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 (8)

1. 治膈氣嘔逆不下食諸方

夫膈氣嘔逆不下食者。由胃中有寒。寒從胃上。結搏於胸中。經絡痞澀。氣不宣和。復有恚怒氣逆。寒熱不調。脾胃氣虛。痰飲留滯。故令嘔逆不能下食也。

治膈氣。心胸不利。食即嘔逆。草豆蔻散方。

草豆蔻(一兩去皮),人參(三分去蘆頭),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白朮(半兩),桂心(半兩),木通(半兩銼),檳榔(半兩),雞舌香(半兩),赤茯苓(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胸中壅滯。痰毒上攻。嘔逆不能下食。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射干(半兩),桂心(半兩),草豆蔻(一兩去皮),旋覆花(半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腎虛嘔逆。從朝至夜。不能飲食。胸中痛。氣漸羸困。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乾薑(半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五味子(半兩),曲末(一合炒微黃),大麥糵(一合炒微黃),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不能下食。心腹氣滿。時或嘔逆。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皮(二兩),赤茯苓(一兩),木香(半兩),白朮(一兩),桂心(一兩),大腹皮〔二(一)兩銼〕,木通(一兩銼),草豆蔻(一兩去皮),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不能食。腹內冷氣。或吐逆。宜服厚朴散方。

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一兩去蘆頭),白朮(一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木通(三分銼),桂心(三分),赤茯苓(三分),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膈氣。嘔逆。不下食。腹脅脹。四肢不和。宜服此方。

訶黎勒皮(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白話文:

膈氣、噁心反胃、吞嚥困難的原因通常是胃裡有寒氣,寒氣上行在胸中形成阻塞,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氣機不調。也可能因為情緒波動、寒熱失調、脾胃虛弱、痰濕滯留等因素造成。

草豆蔻散方

用草豆蔻、人參、陳皮、白朮、肉桂、木通、檳榔、雞舌香、赤茯苓、半夏等藥材,磨成粉末後,每次取三錢,加水和生薑煎煮,去渣後溫熱服用。

半夏散方

用半夏、人參、赤茯苓、陳皮、射干、肉桂、草豆蔻、旋覆花、枳實等藥材,磨成粉末後,每次取三錢,加水和生薑煎煮,去渣後溫熱服用。

白朮散方

用白朮、人參、乾薑、甘草、吳茱萸、五味子、麴末、大麥芽、肉桂等藥材,磨成粉末後,每次取三錢,加水和生薑煎煮,去渣後溫熱服用。

訶黎勒散方

用訶黎勒、赤茯苓、木香、白朮、肉桂、大腹皮、木通、草豆蔻、陳皮等藥材,磨成粉末後,每次取二錢,加水和生薑煎煮,去渣後溫熱服用。

厚朴散方

用厚朴、人參、白朮、吳茱萸、木通、肉桂、赤茯苓、陳皮、甘草等藥材,磨成粉末後,每次取三錢,加水和生薑煎煮,去渣後溫熱服用。

丁香散方

用丁香、陳皮、白茯苓、人參、枇杷葉、肉桂、半夏等藥材,磨成粉末後,每次取三錢,加水和生薑、棗子煎煮,去渣後溫熱服用。

人參散方

用人參、厚朴、陳皮、白朮、沉香、紫蘇莖葉等藥材,磨成粉末後,每次取三錢,加水和生薑、棗子煎煮,去渣後溫熱服用。

吳茱萸散方

用吳茱萸、當歸、人參、陳皮、蓽茇、高良薑、檳榔、胡椒等藥材,磨成粉末後,每次取一錢,用熱酒調服。

陳橘皮散方

用陳皮、粟米、甘草、訶黎勒、丁香等藥材,磨成粉末後,每次取一錢,用生薑湯調服。

木香丸方

用木香、人參、赤茯苓、甘草、漢椒、肉桂、細辛、赤芍藥、陳皮、川大黃、乾薑、附子、郁李仁、厚朴、訶黎勒等藥材,磨成粉末後,加入蜂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十粒,用生薑湯送服。

枳殼丸方

用枳殼、木香、草豆蔻、赤茯苓、當歸、肉桂、蒔蘿、蓽茇、人參、胡椒、白朮、訶黎勒、桔梗、乾薑、檳榔、甘草等藥材,磨成粉末後,加入酒煮麵糊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十粒,用薑棗湯送服。

桑葉末方

用桑葉末、半夏等藥材,磨成粉末後,每次取一錢,加醋漿水煎煮,加入少許生薑汁,去渣後溫熱服用。