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七 (1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七 (18)

1. 治溺水諸方

治溺水死方。

凡溺水。急解去死人衣。炙臍中即瘥。

又方。

上以灶中灰。布地令厚五寸。以甑側安著灰上。令溺人伏於甑上。使頭小垂。下抄鹽二錢。納小竹管內。吹入下部中。即當吐水。去甑。扶下溺人著灰中。以灰壅身。水恆出鼻口中。即活矣。

又方。

上掘地作坑。熬數斛熱灰納坑中。下溺人。灰覆。濕徹即易之。灰勿太熱。灰冷更易。半日即活也。

又方。

上取大甑傾之。扶溺人伏其上。口臨甑口。燃葦火二七把。燒甑中。當溺人心下。令煙出。小入溺人鼻口中。水出盡則活。火盡復益之。令人足得暖。卒無甑者。於岸側掘地如甑。空下如灶。燒令暖。以人著上。勿隱人腹。令溺人低頭。令水得出妙矣。

又方。

上但埋溺人暖灰中。頭足俱沒。唯開七孔。水出即活。

又方。

上倒懸溺人。以好酒灌鼻。又灌下部。

又方。

上綿裹皂莢納下部中。須臾水出。

又方。

上綿裹石灰。納下部中。水盡即活。

又方。

上倒懸。解去衣。去臍中垢。極吹兩耳。起乃止。即活。

又方。

上熬沙覆溺人上下。但出鼻口耳。沙濕即易。

又方。

上屈溺人兩腳。著別人兩肩上。溺人背向別人背。倒負。持走行。吐水出便活。

治冬月落水。凍。四肢直。口噤。尚有氣方。

上熬灰使暖。盛以囊。敷其心上。冷即易之。心暖氣通轉。口乃開。溫小便粥。稍稍與之。人即活。若不溫。不得持火炙身。冷氣與火相爭則死。

白話文:

治溺水諸方

凡是溺水的人,要趕快脫掉死者的衣服,炙烤肚臍,就能治癒。

另一個方法:

在地上鋪厚五寸的灶灰,將蒸籠傾斜放在灰上,讓溺水者俯伏在蒸籠上,頭部略微下垂。取兩錢鹽放入小竹管中,吹入溺水者下體,就會吐出水來。將溺水者從蒸籠上扶下來,放在灰中,用灰覆蓋全身。水不斷從鼻子和嘴巴流出,人就能活過來。

另一個方法:

在地上挖個坑,放入數斛熱灰,將溺水者放入坑中,用灰覆蓋。如果灰變濕了,就換新的熱灰。灰不要太熱,灰冷了也要換。半天就能活過來。

另一個方法:

將大蒸籠傾斜,讓溺水者俯伏其上,嘴巴靠近蒸籠口。燃燒二三十把蘆葦火,燒熱蒸籠底部,正好在溺水者的心窩處,讓煙氣進入溺水者鼻口,水吐盡了就活了。火滅了就繼續添柴,讓溺水者腳部溫暖。如果沒有蒸籠,就在岸邊挖個像蒸籠一樣的坑,像灶一樣空著,燒熱後,將溺水者放在上面,不要蓋住腹部,讓溺水者低頭,這樣水就能順利排出,效果很好。

另一個方法:

只須將溺水者埋在溫暖的灰中,頭腳都埋進去,只露出七竅。水排出後就能活過來。

另一個方法:

將溺水者倒掛起來,用好酒灌入鼻子和下體。

另一個方法:

用棉花包裹皂莢塞入溺水者下體,很快水就會排出。

另一個方法:

用棉花包裹石灰塞入溺水者下體,水排盡了就活過來。

另一個方法:

將溺水者倒掛起來,脫掉衣服,去除肚臍垢,用力吹兩耳,等他醒過來就停止,就能活過來。

另一個方法:

用熱沙覆蓋溺水者全身,只露出鼻口耳。沙子濕了就換。

另一個方法:

將溺水者的兩腳屈起,放在另一個人兩肩上,溺水者背對著另一個人背,背著他走動,吐出水來就能活過來。

治療冬月落水凍僵,四肢僵直,口緊閉,尚有氣息的方法:

用熱灰裝在布袋裡,敷在溺水者心窩處,冷了就換新的熱灰。心窩暖和了,氣血流通,嘴巴就能張開。溫熱小米粥,少量餵給他,人就能活過來。如果不溫熱,不能用火直接炙烤身體,因為冷氣和火氣相爭會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