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一 (5)
卷第五十一 (5)
1. 治留飲宿食諸方
當歸(一兩銼微炒),赤茯苓(三分),枳實(一兩麩炒微黃),桂心(三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豆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二丸。以利為度。
治腹中留飲。宿食不消。海藻丸方。
海藻(半兩洗去鹹味。)漢防己(半兩),甘遂(半兩煨微黃),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五丸。以利為度。
治暴宿食。留飲不除。腹中為患者。宜服大黃丸方。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三兩),赤茯苓(三兩),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水下二丸。以利為度。
治留飲宿食不化。桑耳丸方。
桑耳〔二(一)兩〕,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棗肉和丸。如麻子大。食前。以溫水下二丸。如人行十里。其病當下。如未下。服三丸。病下即止。
白話文:
針對停留在體內的積液和未消化食物的各種治療方子
第一個方子:
用當歸(一兩,切碎稍微炒過)、赤茯苓(三分)、枳實(一兩,用麩皮炒至微黃)、桂心(三分)、川大黃(半兩,切碎稍微炒過)、巴豆(十枚,去皮去心,研磨後用紙包起來壓去油脂)。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處理過的巴豆粉拌勻,再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製二三百下,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在飯前用粥水送服二丸,以排便通暢為標準。
第二個方子:海藻丸
用於治療腹中積液和宿食不化的情況。
用海藻(半兩,洗去鹹味)、漢防己(半兩)、甘遂(半兩,煨至微黃)、枳殼(一兩,用麩皮炒至微黃並去除內瓤)、川椒(半兩,去除籽和閉口的,稍微炒過去除汗液)。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在飯前用粥水送服五丸,以排便通暢為標準。
第三個方子:大黃丸
用於治療突然出現的宿食和無法消除的積液,導致腹部不適的狀況。
用川大黃(三兩,切碎稍微炒過)、川芒硝(三兩)、赤茯苓(三兩)、巴豆(一分,去皮去心,研磨後用紙包起來壓去油脂)。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製二三百下,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在飯前用溫水送服二丸,以排便通暢為標準。
第四個方子:桑耳丸
用於治療積液和宿食不化。
用桑耳(二或一兩)、巴豆(半兩,去皮去心,研磨後用紙包起來壓去油脂)。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棗肉和成丸,大小如麻子。在飯前用溫水送服二丸,如果服藥後行走十里路後應該會有排便的效果,如果還沒有排便,就再服三丸,排便後就停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