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八 (18)
卷第五十八 (18)
1. 治大便不通諸方
又方。
巴豆(一枚去皮以油燥焦去心膜)
上以粳米飯二十粒同研熟。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丸。如人行十里當通。未通即再服。
又方。
上用瓜蒂五枚。搗羅為末。以綿裹。納下部中。即通。
又方。
檳榔(半兩)
上搗羅為末。以童子小便一大盞。煎至六分。入蔥白三寸。蓋定良久。去蔥頓服。
白話文:
治療便秘的幾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將巴豆一粒去皮,用油炒焦後去除內膜,再與二十粒粳米飯一起研磨成糊狀,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溫水送服。藥效如同步行十里路般,很快就能通便。若未通,可再服用。
第二個方法:取五個冬瓜蒂,搗碎研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肛門,即可通便。
第三個方法:取半兩檳榔,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童子尿一大盞煎至六分,加入三寸長的蔥白,蓋好,煎煮一段時間後,去除蔥白,趁熱服用。
2. 治大便難諸方
夫大便難者。由五臟不調。陰陽偏有虛實。謂三焦不和。則冷熱並結故也。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化為榮衛。其糟粕。行之於大腸以出也。五臟三焦既不調和。冷熱壅澀。結在腸胃之間。其腸胃本實。而又為冷熱之氣所並。結聚不宣。故令大便難也。
治身有大熱。熱毒流於四肢。骨節急痛不可忍。腹中煩滿。大便澀難。大黃飲子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梔子仁(一兩),川升麻(一兩),枳實(一兩麩炒微黃),黃芩(一兩),生地黃(二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空腹溫服。
治五實病。大便難。宜服此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川朴硝〔一(二)兩半〕,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蜜水調下三錢。以利為度。
治大便難。五臟氣壅。三焦不和。熱結秘澀。麻仁丸方。
大麻仁(二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川芒硝(一兩),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生薑湯下三十丸。晚再服之。
治宿食不消。大便難。宜服此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川芒硝(一兩),杏仁〔二(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生薑湯下三十丸。晚再服之。
治腸胃冷熱不和。大便難秘。食飲不消。心腹妨悶。檳榔丸方。
檳榔(一兩),訶黎勒皮(一兩),柴胡(三分去苗),桂心(一兩),草豆蔻(半兩去皮),木香(半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治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堅難。宜服此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大麻仁(二兩別搗如膏),赤芍藥(二兩)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麻仁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生薑湯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以利為度。強羸臨時加減。
白話文:
排便困難的各種治療方法
大便不通暢,是因為五臟功能失調,陰陽失衡,虛實夾雜,主要原因是三焦氣機不暢,導致寒熱交結。胃是水谷的消化器官,水谷精華化生為營氣和衛氣,其糟粕則在大腸中排出。若五臟和三焦功能失調,寒熱阻塞,停積於腸胃之間,腸胃本身就積滯,又加上寒熱之氣交結,阻塞不通,所以導致大便困難。
治療全身燥熱,熱毒瀰漫四肢,骨節疼痛難忍,腹部脹滿,大便乾燥不通的方子:大黃飲子
配方: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杏仁(一兩,水泡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梔子仁(一兩)、川升麻(一兩)、枳實(一兩,麩炒微黃)、黃芩(一兩)、生地黃(二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
用法:將藥材切碎,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兩,用一大杯水,加生薑半分,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渣,空腹溫服。
治療五實邪氣導致的大便困難的方子:
配方: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郁李仁(一兩,水泡去皮,微炒)、川朴硝(一到二兩半)、吳茱萸(半兩,水泡七遍,焙乾,微炒)
用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飯前用蜜水調服三錢,以通便為度。
治療大便困難,五臟氣機阻滯,三焦不暢,熱結便秘的方子:麻仁丸
配方:大麻仁(二兩)、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一兩)、郁李仁(一兩,水泡去皮,微炒)、川芒硝(一兩)、檳榔(一兩)
用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蜜和勻,搗三百下左右,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空腹用生薑湯送服三十丸,晚上再服一次。
治療宿食不消,大便困難的方子:
配方: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甜葶藶(一兩,隔紙炒至紫色)、川芒硝(一兩)、杏仁(一到二兩,水泡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青橘皮(一兩,水泡去白瓤,焙乾或微炒)
用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蜜和丸,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空腹用生薑湯送服三十丸,晚上再服一次。
治療腸胃寒熱不調,大便祕結,飲食不消化,心腹脹悶的方子:檳榔丸
配方:檳榔(一兩)、訶黎勒皮(一兩)、柴胡(三分,去苗)、桂心(一兩)、草豆蔻(半兩,去皮)、木香(半兩)、郁李仁(一兩,水泡去皮,微炒)、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吳茱萸(半兩,水泡七遍,微炒)
用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蜜和丸,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飯前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
治療脾胃不和,經常大便乾燥不通的方子:
配方: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大麻仁(二兩,另搗成膏狀)、赤芍藥(二兩)、厚朴(二兩,去粗皮,塗上生薑汁,炙至香熟)
用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研磨,加入麻仁膏拌勻,用煉蜜和勻,搗三百下左右,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空腹用生薑湯送服三十丸,晚飯前再服一次,以通便為度。體質強弱,可根據情況增減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