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三 (10)

1. 治一切癰疽發背生肌膏藥諸方

治一切癰疽發背,日夜疼痛,解毒生肌,麒麟竭膏方。

麒麟竭(一兩),桂心(三分),木香(半兩),附子(三分生,去皮臍),檳榔(半兩),當歸(半兩),白芷(半兩),芎藭(三分),訶黎勒皮(半兩),沉香(半兩),沒藥(半兩),白芨(半兩),硃砂(三分細研),丁香(半兩),乳香(半兩),甘草(半兩銼),麝香(半兩細研),白檀香(三分),甘松香(一兩),零陵香(半兩),槐枝(二兩),柏枝(二兩),垂柳枝(二兩),松枝(三分),白蠟(三分),黃丹(十五兩),油(二斤半)

上件藥,先將油於鐺中,以炭火煉,令香,細銼甘松。香、檀香、零陵香、柏、槐、柳枝等,入油內浸一宿,以文火煎,候三般枝黃黑色,即去,卻下松脂並蠟,化了,以綿濾過,拭鐺令淨,都傾油入鐺中,下黃丹,於火上以柳木篦不住手攪,令沸轉黑色後,將前十七味藥,搗羅為末,微火上調入膏內,攪三、二十遍,令勻,滴入水中作珠子,即膏成。用瓷盒收,於蠟紙上攤貼,甚者每日早晚換之。

治一切癰疽發背,肌肉不生,乾急疼痛,潤瘡生肌膏方。

檳榔(一兩),白芍藥(一兩),丁香(一兩),細辛(一兩),黃連(一兩),川芎藭(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桂心(一兩),天南星(一兩),牛膝(一兩去苗),羌活(一兩),附子(一兩生,去皮臍),藁本(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木鱉子(一兩去殼),當歸(一兩),木香(一兩),白芷(一兩),乳香(一兩),白膠香(一兩),麝香(半兩細研),蠟(四兩),羊脂(一斤),豬脂(一斤),野駝脂(一斤)

上件藥,除脂、蠟、麝香外,都細銼,以米醋半升,拌令勻,一宿,先取三般脂,於鐺內文火煎沸,即下諸藥,煎半日,候白芷色赤,濾出,下蠟,令消,以綿濾過,瓷盒盛,調入麝香,令勻。看患處大小。塗貼於上,日二度換之。

治一切癰疽發背,敗壞疼痛,宜用此生肌膏方。

蛇銜草(一兩半),當歸(一兩半),黃連(一兩半),黃耆(一兩),甘草(一兩),黃芩(一兩),川大黃(一兩),續斷(一兩),白芍藥(一兩),白芨(一兩),芎藭(一兩),莽草(一兩),白芷(一兩),附子(一兩生,去皮臍),細辛(一兩),蜀椒(一兩去目),生乾地黃(三兩),薤白(一把)

上件藥,都細銼,以酒一升,拌令潤半日,先用臘月豬脂三斤,安鐺內,煉沸,漸漸入藥,煎令白芷黃赤色,濾去滓,以綿濾過,瓷盒盛。每日三、兩度,以塗患上。

治一切癰疽發背,止痛生肌膏方。

麒麟竭(一兩),沒藥(一兩),黃丹(半兩),乳香(一兩),當歸(一兩),白芷(半兩)

白話文:

這些是多種治療各種膿腫和背部生瘡,用來減輕日夜疼痛,解毒生肌的膏藥配方。

第一個配方是麒麟竭膏。材料包括麒麟竭、肉桂、木香、附子、檳榔、當歸、白芷、川芎、訶黎勒皮、沉香、沒藥、白芨、硃砂、丁香、乳香、甘草、麝香、白檀香、甘松香、零陵香、槐枝、柏枝、垂柳枝、松枝、白蠟、黃丹和油。製作過程是先將油在鍋中用炭火煉製,然後加入其他材料,煎煮後過濾,再加入黃丹攪拌至黑色,最後加入其他藥材粉末,攪拌均勻,滴入水確認膏體狀態,然後儲存於瓷盒中,使用時敷貼於患處,嚴重者需每日早晚更換。

第二個配方是潤瘡生肌膏。材料包括檳榔、白芍藥、丁香、細辛、黃連、川芎、杏仁、肉桂、天南星、牛膝、羌活、附子、藁本、防風、木鱉子、當歸、木香、白芷、乳香、白膠香、麝香、蠟、羊脂、豬脂、野駝脂。製作過程類似,但需先將部分材料浸泡,再加入油脂煎煮,最後加入麝香,攪拌均勻,根據患處大小敷貼,每日更換兩次。

其餘配方也同樣包含多種草藥,製作過程類似,主要用於治療各種膿腫和背部生瘡,用來止痛、生肌、幫助傷口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