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三 (15)
卷第五十三 (15)
1. 治消渴飲水過度諸方
夫消渴飲水過度者。由腎虛心熱。三焦不和。上熱下冷故也。凡人好食熱酒炙肉。或服乳石壅滯之藥。熱毒在內。不得宣通。關腠閉塞。血脈不行。熱氣蒸於臟腑。津液枯竭。則令心肺煩熱。咽喉乾燥。故令渴不止。而飲水過度也。
治消渴飲水。過多不止。心神恍惚。臥不安穩。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知母(三分),黃耆(三分銼),栝蔞根(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茯神(三分)地骨皮(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防風(三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一兩半),酸棗仁(三分微炒),黃芩(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淡竹葉二七片。小麥半合。煎至五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消渴。飲水過多。煩熱不解。黃丹散方。
黃丹(一兩),胡粉(一兩),栝蔞根(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澤瀉(三分),石膏(一兩半),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白石脂(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一錢。
治消渴。飲水過多。煩渴不止。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栝蔞根(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煎竹葉水調下二錢。
治消渴。飲水過多。不知足限。栝蔞根丸方。
栝蔞根(三分),黃丹(半兩),葛根(半兩),黃連(一兩去須)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黃丹。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水下十丸。遇渴吃水。即便服之。
又方。
黃丹(一分)栝蔞根(半兩),檳榔(一分末),綠豆粉(一兩)
上件藥。都研令勻。用白麵三兩相和。作餺飥。用生薑蔥薤白豉汁煮熟。和汁溫食之。
又方。
密陀僧(半兩細研),蠟麵茶(半兩),黃連(半兩去須),滑石(半兩),栝蔞根(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一錢。
又方。
鉛(一斤),水銀(二兩先熔鉛旋投入水銀候鉛面上有花暈上便以鐵匙掠取於乳缽內研之)皂莢(一挺不蚛者塗酥炙令黃去皮子入麝香一錢同碾為末)
上件藥。每服。炒皂莢散一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令溫。每於食後。調下鉛黃散半錢。
又方。
黃連(半兩去須),栝蔞根(半兩),密陀僧(半兩細研),人參(半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密陀僧。研令勻。每於食後。以溫漿水調下一錢。
又方。
栝蔞(一兩),黃連(二兩去須),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又方。
白話文:
這些是古代治療過度口渴(消渴)的各種處方,主要因腎虛、心火旺及三焦不調所致。人們若常飲烈酒、吃烤肉,或是服用某些阻滯身體運作的藥物,會導致體內熱毒無法排出,毛孔閉塞,血液循環受阻,臟腑受熱氣蒸騰,體內津液枯竭,心肺煩熱,喉嚨乾燥,進而造成口渴不止,大量喝水的症狀。
以下是其中幾個處方:
-
針對消渴且過度喝水、精神恍惚、睡不安穩的病人,有一種羚羊角散的處方,包含羚羊角屑、知母、黃耆、栝蔞根、麥門冬、茯神、地骨皮、人參、防風、甘草、石膏、酸棗仁、黃芩等成分。藥材需磨碎過篩,每次服用時,取五錢藥粉,加入一大杯水,再加入少許生薑、淡竹葉和半杯小麥,煎煮至剩下一半水量,濾掉渣滓,飯後溫服。
-
治療消渴且喝水過多、煩熱不退的黃丹散,成分有黃丹、胡粉、栝蔞根、甘草、澤瀉、石膏、麥門冬、白石脂等。藥材需磨細,每次不拘時間,以清粥調服一錢。
-
黃耆散用於治療消渴且喝水過多、口渴不止的症狀,成分包括黃耆、栝蔞根、麥門冬、赤茯苓、甘草等。藥材需磨細,飯後以竹葉水調服二錢。
-
栝蔞根丸用於治療消渴且喝水過量、不知飽足的病人,成分有栝蔞根、黃丹、葛根、黃連等。藥材需磨成粉末,加入黃丹,混勻後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口渴喝水時即可服用。
-
另一個方子包含黃丹、栝蔞根、檳榔末、綠豆粉、白麵,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做成餺飥,以薑、蔥、薤白、豆豉汁煮熟,趁熱食用。
-
密陀僧、蠟麵茶、黃連、滑石、栝蔞根等組成另一個處方,藥材需磨細,每次不拘時間,以清粥調服一錢。
-
鉛、水銀、皁莢、麝香組成的方子,需將鉛、水銀熔合後,與磨碎的皁莢、麝香混合,每次服用炒皁莢散一錢,以水煎至六分,去渣,飯後調服鉛黃散半錢。
-
其他方子還包含黃連、栝蔞根、密陀僧、人參、地骨皮、甘草、桑根白皮、漢防己、黃丹、土瓜根、牡蠣粉、雞膍胵、子芩、鐵粉、川大黃、龍齒、大麻仁、金箔、銀箔、澤瀉等成分,使用方法類似。
-
消渴且日夜喝水過多、口乾燥、頻尿的病人,可使用麥門冬散,成分有麥門冬、栝蔞根、知母、黃耆、甘草、牡蠣粉等。
-
消渴且喝水過度、煩熱不退、精神恍惚、睡眠不安的病人,可用土瓜根丸,成分有土瓜根、栝蔞根、麥門冬、知母、苦參、石膏、雞膍胵、子芩、鐵粉、川大黃、龍齒、大麻仁、金箔、銀箔、澤瀉等。
-
消渴且喝水過量、口舌乾燥、心神煩亂、坐臥不安的病人,可使用鎮心止渴鐵粉丸,成分有鐵粉、黃連、苦參、麥門冬、土瓜根、牡蠣粉、金箔、銀箔、栝蔞根等。
-
小便不順的消渴病人,可使用葵根莖葉的處方,將藥材切碎,加入生薑、豆豉煮水,飯後分三次溫服。
-
飲水過多未見好轉的消渴病人,可使用凌霄花的處方,將藥材煎煮至一半水量,去渣,分三次溫服。
-
最後,對於喝水過多的消渴病人,以及兒童口渴病,可使用黃狗膽和獖豬膽的處方,將膽汁晾乾後製成藥丸,成人每次服用兩粒,兒童半粒,以麝香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