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二 (9)
卷第五十二 (9)
1. 治山瘴瘧諸方
夫山瘴瘧。生於嶺南帶山水之處。其狀發而寒熱。休作有時。皆因遊溪源。中於濕毒氣故也。其病重於傷暑之瘧矣。
治山瘴瘧方。
鬼臼(半兩),赤小豆(三分),鬼箭羽(半兩),硃砂(半兩細研),雄黃(半兩細研),阿魏(半兩別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酒煎阿魏為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用一粒。以緋絹系中指上。男左女右。嗅之。如未瘥。即以井華水服一丸。即瘥。
又方。
恆山(一兩銼),桃仁(六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別搗為膏),豉(一合炒乾)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雞子白生用。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以桃符湯下二十丸。欲發時又服三十丸。即瘥。
治山瘴瘧。寒熱頭疼方。
恆山(半兩),烏梅肉(七枚微炒),豉心(半兩),桃枝(一握),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柳枝(半兩),虎頭骨(半兩塗酥炙令黃),干棗(三枚),青銅錢〔二(三)文〕雄鼠糞(二七枚)
上件藥。細銼。以酒一大盞半。浸一宿。明旦以重湯煮十餘沸。去滓。分為三服。空心一服。良久再服。欲發時一服。
治山瘴瘧及時氣。茵陳丸方。
茵陳(二兩),大麻仁(五兩研如膏),豉(五合炒乾),恆山(三兩銼),梔子仁(二兩),鱉甲〔一(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芒硝〔二(三)兩細研〕,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巴豆(一兩去皮心熬令黃紙裹壓去油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或吐。或利。或汗。如不吐利不汗。再服之瘥。更不吐利。即以熱粥飲投之。老小以意加減。
治山瘴瘧。發作寒熱方。
恆山(三兩),烏梅肉(二七枚),甑帶(三寸),真緋絹(三寸),獨顆蒜(一枚)
上件藥。以酒二大盞。煮取一盞。分為二服。初一服未發前服之。後一服臨欲發服之。如其形候。欲似不發。即止。方便安臥。頭左側安之為佳也。
治山瘴瘧。糕角飲子方。
米糕角(半兩九月九日者),寒食飯(二百粒),恆山(一兩銼),豉(一百粒),獨顆蒜(一枚)
上件藥。以清水二大盞。浸一宿。至五更初煎至一盞。去滓。空腹頓服。當下利為度。
治山瘴瘧。乍寒乍熱。乍有乍無。宜服此方。
鯪鯉甲(十四枚微炒),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柴胡(一兩去苗),恆山(二兩)虎頭骨(一兩塗醋炙微黃),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
上件藥。都細銼。以酒三盞浸一宿。發前。稍稍暖飲之。勿絕。
治山瘴瘧不相染。除毒氣方。
香豉(一合)
上以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
又方。
生葛根不限多少。
白話文:
治山瘴瘧諸方
山瘴瘧疾,多發生在嶺南地區的山山水水之間。發病時寒熱交替,時好時壞,都是因為遊歷溪澗山谷,感染了濕濁之氣所致。此病比一般的暑熱引起的瘧疾還要嚴重。
治山瘴瘧方:
取鬼臼半兩、赤小豆三分、鬼箭羽半兩、硃砂半兩(研細)、雄黃半兩(研細)、阿魏半兩(另研)。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充分混合均勻。用酒煎煮阿魏製成膏狀,然後和藥粉一起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粒,用紅綢布系在中指上,男士系左指,女士系右指,聞藥丸即可。如果病情未見好轉,就用井水送服一丸藥,即可痊癒。
又一方:
取恆山一兩(銼碎)、桃仁六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另搗成膏)、豉一合(炒乾)。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生雞蛋清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服用,用桃符湯送服二十丸,發作時再服三十丸,即可痊癒。
治山瘴瘧,寒熱頭痛方:
取恆山半兩、烏梅肉七枚(微炒)、豉心半兩、桃枝一握、鱉甲半兩(塗醋炙至黃色,去裙邊)、柳枝半兩、虎頭骨半兩(塗酥炙至黃色)、干棗三枚、青銅錢二三枚、雄鼠糞十四枚。將以上藥物切碎,用一大盞半的酒浸泡一夜,第二天用大量水煮沸十幾下,去渣,分三次服用,空腹服用一次,過一段時間再服一次,發作時再服一次。
治山瘴瘧及時氣,茵陳丸方:
取茵陳二兩、大麻仁五兩(研成膏狀)、豉五合(炒乾)、恆山三兩(銼碎)、梔子仁二兩、鱉甲一兩(塗醋炙至黃色,去裙邊)、川芒硝二三兩(研細)、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麩炒至微黃)、巴豆一兩(去皮心,熬至黃色,用紙包好壓榨去油,再研磨)。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充分混合均勻,用蜂蜜調和,反覆搗杵五百到七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用粥送服。可能會有嘔吐、腹瀉或出汗的反應,如果沒有這些反應,就再服一次,如果仍然沒有反應,就用熱粥送服。老幼劑量可根據情況調整。
治山瘴瘧,發作寒熱方:
取恆山三兩、烏梅肉十四枚、甑帶三寸、真紅綢布三寸、獨頭蒜一枚。用兩大盞酒煎煮成一大盞,分兩次服用,第一次在發作前服用,第二次在即將發作時服用。如果症狀似有似無,就停止服用,安心臥床休息,頭部左側臥較佳。
治山瘴瘧,糕角飲子方:
取米糕角半兩(九月九日製作的)、寒食飯二百粒、恆山一兩(銼碎)、豉一百粒、獨頭蒜一枚。用兩大盞清水浸泡一夜,到五更時煎煮成一大盞,去渣,空腹一次服用,瀉下為度。
治山瘴瘧,時寒時熱,時有時無,宜服此方:
取鯪鯉甲十四枚(微炒)、鱉甲一兩(塗醋炙至黃色,去裙邊)、柴胡一兩(去苗)、恆山二兩、虎頭骨一兩(塗醋炙至微黃)、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將以上藥物切碎,用三盞酒浸泡一夜,發作前溫服,不可間斷。
治山瘴瘧不相染,除毒氣方:
取香豉一合,用水一大盞煎煮至半盞,去渣溫服。
又一方:
取適量生葛根,搗碎絞汁,盡量飲用,可去熱解毒,自然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