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五 (7)

1. 治酒疸諸方

夫虛勞之人,若飲酒多,進谷少者,則胃內生熱;因大醉當風,入水,則身目發黃,心口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面發赤斑。若下之,久久變為黑疸。面目黑,心中如啖蒜齏狀,大便正黑,皮膚手足不仁,其脈浮弱,故知之酒疸也。心中狀嘔者,當吐之則愈。其小便不利,後當心熱,及足下熱,是其證也。脈浮,宜吐之;沉弦,宜下之。

治酒疸,心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面發赤斑,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枳實(一兩麩炒微黃),梔子仁(一兩),豉(三合)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四、五服。

治酒疸,艾湯方。

生艾葉(一握無生者,用乾者亦得),麻黃(一兩去根節),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黑豆(一合)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清酒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日四、五服。

治酒疸,心中懊痛,梔子散方。

梔子仁(一兩),豉(二合),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四、五服。

治酒疸,心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面發赤斑、黃黑,由大醉當風入水所致,宜服此方。

黃耆(二兩銼),木蘭皮(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日四、五服。

治心下堅而小便赤澀,是酒疸之候,宜服此方。

赤茯苓(一兩),茵陳(一兩),枳實(一兩麩炒微黃),甘草(三分炙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朮(一兩),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前胡(一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當歸(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酒疸,遍身黃,麴塵色,牛膽丸方。

牛膽(一枚),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芫花(半兩醋拌,炒乾),蕘花(一兩微炒),瓜蒂(一兩)

上藥,搗羅為末,以清酒二升,漬一宿,煮減去半,濾去滓,納牛膽,微火煎令稠,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得吐利為度。

白話文:

虛弱的人如果經常飲酒,吃得又少,就會導致胃中積熱。如果醉酒後又吹風受寒或下水,就會出現全身發黃、眼睛發黃、心口疼痛、小腿腫脹、小便發黃、臉上長紅斑等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久而久之會變成黑色黃疸,表現為臉色發黑、胸口感覺像吃了蒜泥一樣不舒服、大便黑色、四肢麻木,脈象浮弱。這些都是酒疸的症狀。如果患者還伴有嘔吐,應該先催吐。如果小便不利,之後又出現心熱、腳底發熱,也是酒疸的表現。脈象浮的,應該催吐;脈象沉弦的,應該瀉下。

治療酒疸的處方:

大黃散方 (治酒疸、心口痛、小腿腫脹、小便黃、臉上長紅斑):

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枳實(一兩,麩炒至微黃)、梔子仁(一兩)、豉(三合)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大碗水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一天服用四到五次。

艾湯方 (治酒疸):

艾葉(一把,無需新鮮,乾的也可)、麻黃(一兩,去根節)、川大黃(三分,切碎,微炒)、黑豆(一合)

將以上藥物都切碎,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兩,用一大碗清酒煎至半碗,去渣,溫服,一天服用四到五次。

梔子散方 (治酒疸、心口痛):

梔子仁(一兩)、豉(二合)、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一天服用四到五次。

一個針對因醉酒後吹風受寒或下水引起的酒疸(全身發黃、心口痛、小腿腫脹、小便黃、臉上長紅斑、黃黑)的處方:

黃耆(二兩,切碎)、木蘭皮(一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服,一天服用四到五次。

一個針對心下堅硬、小便赤澀(酒疸症狀)的處方:

赤茯苓(一兩)、茵陳(一兩)、枳實(一兩,麩炒至微黃)、甘草(三分,炙至微紅,切碎)、杏仁(三分,湯浸泡,去皮尖和雙仁,麩炒至微黃)、白朮(一兩)、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前胡(一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當歸(三分)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和勻,反覆搗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粥飲送服。

牛膽丸方 (治酒疸,全身發黃,顏色像麴塵):

牛膽(一個)、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芫花(半兩,醋拌,炒乾)、蕘花(一兩,微炒)、瓜蒂(一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二升清酒浸泡一夜,然後煮至剩下一半,過濾去渣,加入牛膽,用小火煎煮至濃稠,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用溫水送服,直到嘔吐和腹瀉。

2. 治谷疸諸方

夫谷疸之狀,食畢即頭眩心忪,怫鬱不安而發黃。由失飢大食,胃氣衝熏所致。陽明病,脈遲,食難,因飽,飽則發煩,目眩者,必小便難,此欲為谷疸。雖下之,其腹必滿,其脈遲者是也。

治谷疸及黃疸,茵陳散方。

茵陳(二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谷疸,唇口先黃,腹脹氣急,宜服此方。

鬱金(一兩),牛膽(一枚乾者),麝香(半錢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半錢。

治谷疸,食畢即頭眩,心怫鬱不安而發黃,因大飢後大食,胃氣衝熏所致,宜服此方。

苦參(三兩銼),龍膽(一兩去蘆頭),牛膽(一枚乾者)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麥門冬汁下十丸,日三、四服。

白話文:

治療食物性黃疸的各種方法

食物性黃疸的症狀是:飯後立即頭暈、心悸、煩悶不安,然後發黃。這是因為飢餓後暴飲暴食,導致胃氣上衝而引起的。屬於陽明病,脈象遲緩,吃不下東西,因為吃飽了,吃飽後就煩躁不安、頭暈目眩,必定小便困難,這就是將要變成食物性黃疸的徵兆。即使瀉下,腹部也會脹滿,脈象仍然遲緩。

治療食物性黃疸和黃疸的茵陳散:

茵陳二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

治療食物性黃疸,嘴唇和嘴巴先發黃,腹部脹滿氣急的方子:

鬱金一兩,牛膽一個(乾的),麝香半錢(研細)。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不限時間,用新汲取的水調服半錢。

治療食物性黃疸,飯後立即頭暈,心煩悶不安然後發黃,因為長時間飢餓後暴飲暴食,胃氣上衝引起的方子:

苦參三兩(銼碎),龍膽一兩(去蘆頭),牛膽一個(乾的)。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新鮮麥門冬汁送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