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一 (6)

1. 治痰癖諸方

夫痰癖者。由飲水未散。在於胸膈之間。因遇寒熱氣相搏。沉滯而為痰也。又停聚流移於脅肋之間。有時而痛。則謂之痰癖也。

治痰癖。心腹氣滯。攻於脅肋。疼痛。木香散方。

木香(半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前胡(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一兩),枳殼〔二(三)分麩炒微黃去瓤),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白朮(三分),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痰癖。胸中臍下強滿嘔逆。不思飲食。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白朮(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當歸(一兩銼微炒),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桂心(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痰癖氣不散。不思飲食。宜服此方。

生薑〔二(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細銼。分為三服。每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硝石(二分),生薑(半兩切)

上件藥。以酒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分為三服。一日服盡。

治痰癖。飲結兩脅。滿脹羸瘦。不能飲食。食不消化。喜唾乾嘔。大小便或澀或

利。或赤或白。腹內有熱。唇口乾焦。好飲冷水。猝起。頭眩欲倒。脅下㽲痛。旋覆花,丸方。

旋覆花(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赤茯苓〔二(一)分〕,人參(一分去蘆頭),桂心(一分),皂莢(一分去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赤芍藥(半兩),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熟乾地黃(半兩),防葵(一分),乾薑(一分炮裂銼),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別搗如膏)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杏仁葶藶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十丸。日三四服。

又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十丸。日三服。

又方。

狼毒(一兩銼碎醋拌炒乾),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旋覆花(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

又方。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桔梗(三分去蘆頭),皂莢(三分去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前二味令勻。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二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治痰癖諸方

痰癖是由於飲水停滯未散,積聚在胸膈之間,遇到寒熱之氣互相搏擊,凝滯而形成痰。痰停聚流竄於脅肋之間,有時會疼痛,就稱為痰癖。

治痰癖、心腹氣滯、攻於脅肋、疼痛,用木香散:

木香半兩、鱉甲一兩(醋炙至微黃,去裙襴)、前胡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一兩、枳殼二分(或三分,麩炒至微黃,去瓤)、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三分(炙至微赤,銼)、白朮三分、檳榔一兩。

以上藥物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加生薑半錢,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痰癖、胸中臍下脹滿、嘔逆、不思飲食,用赤茯苓散:

赤茯苓一兩、白朮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乾)、當歸一兩(銼碎,微炒)、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桂心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以上藥物搗碎,用粗羅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加生薑半錢,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痰癖氣滯不散、不思飲食,宜服此方:

生薑二兩(或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以上藥物切碎,分成三服,每次服用,用一杯水,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又一方:

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硝石二分、生薑半兩(切)。

以上藥物用兩杯酒煎成一杯,去渣,分三次服用,一日服完。

治痰癖、飲液停滯兩脅,腹部脹滿消瘦,不能飲食,食物消化不良,喜唾液、乾嘔,大小便或便秘或腹瀉,或赤或白,腹部有熱,嘴唇乾燥,喜歡喝冷水,突然發作,頭暈欲倒,脅下刺痛,用旋覆花丸:

旋覆花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赤茯苓二分(或一分)、人參一分(去蘆頭)、桂心一分、皂莢一分(去皮,塗酥炙至焦黃,去子)、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赤芍藥半兩、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熟乾地黃半兩、防風一分、乾薑一分(炮裂,銼)、枳殼一分(麩炒至微黃,去瓤)、甜葶藶一兩(隔紙炒至紫色,另搗成膏狀)。

以上藥物搗碎篩成粉末,研磨加入杏仁、葶藶膏拌勻,用蜂蜜調和,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粥送服,一日服用三至四次。

又一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甜葶藶一兩(隔紙炒至紫色)、川芒硝一兩。

以上藥物搗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粥送服,一日服用三次。

又一方:

狼毒一兩(銼碎,醋拌炒乾)、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旋覆花一兩。

以上藥物搗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用粥送服,一日服用三次。

又一方: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碎,用紙裹壓去油)、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取雙仁,麩炒至微黃)、桔梗三分(去蘆頭)、皂莢三分(去皮,塗酥炙至焦黃,去子)。

以上藥物搗碎篩成粉末,研磨加入前兩種藥物拌勻,用蜂蜜調和,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用粥送服,一日服用二次,以通便為度。

又一方:

貝母一兩(煨至微黃)、桔梗一兩(去蘆頭)、礬石半兩(黃泥裹燒半日,細研)、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碎,用紙裹壓去油)。

以上藥物搗碎篩成粉末,研磨加入最後兩種藥物拌勻,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丸,用粥送服,一日服用二次,以通便為度。

又一方:

赤茯苓三分(或二兩)、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以上藥物搗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粥送服,一日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