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 (14)

1. 治久痔諸方

夫久痔者。由臟腑久積風虛熱毒。流注於大腸。乃成斯疾也。復遇下元虛冷憊。腎臟勞傷。氣血不調。三焦壅塞。熱毒留滯。而搏於血。入於大腸。故令下血。肛邊腫癢。或生瘡瘻。連滯經久。瘥而復發。故名久痔也。

治燥濕痔。痔有雌雄者。有腫痛。有風。鼠乳附核者。有腸中癢痛者。如久不瘥。皆能損人。宜服此槐子丸方。

槐子仁(二兩微炒),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秦艽(半兩去苗),黃芩(半兩),白蘞(半兩),木香(半兩)牡蠣(半兩燒為粉),龍骨(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雷丸(半兩),白芷(半兩),桂心(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雞舌香(半兩),楝樹根白皮(一兩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久痔有頭。疼痛。化為瘡口。膿水不絕。硃砂丸方。

硃砂(三分細研),砒霜(半分),巴豆(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麝香(一分細研),乳香(一分細研),阿魏(一分麵裹煨面熟為度),安息香(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湯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枳殼湯下一丸。不過十日瘥。

治大腸積冷。久痔不瘥。小槐子丸方。

槐子仁(三兩微炒),龍骨(一兩),白礬(二兩燒令汁盡),硫黃(一兩細研),枳實(二兩麩炒微黃),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桑木耳(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久痔。腸胃風冷。及瘻。膿血不止等。白礬散方。

白礬(一兩),硫黃(一兩研),乳香(一兩研),黃連(一兩去須為末),黃蠟(一分)

上用大鯽魚一頭,不去鱗。除腹內物。入諸藥末在內。以濕紙裹。又以麻纏了。鹽泥固濟。於煻火(灰)內煨令熟取出。卻以慢火炙焦。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痔疾有頭。數年不瘥。宜用此方。

鰻鱺魚頭(一兩炙黃),木香(一兩),麝香(一兩細研),砒霜(一分細研),粉腳(一兩細研),白礬(一兩燒令汁盡),豬牙皂莢(三分炙黃焦)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蠟和丸。如蓮子大。用綿裹一丸。納下部中。覺腹內欲轉。但且忍之。待忍不及。即上盆子。當下惡物。每日用之。以痔頭消為度。

治痔瘻。年月深遠。兼殺蟲。黃耆膏方。

黃耆(一兩半銼),漏蘆(一兩半),黃柏(一兩半銼),槐子仁(一兩半),木通(一兩半銼)苦參(一兩半銼),貍骨〔二(三)兩搗為末〕,雄黃(三分細研),虎骨(三兩搗為末),硫黃(一兩細研),麝香(一錢細研),蜣螂末(半兩)

白話文:

對於長期痔瘡的各種療方:

長期痔瘡的形成,是因為長時間臟腑累積了風虛熱毒,這些毒素流入大腸,進而導致這種疾病。此外,如果下身虛寒疲倦、腎臟受損、氣血失調、三焦堵塞、熱毒滯留,並且與血液結合,進入大腸,會導致出血。肛門周圍會腫脹癢痛,甚至生成瘡瘍,持續時間長,好了又復發,因此被稱為長期痔瘡。

治療乾燥或濕潤的痔瘡,痔瘡有雌雄之分,有的腫痛,有的風濕,有的像鼠乳附著在覈上,有的腸中癢痛,如果長時間不好,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應該服用這款槐子丸。

槐子仁(二兩微炒)、乾漆(一兩搗碎炒至冒煙)、秦艽(半兩去苗)、黃芩(半兩)、白蘞(半兩)、木香(半兩)、牡蠣(半兩燒成粉)、龍骨(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雷丸(半兩)、白芷(半兩)、桂心(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雞舌香(半兩)、楝樹根白皮(一兩銼)。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搓揉至五七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天在飯前,用粥湯吞服三十粒。

治療有突出部分的長期痔瘡,疼痛,化為瘡口,膿水不斷,使用硃砂丸。

硃砂(三分細研)、砒霜(半分)、巴豆(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麝香(一分細研)、乳香(一分細研)、阿魏(一分麵裹煨面熟為度)、安息香(一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浸泡的蒸餅搓揉成綠豆大小的丸狀。每天空腹時,用枳殼湯吞下一丸,不出十天就能好。

治療大腸積冷,長期痔瘡不好,使用小槐子丸。

槐子仁(三兩微炒)、龍骨(一兩)、白礬(二兩燒至無汁)、硫黃(一兩細研)、枳實(二兩麩炒微黃)、乾漆(一兩搗碎炒至冒煙)、桑木耳(一兩微炒)。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搓揉至三二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天在飯前,用粥湯吞服二十粒。

