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二 (13)

1. 治痎瘧諸方

又方。

鯪鯉甲(二七枚炙黃),鱉甲(一兩生用),烏賊魚骨(一兩),附子(一分生用去皮臍)

上件藥。細銼。以酒三盞浸一宿。發前。溫酒頓飲之。一日斷食。

又方。

硃砂(一分細研),恆山末(三分)

上件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於發日平明。以溫水下五丸。至夜然後食之。

白話文:

方法一:

穿山甲(烤至金黃,約二十七片),鱉甲(生用,約一兩),烏賊魚骨(約一兩),附子(生用,去皮臍,約一分)

將以上藥材細切。用三杯酒浸泡一晚。在瘧疾發作前,將酒溫熱後一次喝完。當天需要禁食。

方法二:

硃砂(研磨成細末,約一分),恆山末(約三分)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均勻。用煉過的蜂蜜調和做成藥丸,大小如綠豆一般。在瘧疾發作當天早晨,用溫水吞服五顆。到晚上才能進食。

2. 治間日瘧諸方

夫間日瘧者。此由邪氣與衛氣。俱行於六腑。而有時相失不相得。故邪氣內搏於五臟。則道遠氣深。故其氣行遲。不能與衛氣皆出。是以間三兩日而作也。

治間日瘧。身體壯熱。時發增寒。大便秘澀。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赤芍藥(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大青(一兩),知母(一兩)乾薑(半兩炮裂銼),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牽牛子(一兩微炒),天靈蓋(一枚塗酥炙令黃並搗羅為末)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調天靈蓋末一錢。食前服之。

治間日瘧。或隔日。或三五日。發動無時。知母散方。

知母(一分),恆山(半分),鱉甲(一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桃仁〔二(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臍),糯米(五十粒),烏梅肉(一枚),狼牙(半分)

上件藥。都細銼。用酒一大盞半。浸一宿。五更初煎取八分。去滓。分為二服。空心熱服。將欲發時再服。

治間日瘧。發作無時。寒熱不止方。

恆山(一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升麻(一兩),梔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空腹。以溫水調二錢。服以微吐為度。未吐再服。

治間日瘧。寒熱不止。烏梅丸方。

烏梅肉(一兩微炒),桃仁〔二(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地骨皮(一兩),豉心(一兩炒乾),虎頭骨(一兩半塗酥炙令黃),知母(一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川升麻(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天靈蓋(一兩半塗酥炙令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空腹。以暖漿水下二十丸。晚再服之。

治間日瘧。或夜發者方。

恆山(二兩),秫米(一百粒),竹葉(一兩),石膏(二兩)

上件藥。都細銼。以水二大盞浸藥。露經一宿。明旦煎取一盞二分。去滓。分為二服。空心一服。未發前一服。當日勿洗手面及漱口。勿食。並用藥汁塗五心。及胸前頭面。藥滓置於頭邊。極妙。

又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恆山(三分),桂心(一分)

上件藥。都細銼。以水二大盞。煮取一盞。去滓。分為二服。空心熱服。臨發前再服。

治間日瘧。或每日發者。雄黃丸方。

雄黃(一兩細研),臘月野狐肝(一兩),阿魏(一分),硃砂(半兩細研),猢猻頭骨(一兩)天靈蓋(半兩),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生搗羅為末。入研藥末令勻。於五月五日午時。煉蜜和丸。如豇豆大。每發時前。男左女右。以緋帛系一丸於中指上。時時嗅之。後更以醋湯下一丸。

白話文:

治間日瘧諸方

間日瘧是邪氣和衛氣都在六腑運行,但有時互相錯開,不能同時作用的結果。因此邪氣在五臟內部衝擊,導致氣機運行緩慢,不能與衛氣同時排出體外,所以會間隔一、二或三日發作。

治間日瘧,身體壯熱,時發增寒,大便秘澀: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用醋炙烤至黃色,除去邊緣粗糙部分)、赤芍藥(一兩)、當歸(一兩,切碎微炒)、大青葉(一兩)、知母(一兩)、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桃仁(一兩,溫水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炒至微黃)、牽牛子(一兩,微炒)、天靈蓋(一個,塗酥炙烤至黃色,搗碎研磨成粉)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篩成粉。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煎至五分,去渣,調入天靈蓋末一錢,飯前服用。

治間日瘧,或隔日,或三五日,發動無時:知母散方

知母(一分)、恆山(半分)、鱉甲(一分,用醋炙烤至黃色,除去邊緣粗糙部分)、桃仁(一分,溫水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炒至微黃)、附子(一分,炮製後去除皮和臍)、糯米(五十粒)、烏梅肉(一枚)、狼牙(半分)

將以上藥材都切碎,用一大盞半的酒浸泡一夜,五更時煎取八分,去渣,分兩次服用,空腹溫服,將要發作時再服一次。

治間日瘧,發作無時,寒熱不止:寒熱不止方

恆山(一兩)、鱉甲(一兩,用醋炙烤至黃色,除去邊緣粗糙部分)、川升麻(一兩)、梔子仁(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細篩成粉。空腹時用溫水調服二錢,以微微嘔吐為度,若未吐則再服用。

治間日瘧,寒熱不止:烏梅丸方

烏梅肉(一兩,微炒)、桃仁(三十枚,溫水浸泡後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炒至微黃)、地骨皮(一兩)、豉心(一兩,炒乾)、虎頭骨(一兩半,塗酥炙烤至黃色)、知母(一兩)、鱉甲(一兩,用醋炙烤至黃色)、川升麻(一兩)、人參(一兩,去除蘆頭)、天靈蓋(一兩半,塗酥炙烤至黃色)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溫水送服二十丸,晚上再服一次。

治間日瘧,或夜發:夜發方

恆山(二兩)、秫米(一百粒)、竹葉(一兩)、石膏(二兩)

將以上藥材都切碎,用兩大盞水浸泡藥材一夜,第二天早上煎取一盞二分,去渣,分兩次服用,空腹服一次,未發作前再服一次。服藥當天不要洗手、洗臉、漱口,也不要吃東西,並用藥汁塗抹五心(手掌心、腳心、額頭)及胸前、頭面,藥渣放在頭邊,效果極佳。

又一方

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恆山(三分)、桂心(一分)

將以上藥材都切碎,用兩大盞水煮成一盞,去渣,分兩次服用,空腹溫服,將要發作時再服一次。

治間日瘧,或每日發作:雄黃丸方

雄黃(一兩,細研磨)、臘月野狐肝(一兩)、阿魏(一分)、硃砂(半兩,細研磨)、猢猻頭骨(一兩)、天靈蓋(半兩)、麝香(一分,細研磨)

將以上藥材生搗碎,篩成粉末,混合均勻。在五月五日中午,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如豇豆大小。每次發作前,男性系於左手中指,女性系於右手中指,隨時聞其氣味,之後再用醋湯送服一丸。

又一方

小麥(一合)、砒黃(一兩,細研磨)

在臘月時,用醋浸泡四十九天,取出曬乾。每次患者發作前,取小麥七粒,用冷醋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