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 (16)

1. 治痔瘻諸方

夫痔瘻者。由諸痔毒氣。結聚肛邊。有瘡或作鼠乳。或生結核。穿穴之後。瘡口不合。時有膿血。腸頭腫疼。經久不瘥。故名痔瘻也。

治痔瘻。下膿血不止。香墨散方。

香墨(三分),枳實(一兩麩炒微黃),黃耆(一兩銼),代赭(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麝香(一分細研),白芍藥(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更研令勻。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一錢。

治痔瘻。下膿血不止。臭樗皮散方。

臭樗皮(一兩微炙銼),酸石榴皮(一兩),地榆(一兩銼),黃連(一兩去須),艾葉(三分微炒),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又方。

何首烏(一兩),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威靈仙(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粥飲調下二錢。

又方。

木賊(一兩),蝟皮(一兩炙令焦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一錢。

又方。

遠志(一兩去心),棕櫚皮(二兩燒灰)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一錢。

治痔瘻積年不瘥。內補丸方。

黃耆(三分銼),槐耳(一兩微炙),苦參(半兩銼),白桐葉(三分),龍骨(三分),貍睛(一對微炙),漏蘆(半兩),蝟皮(一兩炙黃焦),萹蓄(半兩),敗醬(半兩),續斷(半兩),木香(半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硫黃(一兩細研),豬後懸蹄甲(一兩炙黃焦)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痔瘻腫痛。腫膿水不絕。硫黃丸方。

硫黃(一兩細研水飛過),白礬(一兩燒灰),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皂莢針(一兩燒為灰),麝香(一分細研),蝟皮(一兩燒為灰),皂莢(二兩去黑皮塗酥炙黃焦去子)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令勻。以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粥飲下十五丸。

治痔瘻瘡腫疼痛。膿血不止。麝香丸方。

麝香(半兩細研),蝸牛子(二兩炙令微黃),灶突墨(二兩),道人頭(二兩),漢椒(二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痔瘻。下血不止。肌體黃瘦。四肢無力。硼(硇)砂丸方。

硼(硇)砂(一兩),硃砂(一兩),黃丹(一兩),砒霜(半兩)

上件藥。都細研。入瓷盞子內。歇口。小火燒令煙出為度。停冷。又細研。再入火燒。如此七遍了。入麝香一分。同研令細。以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枳殼湯下五丸。忌食熱物。

治痔瘻。涓涓出膿血。疼痛。日夜不止。漸加羸瘦。宜服此方。

白話文:

這些是古代治療痔瘻(痔瘺)的各種藥方。痔瘻是由痔疾的毒素聚集在肛門周邊形成的,可能呈現為瘡、像老鼠乳頭的突起,或是結節,一旦破洞後瘡口不易癒合,常流出膿血,且使腸頭腫痛,久久不癒,因此稱為痔瘻。

以下是幾種治療痔瘻的藥方:

  1. 香墨散:主要成分包括香墨、炒黃的枳實、切片的黃耆、代赭石、微炒切片的當歸、麝香以及白芍藥。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麝香拌勻。飯前以粥湯調服一錢。

  2. 臭樗皮散:由臭樗皮、酸石榴皮、地榆、去鬚的黃連、微炒的艾葉、搗碎炒至黃燥的阿膠組成。同樣地,將藥材研磨成細粉,飯前以粥湯調服二錢。

  3. 何首烏散:何首烏、炒黃去瓤的枳殼、威靈仙。研磨成細粉,飯前以溫粥湯調服二錢。

  4. 木賊散:木賊、炙焦黃的蝟皮。研磨成細粉,飯前以粥湯調服一錢。

  5. 遠志散:去心的遠志、燒成灰的棕櫚皮。研磨成細粉,飯前以粥湯調服一錢。

  6. 內補丸:包含黃耆、微炙的槐耳、苦參、白桐葉、龍骨、微炙的狸睛、漏蘆、炙黃焦的蝟皮、萹蓄、敗醬、續斷、木香、去粗皮塗生薑汁炙熟的厚朴、細研的硫黃、燒黃焦的豬後懸蹄甲。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與煉蜜攪拌製成梧桐子大的藥丸。飯前以粥湯服用二十丸。

  7. 硫黃丸:細研的硫黃、燒成灰的白礬、炮裂去皮臍的附子、燒為灰的皁莢針、細研的麝香、燒為灰的蝟皮、去黑皮塗酥炙黃焦去子的皁莢。研磨成細末,加入麝香拌勻,用醋煮麵糊和成梧桐子大的藥丸。飯前以溫粥湯服用十五丸。

