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三 (9)

1. 治消腎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滑數。虛極羸瘦。牡蠣丸方。

牡蠣(一兩燒為粉),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黃耆(一兩半銼),土瓜根(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白茯苓(一兩半),熟乾地黃(一兩),龍骨(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久渴不瘥。困乏。小便滑數。心神虛煩。枸杞子丸方。

枸杞子(一兩),白茯苓(一兩),黃耆(一兩銼),雞膍胵(一兩半微炙),栝蔞根(三分),澤瀉(半兩),牡丹(半兩),山茱萸(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牡蠣(一兩燒為粉),桑螵蛸(三分微炒),車前子(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滑數。四肢少力。羸瘦困乏。全不思食。薯蕷丸方。

薯蕷(一兩),雞膍胵(一兩微炙),牡丹(半兩),黃耆(半兩銼),栝蔞根(半兩),白龍骨(半兩),白茯苓(半兩),山茱萸(半兩),麥門冬〔一(二)兩去心焙〕,熟乾地黃(一兩),桂心(半兩),澤瀉(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枸杞子(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下元虛損。發渴不止方。

牛膝(一斤去皮),生地黃汁(五升)

上件藥。將牛膝夜間入地黃汁中。浸至曉。即將出曝乾。逐日如此。候汁盡為度。如天陰。即焙乾。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粥飲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白話文:

治消腎諸方

第一方: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蜜後充分攪拌,搗至五百至七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不限時間,用稀粥送服。

第二方(牡蠣丸):將牡蠣燒成粉末,鹿茸去毛後塗酥炙至微黃,再與黃耆、土瓜根、人參(去蘆頭)、桂心、白茯苓、熟乾地黃、龍骨、甘草(炙微赤)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蜜後搗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及晚飯前各服用三十丸,用稀粥送服。

第三方(枸杞子丸):將枸杞子、白茯苓、黃耆、雞內金(微炙)、栝樓根、澤瀉、牡丹皮、山茱萸、麥門冬(去心焙)、牡蠣(燒成粉末)、桑螵蛸(微炒)、車前子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蜜後搗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餐前服用三十丸,用稀粥送服。

第四方(薯蕷丸):將薯蕷、雞內金(微炙)、牡丹皮、黃耆、栝樓根、白龍骨、白茯苓、山茱萸、麥門冬(去心焙)、熟乾地黃、桂心、澤瀉、附子(炮裂去皮臍)、枸杞子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蜜後搗三百至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餐前服用三十丸,用稀粥送服。

第五方:將牛膝去皮後,放入生地黃汁中浸泡一夜,取出曬乾,每日重複此步驟,直到生地黃汁用盡(陰天則烘乾)。將曬乾的牛膝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蜜後搗三百至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服用三十丸,晚飯前再服用三十丸,用稀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