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二 (1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二 (18)

1. 治發背潰後諸方

夫發背病者。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血氣。血澀不通。乃結成發背。膿出之後。眼白睛青黑。而眼小。一逆也。服藥而嘔。二逆也。傷痛病甚。三逆也。髆項中小便。四逆也。音嘶色脫。五逆也。皆不可治。其餘或熱渴利嘔。非倉卒之急也。可得漸治。凡發背。則熱氣流入腑臟。

膿潰之後。血氣則虛。腑臟積熱。渴而引飲。飲冷入於腸胃。則變下利。胃虛氣逆。則變嘔也。嘔逆若遇冷折之。氣不通則噦也。其瘡若膿汁不盡。而瘡口早合。雖瘥更發。惡汁連出。則變成瘻也。

治發背潰後。膿血不止。漸漸瘡大。疼痛。身體壯熱。玄參散方。

玄參〔一(二)兩〕,黃耆(二兩銼),露蜂房(一兩微炒),地榆〔三(二)兩銼〕,白蘞(一兩),赤芍藥(二兩),黃芩〔三(二)兩〕,川升麻(一兩),漏蘆〔一(二)兩〕,桑根白皮(二兩銼),梔子仁(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川朴硝(三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已潰後。毒氣未散。膿水不絕。露蜂房散方。

露蜂房〔一(二)兩半燒灰〕,亂髮灰(一兩),蛇蛻皮(三分),赤小豆(二兩炒熟),川大黃(二兩半銼碎微炒),玄參(二兩半),子芩(二兩半),川朴硝(三兩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黃耆湯調下二錢。

治發背已潰。去膿稍多。裡虛。宜服內補黃耆散方。

黃耆(二兩銼),白茯苓(一兩),桂心(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當歸(一兩),人參〔二(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生銼),遠志(一兩去心),五味子(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潰後。排膿解毒消腫。退熱止痛。連翹散方。

連翹(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一兩),薺苨(一兩),桔梗(一兩去蘆頭)玄參(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半),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生銼),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黃耆(二兩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瘡潰後。膿水不止。漏蘆散方。

漏蘆(一兩),連翹(一兩),梔子仁(一兩),黃芩(一兩),黃耆(一兩銼),防風(一兩去蘆頭),石葦(一兩去毛),苦參(一兩銼),甘草(一兩生銼),犀角屑(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背。膿血穿潰後。痛楚不可忍。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三分),當歸(半兩),赤芍藥(一兩),甘草(三分生銼),生乾地黃(三分)

白話文:

治發背潰後諸方

發背病是因寒氣入侵經絡,阻礙血氣運行,導致血瘀不通而形成的。膿液排出後,如果出現眼白發青黑、瞳孔縮小(一逆),服用藥物後嘔吐(二逆),疼痛加劇(三逆),頸項酸痛且小便不利(四逆),聲音嘶啞、面色蒼白(五逆),這些情況都屬於危重,難以治療。其他情況,例如口渴、腹瀉、嘔吐等,如果病情不危急,則可以慢慢治療。

發背病會導致熱氣侵入內臟,膿液排出後,氣血虛弱,內臟積熱,因此口渴想喝水。如果喝冷水,則會引起腹瀉;胃氣虛弱逆亂,則會嘔吐。嘔吐若遇寒邪加重,氣機不通則會出現呃逆。如果瘡口膿液未排盡,而瘡口又提早癒合,即使暫時痊癒,也會再次發作,膿液不斷流出,最終形成廔管。

以下是一些治療發背潰後不同情況的藥方:

玄參散方 (治發背潰後,膿血不止,瘡口漸大,疼痛,身體發熱): 玄參、黃耆、露蜂房、地榆、白蘞、赤芍藥、黃芩、川升麻、漏蘆、桑根白皮、梔子仁、川大黃、川朴硝。將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露蜂房散方 (治發背已潰,毒氣未散,膿水不斷): 露蜂房(燒成灰)、亂髮灰、蛇蛻皮、赤小豆(炒熟)、川大黃、玄參、黃芩、川朴硝。將藥物研磨成細粉過篩,不拘時辰,用黃耆湯送服二錢。

內補黃耆散方 (治發背已潰,膿液排出較多,身體虛弱): 黃耆、白茯苓、桂心、麥門冬、當歸、人參、甘草、遠志、五味子。將藥物研磨成粗粉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連翹散方 (治發背潰後,排膿解毒消腫,退熱止痛): 連翹、前胡、人參、赤芍藥、薺苨、桔梗、玄參、桑根白皮、黃芩、甘草、防風、赤茯苓、黃耆。將藥物研磨成細粉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漏蘆散方 (治發背瘡潰後,膿水不止): 漏蘆、連翹、梔子仁、黃芩、黃耆、防風、石葦、苦參、甘草、犀角屑。將藥物研磨成粗粉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黃耆散方 (治發背膿血穿潰後,疼痛難忍): 黃耆、人參、桂心、當歸、赤芍藥、甘草、生地黃。將藥物研磨成細粉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貝齒散方 (治發背潰後,膿水未排盡,排膿止痛): 貝齒、黃耆、當歸、赤芍藥、生地黃、黃連、川升麻、桂心、犀角屑、甘草。將藥物研磨成細粉過篩,不拘時辰,用溫水送服二錢。

托裡生肌散方 (治發背潰後,膿水不斷,促進癒合): 芎藭、黃耆、白芷、赤芍藥、桂心、人參、丁香、當歸。將藥物研磨成細粉過篩,飯前用粥湯送服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