  8. 麝香丸:細研的麝香、炙微黃的蝸牛子、竈突墨、道人頭、去目及閉口微炒去汗的漢椒。研磨成細末,與煉蜜攪拌製成梧桐子大的藥丸。飯前以粥湯服用三十丸。

  9. 硼砂丸:硼砂、硃砂、黃丹、砒霜。細研後放入瓷碗,蓋上口,用小火燒至冒煙,冷卻後再次細研,重複七次,最後加入細研的麝香。用麵糊和成梧桐子大的藥丸。飯前以枳殼湯服用五丸,避免食用熱性食物。

  10. 磁石丸:磁石、白礬、綠礬。細研後放入瓷瓶,用大火燒至通紅,待冷卻後放在紙上攤在地上過夜,再細研成粉。用煮棗瓤和成綠豆大的藥丸。飯前以粥湯服用二十丸。

  11. 蝟皮丸:燒成灰的蝟皮、燒成灰的白礬、燒成灰的皁莢刺、細研的硫黃、炮裂去皮臍的附子、去瓤的榼藤子。研磨成細末,用醋煮麵糊和成梧桐子大的藥丸。飯前以溫粥湯服用二十丸。

  12. 黃礬丸:黃礬、酒浸去骨皮炙黃的烏蛇、切片的黃耆、麩炒微黃去瓤的枳殼、燒灰的駱駝胸前毛。研磨成細末,與煉蜜攪拌製成梧桐子大的藥丸。飯前以煎黃耆湯服用二十丸。

  13. 萬能痔瘻丸:切片的黃耆、麩炒微黃去瓤的枳實、切片的萆薢、微炒去刺的白蒺藜、酒浸三日曬乾搗末的菟絲子、酒浸去皮骨微炙的烏蛇。研磨成細末,與煉蜜攪拌製成梧桐子大的藥丸。每日空腹及晚餐前以溫粥湯服用十五丸。

  14. 木賊丸:木賊、塗酥炙黃的榼藤子仁、烏賊魚骨。研磨成細末,與煉蜜攪拌製成梧桐子大的藥丸。隨時以溫粥湯服用二十丸。

  15. 硼砂綠青丸:硼砂、綠青、白龍骨。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和成綠豆大的藥丸。空腹及晚餐前以煎黃芩湯服用十丸,直到病情好轉。

  16. 燻療方:莨菪子、韭子、雄黃、吳茱萸、生用的豬牙皁莢、炒焦的油頭髮、炙黃的驢蹄。研磨成細末,用黃蠟和成彈子大的藥丸。將藥丸放入小口瓶中燒燻痔瘻,每日可使用兩次。

  17. 外敷方:蛇牀子、荊芥、蝸牛。一同研磨成泥,塗抹在紙上。每次痔瘻發作時,先用熱水溶解的白礬清洗痔頭,然後坐在鋪有藥紙的被褥上,連續坐三到兩次,直到病情好轉。

  18. 膿血痔瘻方:砒霜、黃蠟。將黃蠟熔化後加入細研的砒霜,攪拌均勻。根據瘡口大小,捏成條狀。每次痔瘻發作時,用棉布包裹插入瘡口中,一段時間後取出。如果沒有瘡口,則插入下部,一段時間後取出。每日可使用三到兩次,效果顯著。

  19. 有頭痔瘻方:麝香、細研的雄鴿糞。與二兩黑餳混合,揉成餅狀,貼在瘡上,效果神奇。

  20. 露蜂房散:燒黃的露蜂房、炙焦黃的蝟皮、麝香。細研均勻,每日可敷三到五次,每次半錢。

  21. 有頭疼痛痔瘻方:炒熟的莨菪子。研磨成細末,用牛皮膠煎汁調和成膏狀,塗抹在布上,貼在痔瘻處,疼痛立即緩解。如果有頭,則會逐漸消失。

  22. 吐出蛔蟲方:取兩條吐出的蛔蟲,乾燥後研磨成細末,貼在瘻頭上,可停止膿血流出,連續貼五到七次,病情好轉。

  23. 硫黃艾燻方:將少量硫黃粉末插入瘡孔中,用艾草煙燻,病情好轉。

  24. 桃根洗方:用桃根煮汁,每日洗兩次。

  25. 啄木鳥方:燒成灰的啄木鳥,細研。每次以溫酒調服二錢,亦可用膽汁治療瘡蟲,使其立即死亡。

請注意,這些古方的應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確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