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六 (5)
卷第六十六 (5)
1. 治瘰癧結核諸方
上件藥。都研令細。用臘月脂調勻。每用一小豆大。安在癧子上。用面胡紙封定。至六七日。有膿水下。至半月日自出。速用生肌膏貼之。
治瘰癧結核疼痛。堅硬如石。宜用此方。
蒜(三枚搗如泥),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同研令勻。塗於布上貼之。一日兩易合為妙。
又方。
麝香(一錢細研),鯽魚(二十枚長一寸者去腸肚了每枚魚兒腸內入和皮巴豆一枚)
上件藥。瓶子中以泥封。漸漸燒令通赤。候冷取出。入麝香同細研為散。每日空心。溫酒調下半錢。良久。以熱酒投之。遂下惡物。每日常服。下盡惡物。其病內消。
又方。
膩粉(半兩),雞子(二枚取白用之)
上件藥。調和稀麵糊。以慢火炒之。用火箸急攪。勿令黏著銚子。候焦黑色即住。入上好硃砂半兩。同細研如面。大人即於五更以粥飲調下一錢。良久腹痛。便瀉出病根。如棗核之類。便瘥。小兒十五以下。只可服半錢。
治瘰癧。發腫而堅結成核。宜用貼熁方。
莽草(一兩)
上搗羅為末。以雞子白和塗於帛上貼之。一日二易。
治瘰癧。項上生累累如梅李。宜速消之方。
海藻(一斤)
上用酒五升。浸數日。少少飲之。
治瘰癧結核。令內消方。
上取蛔蟲隨多少。微炒。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空心。以溫酒下三丸。
治瘰癧無問有頭無頭。宜用此貼方。
大蜘蛛(五枚曬乾)
上件藥。細研。以酥調如面脂。每日兩度貼之。
治瘰癧結核。宜用此灸法。
巴豆(一枚去皮心),艾葉(一雞子大)
上件藥相和。爛搗擘碎曝乾。捻作炷。灸癧子上三壯。即止。
治瘰癧結核灸。葶藶餅子法。
葶藶子(二合),豉(半斤湯浸令軟)
上件藥。都搗熟。捻作餅子如錢厚。安在癧子上。以艾炷如小指大。炙餅上。五日一度。灸七壯。
治瘰癧結核腫硬。宜灸商陸餅子法。
商陸(三兩)
上件藥。搗令爛。捻作餅子如錢大。安置癧子上。以艾灸餅子上令熱干住。灸三十壯瘥。
治瘰癧結核。宜灸莨菪根法。
莨菪根(一兩粗者)
上件藥。切厚約三四分。安癧子上。緊作艾炷之。熱徹。則易五六炷頻頻灸。當即減退矣。
治瘰癧在項上。內結成顆塊。及觸處。但有結凝。宜急灸法。
獨頭蒜(一顆)
上件藥。截兩頭留心。大作艾炷。稱蒜大小。貼瀝子上灸之。勿令破肉。但取熱而已。七壯。易蒜。日日灸之。取消為度。
白話文:
治療瘰癧結核的各種方法
-
將以上藥材全部研磨成細末,用臘月的豬油調勻,每次取像小豆大小的藥膏,敷在瘰癧上,用麵糊紙封住。六七天後會有膿水流出,大約半個月左右會自行脫落,這時要趕快用生肌膏貼敷。
-
治療瘰癧結核疼痛,堅硬如石頭: 大蒜(三枚,搗成泥),麝香(一分,研磨成細粉)。 將以上藥材一同研磨均勻,塗在布上貼敷,一天換兩次,效果最好。
-
另一個方法: 麝香(一錢,研磨成細粉),鯽魚(二十條,約一寸長,去掉內臟,每條魚的肚子裡塞入一枚帶皮的巴豆)。 將以上藥材放入瓶子中,用泥封住瓶口,慢慢燒到通紅,等冷卻後取出,與麝香一同研磨成散劑。每天早上空腹用溫酒送服半錢,過一會兒再喝熱酒,就會排出污穢之物。每天服用,直到排盡污穢之物,病就會在體內消失。
-
另一個方法: 鉛粉(半兩),雞蛋(兩個,取蛋白)。 將以上藥材調和成稀麵糊,用小火炒,用筷子快速攪拌,不要讓它黏在鍋底。等炒到焦黑時停止,加入上等硃砂半兩,一同研磨成粉末。成年人在五更時用粥水送服一錢,過一會兒會腹痛,然後瀉出像棗核一樣的病根,病就會痊癒。十五歲以下的兒童只能服用半錢。
-
治療瘰癧,發腫且堅硬成核: 用莽草(一兩),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塗在布上貼敷,一天換兩次。
-
治療瘰癧,脖子上長滿像梅子或李子一樣的疙瘩: 用海藻(一斤),用五升酒浸泡幾天,少量飲用。
-
治療瘰癧結核,使其在體內消散的方法: 取蛔蟲,不拘多少,稍微炒一下,搗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天空腹用溫酒送服三丸。
-
治療瘰癧,不論是否有膿頭,都適合用此貼敷方法: 用曬乾的大蜘蛛(五隻),磨成細粉,用酥油調和成膏狀,每天兩次貼敷。
-
治療瘰癧結核,適合用此灸法: 巴豆(一枚,去皮和內部的種仁),艾葉(約雞蛋大小)。 將以上藥材混合,搗爛後曬乾,搓成艾炷,在癧子上灸三壯(次),即可停止。
-
治療瘰癧結核的灸法,用葶藶子餅的方法: 葶藶子(二合),豆豉(半斤,用湯浸泡軟化)。 將以上藥材都搗爛,搓成像錢幣厚度的餅狀,放在癧子上,用小指大小的艾炷,在餅上灸,五天灸一次,灸七壯。
-
治療瘰癧結核腫硬,適合用商陸餅灸的方法: 商陸(三兩)。 將商陸搗爛,做成錢幣大小的餅狀,放在癧子上,用艾草灸,直到餅發熱乾燥為止。灸三十壯即可痊癒。
-
治療瘰癧結核,適合用莨菪根灸的方法: 莨菪根(一兩,粗的)。 將莨菪根切成約三分或四分厚的片,放在癧子上,緊靠著放上艾炷,燒到熱透,就換新的艾炷,頻繁灸五六個艾炷,病痛就會減輕。
-
治療瘰癧長在脖子上,內部結成硬塊,摸起來有結塊的感覺,適合用緊急灸法: 獨頭蒜(一顆)。 將蒜的兩頭切掉,留下中間的部分,像艾炷一樣大小,貼在癧子上灸,不要弄破皮膚,只要灸到發熱即可。灸七壯,換一個蒜,每天灸,直到病消退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