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一 (16)

1. 治腸癰諸方

夫腸癰者。由寒溫不適。喜怒無常。使邪氣與榮衛相干在於腸內。遇熱加之。血氣蘊積。結聚成癰。熱積不散。血肉腐壞。化而為膿。其病之狀。腸重而微強。抑之即痛。小便數似淋。時時汗復惡寒。其身皮皆甲錯。腸皮急如腫狀。診其脈洪數者。必已有膿也。其脈遲緊者。

未有膿也。甚者腹脹大。轉側聞水聲。或繞臍生瘡。而穿膿出。或自臍中膿出。或大便去膿血。唯宜急治之。又云。大便膿血。似赤白下者。是腸癰也。卒得腸癰。而不曉治之。錯者不少。寸口脈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榮。數則為衛。衛下降。榮上升。遇熱則榮衛相干。

血為獨憊。小腹痞滿。小便或難。汗出或復惡寒。膿為已成。設脈遲緊。聚為瘀血。血下則愈。膿成引白。又諸浮數脈。當發熱而反淅淅惡寒。若有痛處者。當積有膿。脈滑澀相搏。腸癰唾膿者也。

治腸內生癰腫。令人心膈間氣滯。急痛。肚熱。嘔逆。小便黃赤焮。表發腫。腸中夜間如湯沸聲。速須救療。宜服當歸煎方。

當歸(一兩),沒藥(三分),麝香(半兩細研),乳香(半兩),桂心(半兩),硃砂(半兩細研),黃耆(三分),漏蘆(半兩),自然銅(半兩),丁香(半兩),木香(三分),芎藭(半兩),麒麟竭(三分),檳榔(半兩),雲母粉(半兩),沉香(半兩),甘草(半兩),白蘞(半兩),白芷(半兩),密陀僧(半兩),赤芍藥(三分),野駝脂(三分),黃犬脂〔三分(兩)〕,生地黃(半斤絞取汁)

上件藥。除脂。並搗羅為末。銀鍋內。先用好酒五升。以慢火煎去二升。即下地黃汁。更煎漸濃。次入野駝脂。不住手以柳木篦攪如膏。即下藥末。更攪令勻。以瓷盒盛。每日空心午時晚間。以甘草酒調下一彈丸大服。外取塗貼患處。亦良。

治腸癰。占斯散方。

占斯(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細辛(一兩),栝蔞根(一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防風(一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生用),人參(一兩去蘆頭),桔梗(一兩去蘆頭),敗醬(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粥飲調下二錢。

治腸癰未成膿。腹中痛不可忍。牡丹散方。

(此處有缺文。按原本缺一頁。計二十六行)

刀刺痛。及背胛疼。腸中已成腫。或大便有膿。宜服此方。

甜瓜子〔二分(一合)〕,蛇蛻皮(一尺),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篩。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分溫二服。以利下惡物為效。

治腸癰。腹脹皮急。微汗。小腹重。強按之即痛。小便數似淋。未有膿方。

牛蒡根汁(五合),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相和。煎三(一二)沸。分為三(二)服。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白話文:

治腸癰諸方

腸癰是由於寒熱失調、情緒起伏不定,導致邪氣侵犯腸道,與人體的正氣(榮衛)相搏。遇到熱邪加重,則血氣瘀滯,凝聚成癰腫。熱邪積聚不散,血肉腐敗,形成膿液。病人會有腸道沉重、隱隱作痛(按壓則痛加劇)、小便頻數似淋漓不盡、時而汗出時而惡寒、皮膚起疙瘩、腸部腫脹等症狀。脈象洪數者,表示已化膿;脈象遲緊者,則尚未化膿。嚴重者,腹部脹大,翻身能聽到腸鳴如水聲,或在肚臍周圍長瘡,膿液穿出;或膿液從肚臍排出;或大便排出膿血。此病應及時治療。又說,大便排出膿血,顏色似赤白相混,也是腸癰。許多人突發腸癰卻不懂治療,常常用錯方法。脈象滑數,滑主實證,數主熱證;滑主榮氣,數主衛氣。衛氣下陷,榮氣上升,遇熱則榮衛相搏。血液瘀滯,小腹部脹滿,小便困難,汗出或惡寒,膿已形成。如果脈象遲緊,則瘀血積聚,血液排出後病情就會好轉;膿已形成則顏色發白。其他浮數脈,應發熱卻反淅淅惡寒,若有疼痛處,則表示已積聚膿液。脈象滑澀交替,則表示腸癰已化膿。

治療腸內生癰腫,症狀為心膈之間氣機阻滯,劇烈疼痛,腹部發熱,嘔吐,小便黃赤,局部腫脹,夜晚腸道內有如湯沸般的聲音,需緊急治療,宜服用當歸煎方。

當歸煎方藥物組成及用法:當歸一兩,沒藥三分,麝香半兩(細研),乳香半兩,桂心半兩,硃砂半兩(細研),黃耆三分,漏蘆半兩,自然銅半兩,丁香半兩,木香三分,芎藭半兩,麒麟竭三分,檳榔半兩,雲母粉半兩,沉香半兩,甘草半兩,白蘞半兩,白芷半兩,密陀僧半兩,赤芍藥三分,野駝脂三分,黃犬脂三分,生地黃半斤(絞汁)。除脂類以外,其他藥物搗碎研磨成粉。用銀鍋,先加入好酒五升,慢火煎至二升,再加入生地黃汁,繼續煎煮至濃稠,然後加入野駝脂,不停地用柳木篦攪拌成膏狀,再加入藥粉,攪拌均勻。盛入瓷盒。每日空腹、午時、晚間各服用一彈丸大小,以甘草酒調服。另取藥膏外敷患處。

治療腸癰的占斯散方:

占斯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碎),細辛一兩,栝蔞根一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上薑汁炙烤至香熟),防風一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生用),人參一兩(去蘆頭),桔梗一兩(去蘆頭),敗醬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每次飯前,用溫粥調服二錢。

治療腸癰尚未化膿,腹痛難忍的牡丹散方:(此處原文缺失)

治療刀刺傷疼痛及背胛疼痛,腸內已成腫脹,或大便帶膿的方子:

甜瓜子二分,蛇蛻皮一尺,當歸一兩(銼碎,微炒)。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加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渣,飯前分溫服兩次,以利於排出毒物為效。

治療腸癰,腹部脹滿,皮膚繃緊,輕微出汗,小腹部沉重,按壓即痛,小便頻數似淋漓,尚未化膿的方子:

牛蒡根汁五合,川芒硝一兩。將兩種藥物混合,煎煮三沸,分三次服用,空腹及晚飯前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