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一 (1)
卷第五十一 (1)
1. 卷第五十一
2. 痰飲論
夫痰飲者。由氣脈閉塞。津液不通。水飲氣停在胸腑。結而成痰。言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漉漉有聲。謂之痰飲。其為病也。胸脅脹滿。水穀不消。結在腹內兩脅。水入腸胃。動作有聲。身體重。多唾。短氣好眠。胸背疼痛。甚則上氣嘔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是也。脈偏弦為飲。浮而滑亦為飲也。
白話文:
痰飲的成因,是因為氣脈阻塞,津液運行不暢,水液和氣體停滯在胸腹部,凝聚而成痰飲。患者原本身體強壯,如今卻消瘦,水液在腸道中流動,發出漉漉的聲音,這就是痰飲。它的症狀包括:胸脅脹滿,飲食消化不良,腹部兩脅有結塊感,水液進入腸胃,活動時有聲音,身體沉重,唾液增多,呼吸短促嗜睡,胸背疼痛,嚴重時會出現嘔吐、逆氣,倚靠著才能喘氣,無法平臥,身體浮腫。脈象偏弦緊為水飲,脈象浮滑也為水飲。
3. 治痰飲諸方
夫痰飲者。由血脈壅塞。飲水積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或冷或熱。或結實。或食不消。或胸腹痞滿。或短氣好眠。諸候非一。故云痰飲也。
治胸膈痰飲。腹中虛鳴。食不消化。或加吐逆。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桔梗(半兩去蘆頭),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乾薑(一分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痰飲。發即煩悶不安。兼吐痰水。宜服枇杷葉散方。
枇杷葉(一兩拭去毛炙微黃),人參(一兩去蘆頭),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白朮(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腹脹滿。痰飲不下食。厚朴散方。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紫蘇莖葉(三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檳榔(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痰飲。冷氣上衝。胸膈滿悶。吐逆不下飲食。半夏散方。
半夏(二兩湯浸七遍去滑),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草豆蔻(二兩去皮)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桂心(三兩),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痰飲。胃口久寒。吞酸吐水。宜服此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下有水不散。是胸中痰飲。不能下食。宜服此方。
白朮(一兩),澤瀉(二兩),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痰飲。胸膈不利。宜服此方。
半夏(一兩),天南星(二兩),白礬灰(一兩)
上件藥。先以半夏天南星二味。用醋漿水煮一日。曬乾。搗羅為末。研入白礬灰令勻。以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日三服。
治冷痰飲噁心。宜服此方。
蓽茇
上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用清粥飲調下半錢。
白話文:
治痰飲諸方
痰飲是由於血脈阻塞,飲水積聚而無法消散,所以形成痰飲。痰飲的性質或寒或熱,或凝結堅實,或飲食消化不良,或胸腹脹滿,或呼吸短促嗜睡,症狀並非單一,所以稱為痰飲。
治胸膈痰飲,腹中虛鳴,食不消化,或加吐逆: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桔梗半兩(去蘆頭)、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乾)、乾薑一分(炮裂銼碎)、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白朮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加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痰飲,發作時煩悶不安,兼吐痰水:枇杷葉散方
枇杷葉一兩(拭去毛,炙微黃)、人參一兩(去蘆頭)、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乾)、白朮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心腹脹滿,痰飲不下食:厚朴散方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烤至香熟)、紫蘇莖葉三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乾)、赤茯苓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檳榔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加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痰飲,冷氣上衝,胸膈滿悶,吐逆不下飲食:半夏散方
半夏二兩(湯浸七遍去滑)、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乾)、草豆蔻二兩(去皮)。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又一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碎)、桂心三兩、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痰飲,胃口久寒,吞酸吐水: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心下有水不散,是胸中痰飲,不能下食:
白朮一兩、澤瀉二兩、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痰飲,胸膈不利:
半夏一兩、天南星二兩、白礬灰一兩。
先將半夏、天南星二味藥用醋漿水煮一日,曬乾,搗碎過篩成粉末,再研入白礬灰拌勻,用蒸餅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不拘時辰,用生薑湯送下二十丸,每日三次。
治冷痰飲噁心:
蓽茇。
將蓽茇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食前,用清粥調服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