使用甘草丸方:

藥材包括:甘草、犀角屑、黑豆、麝香、斑蝥等。所有藥材磨細混合,加入蜂蜜攪拌300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日空腹,以粥飲下7丸,服後如果感到疼痛減輕,則停止服用,疾病會通過小便排出,如果小便不順,可服用後木通散方。

  • 另外還有其他多種配方,如木通散方、斑蝥散方、雞子神驗方、皁莢丸方等,都用於治療熱毒瘰癧的不同症狀。

這些配方都基於中醫理論,使用各種草藥和動物成分,通過口服或外敷方式,以散熱解毒、消除病竈為目的,但使用時需謹慎,最好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