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四 (12)

1. 治水氣心腹鼓脹諸方

夫水氣心腹鼓脹者。由脾腎二臟俱虛故也。脾主於土。腎主於水。土能剋水。今脾胃虛弱。不能制於水。使水氣停聚在於腹內。故令心腹鼓脹也。

治水氣心腹鼓脹。喘息。大小便不利。大戟散方。

大戟(銼碎微炒),甘遂(煨令微黃),續隨子,牽牛子(微炒),葶藶子(隔紙炒令紫色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煎燈心湯。調下半錢。空心服。得通利水下。為效。

治水氣。心腹鼓脹。大小便澀。宜服此方。

羊桃根(半斤銼),桑根白皮(半兩銼),木通(半斤銼),大戟(半斤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令碎。以水二斗。煮至五升。去滓。熬如稀餳。每服空心。以茶清調下一茶匙。得大小便一時通利。三兩行為效。宜且吃漿水粥補之。

治水氣。心腹鼓脹。四肢羸瘦。喘息促急。食飲漸減。小便澀少。臍下妨悶。檳榔丸方。

檳榔(一兩),海蛤(一兩細研),桂心(半兩),訶黎勒皮(一兩),漢防己(一兩),木香(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郁李仁(一兩),旋覆花(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木通湯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水氣。心腹鼓脹。木香丸方。

木香(半兩),檳榔(半兩),硼砂(三分細研),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巴豆(三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釅醋一大盞。熬硼砂巴豆為膏。入末相和。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煎青橘皮湯下五丸。

治水氣。腫入腹。鼓脹。惡飲食方。

大戟(一兩銼碎微炒),皂莢(一兩炙黃焦去皮子),烏扇(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水下五丸。當下利一兩行。次日更服。以瘥為度。

又方。

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椒目(一兩微炒去汗),赤茯苓〔一(二)兩〕,吳茱萸(二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二十丸。日三服。

治水氣。心腹鼓脹。上氣喘息。宜服此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甘遂(半兩煨令微黃),甜葶藶(三兩隔紙炒令紫色),椒目(一兩半微炒去汗),赤茯苓(一兩半),檳榔(一兩),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以利為度。

又方。

甘遂(半兩煨令微黃),檳榔(半兩),牛蒡子〔二(一)分微炒〕,商陸(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用豬腎一隻。切作四五片。摻藥半錢。用濕紙裹。煻火中煨熟。空心頓服。又微呷酒三二合。須臾下利為效。

白話文:

治水氣心腹鼓脹諸方

水氣導致心腹脹滿,是因為脾腎兩臟虛弱造成的。脾屬土,腎屬水,土能克水。現在脾胃虛弱,不能控制水氣,導致水氣停積在腹部,所以造成心腹脹滿。

大戟散方(治水氣心腹鼓脹、喘息、大小便不利):

大戟(銼碎微炒)、甘遂(煨至微黃)、續隨子、牽牛子(微炒)、葶藶子(隔紙炒至紫色),以上各半兩。將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半錢,用燈心湯調服,空腹服用,直到小便通暢為止。

某方(治水氣心腹鼓脹,大小便澀):

羊桃根(半斤,銼碎)、桑根白皮(半兩,銼碎)、木通(半斤,銼碎)、大戟(半斤,銼碎微炒)。將藥物搗碎,加水二斗,煮至五升,去渣,熬成稀稠狀。每次空腹服用一茶匙,用茶水送服,直到大小便通暢,三、兩次見效為止。宜同時食用漿水粥以補充營養。

檳榔丸方(治水氣心腹鼓脹,四肢消瘦,喘息急促,食慾減退,小便澀少,臍下悶脹):

檳榔(一兩)、海蛤(一兩,研細)、桂心(半兩)、訶黎勒皮(一兩)、漢防己(一兩)、木香(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碎)、郁李仁(一兩)、旋覆花(半兩)。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木通湯送服,一日三次。

木香丸方(治水氣心腹鼓脹):

木香(半兩)、檳榔(半兩)、硼砂(三分,研細)、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後焙乾)、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後焙乾微炒)、巴豆(三十枚,去皮心,研碎,用紙包裹壓榨去油)。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濃醋一盞,熬製硼砂和巴豆成膏狀,再加入粉末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飯前用青橘皮湯送服。

某方(治水氣腫脹入腹,脹滿,厭食):

大戟(一兩,銼碎微炒)、皂莢(一兩,炙黃焦後去皮子)、烏扇(一兩)。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服用五丸,用溫水送服,應當會瀉下一次或兩次,按此劑量服用至痊癒。

某方:

甜葶藶(二兩,隔紙炒至紫色)、椒目(一兩,微炒去汗)、赤茯苓(一兩或二兩)、吳茱萸(二兩,湯浸七遍後焙乾微炒)。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送服,一日三次。

某方(治水氣心腹鼓脹,上氣喘息):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後焙乾微炒)、甘遂(半兩,煨至微黃)、甜葶藶(三兩,隔紙炒至紫色)、椒目(一兩半,微炒去汗)、赤茯苓(一兩半)、檳榔(一兩)、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至黃焦後去子)。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及晚飯前各服用二十丸,用粥送服,直到瀉下為止。

某方:

甘遂(半兩,煨至微黃)、檳榔(半兩)、牛蒡子(二分或一分,微炒)、商陸(一分)。將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半錢,取豬腎一隻,切成四五片,與藥物混合,用濕紙包裹,用火煨熟,空腹服用,再少量飲酒三、二合,很快就會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