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三 (14)
卷第五十三 (14)
1. 治消渴口舌乾燥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煎竹葉湯下二十丸。
治消渴。口舌乾燥。骨節煩熱方。
地骨皮(一兩),小麥(半兩),生麥門冬(一兩去心)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消渴。心神煩躁。口乾舌澀。天竹黃散方。
天竹黃(一兩細研),黃連(半兩去須),梔子仁(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馬牙硝(半兩細研),甘草〔一兩(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於食後。煎竹葉水調下二錢。
治消渴。口舌乾燥。煩熱。宜服此方。
羊髓(二合),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白蜜(二合)
上件藥。先以水一大盞。煮甘草至七分。去滓。後下髓蜜。更煎五七沸。每於食後。溫服一合。
治消渴。口舌乾燥。骨節煩熱方。
生芭蕉根。搗絞取汁。時飲一二合。
白話文:
治消渴口舌乾燥諸方
將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研磨好的藥粉使其均勻,用蜂蜜混合後搗三百到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服用,每次二十丸,用煎好的竹葉湯送服。
治療消渴、口舌乾燥、骨節煩熱的處方:地骨皮一兩,小麥半兩,生麥門冬一兩(去心)。將藥材切碎拌勻,每次服用半兩,加一大盞水煎至五分,去渣,飯後溫服。
治療消渴、心神煩躁、口乾舌澀的處方(天竹黃散):天竹黃一兩(細研),黃連半兩(去須),梔子仁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馬牙硝半兩(細研),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加入研磨好的藥粉使其均勻,飯後服用,每次二錢,用煎好的竹葉水送服。
治療消渴、口舌乾燥、煩熱的處方:羊髓二合,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白蜜二合。先用一大盞水煎煮甘草至七分,去渣,再加入羊髓和蜂蜜,繼續煎煮五七沸。飯後溫服一合。
治療消渴、口舌乾燥、骨節煩熱的處方:取新鮮芭蕉根搗碎榨汁,隨時飲用一至二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