治療長期痔瘡,腸胃風冷,以及瘻,膿血不止等,使用白礬散。

白礬(一兩)、硫黃(一兩研)、乳香(一兩研)、黃連(一兩去須為末)、黃蠟(一分)。將大鯽魚一條,不去鱗,去除腹部內臟,將上述藥材放入魚腹,用濕紙包裹,再用麻纏繞,用鹽泥封住,在炭火中烤熟取出,再用慢火烤焦,研磨細細成粉末。每天在飯前,用粥湯調服二錢。

治療有突出部分的痔瘡,多年未好,使用此方。

鰻鱺魚頭(一兩烤黃)、木香(一兩)、麝香(一兩細研)、砒霜(一分細研)、粉腳(一兩細研)、白礬(一兩燒至無汁)、豬牙皁莢(三分烤黃焦)。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和蠟搓揉成蓮子大小的丸狀。用棉花包裹一丸,插入下部中,感覺到肚子開始轉動,但要忍住,等到忍無可忍,立即上盆子,會排出異物,每天使用,直到痔頭消失。

治療長期瘻,年月久遠,兼殺蟲,使用黃耆膏。

黃耆(一兩半銼)、漏蘆(一兩半)、黃柏(一兩半銼)、槐子仁(一兩半)、木通(一兩半銼)、苦參(一兩半銼)、狸骨(二兩搗為末)、雄黃(三分細研)、虎骨(三兩搗為末)、硫黃(一兩細研)、麝香(一錢細研)、蜣螂末(半兩)。將以上藥材與十二月豬脂三斤一起煎煮二十多沸,用布絞去渣滓,再放入鍋中煎煮一兩沸,再用棉絞過,放入瓷盒中。加入雄黃等藥材,攪拌均勻。在舊布上貼上藥膏,一天換兩三次,等到蟲子出來就痊癒了。

治療長期痔瘻,年月久遠,旁邊生孔,有突出部分,膿血流出,瘡癢痛難忍,使用烏蛇膏。

烏蛇(一兩燒灰)、馬齒(一兩燒灰)、蝟皮(一兩半燒灰)、亂髮(三分燒灰)、黃礬(三分細研)、斑蝥(三分去翅足糯米拌炒黃色)、杏仁(四十九枚去皮研如膏)、麝香(一分細研)、豬脂(一升臘月者)、豬牙皁莢(一分烤搗末)、水銀(三分入少胡粉點水研令星盡)。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先煎豬脂,等溶化後,過濾去渣滓,加入所有藥材煎煮三二十沸,將要成膏時加入麝香攪拌均勻,再煎煮三兩沸,加入黃蠟三兩,等冷卻後,放入瓷盒內。每次用少量,貼在瘡上,一天使用兩三次。

治療長期痔瘻,多年未好,應服用槐枝酒。

槐枝葉(二斗細研)、槐子仁(二升搗碎)、蒼耳莖葉(細銼一斗)。將以上藥材放入鍋中,加入一石水,煮取五斗,去渣滓澄清,等冷暖適當時,加入五斤曲末,五斗糯米,蒸熟後全部拌和,放入壇中,按照規定蓋好,等酒熟後,酌情溫暖飲用,保持醉態,長期服用效果神奇。

治療長期痔瘻,多年未好,下部腫硬疼痛,應服用白礬丸。

白礬(半兩燒至無汁)、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桑黃(一兩銼微炒)。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溫水浸泡蒸餅,搓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天在飯前,用粥湯吞服十五粒,增加至二十粒。

另一個療方。

細墨(二兩)、乾薑(二兩炮裂銼)。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軟飯搓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天在飯前,用煎黃耆枳殼湯吞服二十粒,直到痊癒。

另一個療方。

白礬(二兩燒至無汁)、黃礬(三兩燒紅)、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軟飯搓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天在飯前,用粥湯吞服十粒。

治療有突出部分的長期痔瘻,多年未好,頻繁疼痛,坐立不安,使用熨方。

臭黃(一分)、酸石榴皮(一分)、皁莢(一分)、莽草(一分)、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藜蘆(一分去蘆頭)、柳蚛屑(三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油拌炒熱,用棉花包裹,熨在痔瘻上,一天五七次,直到痊癒。

治療長期瘻,多年未好,使用神驗燻藥方。

鰻鱺魚(半斤五月五日採曝乾搗為末)、蜣螂(三枚為末)。將以上藥材,取成熟艾和藥末,用青布捲起,放入瓷瓶中,點火燒,坐在瓶上燻,蟲子和污液都會排出,不會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