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九 (2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九 (26)

1. 治痢腸滑下腸垢諸方

夫痢腸滑下腸垢者。是腸間津汁垢膩也。留冷熱蘊積腸間虛滑。所以因下痢而便腸垢也。

治腸滑。下腸垢。陟釐丸方。

陟釐(三兩),吳礬(三兩),綠礬〔二(三)兩〕,白礬(一兩半),黃丹(一兩半),石灰(三兩),赤石脂(一兩半),白石脂(一兩半),定粉(一兩半)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瓶子內燒。一復時取出。研令細。以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二十丸。晚食前再服之。

治久痢。腸滑不止。下腸垢。羸困。莨菪丸方。

莨菪子(二兩水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曬乾炒令黑黃色),乾薑(二兩炮裂銼),白礬(二兩燒令汁盡)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久患冷痢。及休息氣痢。脾胃冷極。大腸滑泄。下腸垢不絕。麝香丸方。

麝香(半兩細研),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瓤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水穀痢。積久不瘥。下腸垢。赤石脂丸方。

赤石脂(一兩),桂心(一兩),白礬(二兩燒令汁盡),乾薑(一兩炮裂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痢下積久不瘥。腸垢已出方。

烏梅肉(二十枚)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分為二服。

又方。

上取酸石榴一枚。和皮搗絞取汁。隨多少暖服之。

白話文:

治痢腸滑下腸垢諸方

患有痢疾,腸道滑利,排出腸垢,這是因為腸道津液污濁黏膩,寒熱之邪停積在腸道,導致腸道虛弱滑利,因此才會下痢並排出腸垢。

治腸滑,下腸垢,用陟釐丸:

將陟釐三兩、吳茱萸三兩、綠礬二(或三)兩、白礬一兩半、黃丹一兩半、石灰三兩、赤石脂一兩半、白石脂一兩半、滑石粉一兩半,搗碎研磨成粉,放入瓶中燒烤,取出後再研磨細緻,用麵糊調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空腹服用,用粥送服二十丸,晚飯前再服用一次。

治久痢,腸滑不止,下腸垢,身體消瘦疲倦,用莨菪丸:

將莨菪子二兩(用水淘洗去除浮沫,煮至發芽,曬乾炒至黑黃色)、乾薑二兩(炮製後切碎)、白礬二兩(燒至水分蒸乾)搗碎研磨成粉,用醋煮過的麵糊調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粥送服,每日三次。

治久患寒痢,或休息痢,脾胃極度虛寒,大腸滑泄,持續排出腸垢,用麝香丸:

將麝香半兩(研磨細緻)、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烤至微黃)搗碎研磨成粉,用煮熟的棗泥調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粥送服,不限時間。

治水穀痢,久治不癒,排出腸垢,用赤石脂丸:

將赤石脂一兩、桂心一兩、白礬二兩(燒至水分蒸乾)、乾薑一兩(炮製後切碎)、附子一兩(炮製後去皮去臍)搗碎研磨成粉,用煉蜜拌勻,反覆研磨百餘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粥送服,不限時間。

治痢疾久治不癒,腸垢已排出,用烏梅方:

取烏梅肉二十枚,加一大盞水煎煮至六分,濾去藥渣,飯前分兩次服用。

另一方:

取酸石榴一個,連皮搗碎取汁,溫熱後服用,用量根據病情調整。

2. 治痢後不能食諸方

夫痢後不能食者。由脾胃虛弱。氣逆胸間之所為也。風邪入於腸胃而痢。痢則水穀減耗。脾胃虛弱。痢斷之後。脾胃尚虛。不勝於食。邪搏於氣。逆上則胃弱不能食也。

治痢後脾胃虛乏。不能飲食。四肢羸瘦。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高良薑(一兩銼),白朮(一兩),白茯苓(一兩),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黃(香熟)〕,乾薑(一兩),肉豆蔻(一兩去殼),當歸(一兩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煮棗粥飲調下二錢。

治久冷下痢後。脾胃尚虛。不能飲食。四肢少力。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銼微炒),乾薑(一兩炮裂銼),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神麯(一兩炒令微黃),當歸(一兩銼微炒),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煮棗粥飲調下二錢。

治痢後虛羸。不下飲食。訶黎勒丸方。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木香(半兩),丁香(半兩),肉豆蔻(一兩去殼),當歸(一兩銼微炒),乾薑(一兩炮裂銼),桂心(半兩),白芍藥(一兩),縮砂(一兩去皮),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白朮(一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瓤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薑棗湯下三十丸。

治痢後。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四肢乏力。豬肝丸方。

豬肝一大葉(以醋煮令爛研如糊),烏梅肉(一兩微炒),乾薑(一兩炮裂銼),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赤豆蔻(一兩去皮),當歸(一兩銼微炒),蓽茇(一兩),訶黎勒(一兩煨用皮),桂心(半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肉豆蔻(一兩去殼)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豬肝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痢後四肢羸弱。不能飲食。白朮丸方。

白朮(二兩),神麯(一兩炒令微黃),肉豆蔻(一兩去殼),乾薑(一兩炮裂銼),當歸(一兩銼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木香(半兩),附子〔二(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煮棗粥飲下三十丸。

治痢後不能食。氣虛羸瘦。麥糵丸方。

麥糵(二兩炒令微黃),曲(半斤炒令微黃),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烏梅肉(一兩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煮棗粥飲下三十丸。

白話文:

痢疾痊癒後無法進食,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氣逆於胸所致。痢疾是由風邪入侵腸胃引起的,痢疾發作會消耗水穀精華,使脾胃更加虛弱。即使痢疾痊癒後,脾胃仍處於虛弱狀態,無法承受進食,邪氣搏於氣機,逆流向上,導致胃部虛弱而無法進食。

以下列出幾種治療痢疾後脾胃虛弱、無法進食的藥方:

**人參散方:**適用於痢疾後脾胃虛乏,不能飲食,四肢消瘦者。藥材包括人參、高良薑、白朮、白茯苓、厚朴、乾薑、肉豆蔻、當歸、甘草。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煮熟的棗粥送服。

**白朮散方:**適用於久患寒痢之後,脾胃仍然虛弱,不能飲食,四肢無力者。藥材包括白朮、乾薑、木香、甘草、厚朴、阿膠、神麴、當歸、訶黎勒。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煮熟的棗粥送服。

**訶黎勒丸方:**適用於痢疾後身體虛弱,拒絕進食者。藥材包括訶黎勒、木香、丁香、肉豆蔻、當歸、乾薑、桂心、白芍藥、縮砂、陳橘皮、白朮、厚朴。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棗泥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棗湯送服。

**豬肝丸方:**適用於痢疾後脾胃虛弱,不想進食,四肢無力者。藥材包括豬肝、烏梅肉、乾薑、甘草、赤豆蔻、當歸、蓽茇、訶黎勒、桂心、厚朴、肉豆蔻。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豬肝泥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粥送服。

**白朮丸方:**適用於痢疾後四肢消瘦,不能飲食者。藥材包括白朮、神麴、肉豆蔻、乾薑、當歸、人參、桂心、木香、附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煮熟的棗粥送服。

**麥糵丸方:**適用於痢疾後氣虛消瘦,不能進食者。藥材包括麥芽、酒曲、附子、桂心、烏梅肉、人參、白茯苓。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煮熟的棗粥送服。

**木香丸方:**適用於痢疾後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四肢無力者。藥材包括木香、訶黎勒、縮砂、丁香、肉豆蔻、人參、甘草、乾薑、厚朴。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煮的麵糊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煮熟的棗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